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1.真正的世界是智者、虔信者、有德者可以达到的,——他生活在其中,他就是它。
(理念的最古老形式,比较明白、易懂、有说服力。换一种说法:\"我,柏拉图,就是真理。\")
期初,柏拉图说真理是理念唯智者能抵达。
在理念世界里,花鸟鱼虫以完满的形式存在。
可惜在理想国,凡人只能在洞穴中看着自己残缺的影子,唯有智者能试图往真理一瞥。
2.真正的世界是现在不可达到的,但许诺给智者、虔信者、有德者(\"给悔过的罪人\")。
(真理的进步:它变得更精巧、更难懂、更不可捉摸——它变成女人,它变成基督教式的……)
后来,基督教开始统治西方牧师说,真理属于虔诚者、悔过者、奉献者。
想要真理么?来吧孩子,祷告,忏悔,祷告,忏悔,祷告,忏悔....
真理从此与理性割裂真理成为女人,漂亮的让我面红的莎乐美~坏坏的让我疯狂的莎乐美~真理而无法理解的莎乐美~
咦,总觉得哪里不对?
3.真正的世界不可达到、不可证明、不可许诺,但被看作一个安慰、一个义务、一个命令。
(本质上仍是旧的太阳,但被雾和怀疑论笼罩着;理念变得崇高、苍白、北方味儿、哥尼斯堡味儿。)
再后来,柯尼斯堡出了个康德。某个阳光充沛的午后,康德看到了一本叫《人类理解力》的书。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个叫休谟的英国佬竟然撼动了整个人类经验的有效性!也就是说,他让整个经验科学的根基都变成统计学了。
别说真理了,这下人类连知识都不可能拥有了。康德不禁忧心忡忡,为了给人类理性立法,他写下了七七四十九个范畴,哦不,十二个范畴,并声明:
1.这些是人类先天范畴,因此每个人在做判断时都必须经过这些范畴的\"过滤\"
2.当感官接受的信息(perception)经过这些先天范畴联结,便产生出判断(judgment),即知识。
3.因此,经验知识是可靠的,因为感觉信息和范畴本身是没有错误的。
为了给经验知识正名,康德那日忙得忘了散步,据说那天整个柯尼斯堡人的钟都调不准了。
虽说经验知识是被解救出来了,可问题来了:所谓真理,必然是独立于人类而永恒为真的。但如果一切知识的合法性都来自于人,那么人类如何才能得到『独立于人』的最高真理呢?
换句话说,是否我们人类永远只能看到『人类的世界』而非世界本身(物自体)?
\"真理不可知!\"
\"那我们还看你的书干嘛?\"
\"因为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也是一种解放啊!\"
(中场休息,此时哲学家们正商量要不要合伙把康德拖出去斩了)
4.真正的世界——不可达到吗?反正未达到。未达到也就无从可知。无从可知的东西也就无法安慰、拯救、赋予人类规范:未知的东西怎么能规范人类的现实世界呢?……
(拂晓。理性的第一个呵欠。实证主义的鸡鸣。)
此时理性开始苏醒,它发现『真实世界』这个概念已空真理无从得知,真实世界无法抵达。
那真理还如何能指导人类道德?如何解放理性?
真理跟人类有关么?
5.真正的世界\"是一个不再有任何用处的理念,也不再使人承担义务,——是一个已经变得无用、多余的理念,所以是一个被驳到的理念,让我们废除它!
(天明;早餐和愉快心境的恢复;柏拉图羞愧脸红;一切自由灵魂起哄。)
想到这里,费希特大呼:让我们抛弃这教条主义的鬼东西吧!去他的真理去他的物自体!
说完大家愉悦地吃起了早餐。
6.我们业已废除真正的世界:剩下的是什么世界?也许是假象的世界?……但不!随同真正的世界一起,我们也废除了假象的世界!
(正午:阴影最短的时刻;最久远的错误的终结,人类的顶峰;《查拉斯图拉》的开头词。)
这时候尼采来到了早餐桌,一巴掌打在叔本华脸上:
\"吃、吃、就知道吃,真实世界都没有了你还吃!\"
\"我有意志啊,我有表象世界啊.\"
\"连真实世界都没了,哪来的表象世界?\"
话音刚落,四下寂然。
一名叫查拉图斯特拉的人走进了房间。
他只说了四个字:上帝已死。
落幕。
如今,过了一百多年,这个叫查拉图斯特拉的人已不知在何方。
上帝死了,人依然活着。
“什么是真理?”,看似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句式,传统观念上讲,这个问题的答案要先定义“真理”指的是什么,然后任何完全符合“真理”的定义的东西,就是“真理”。
柏拉图觉得,真理不变,世界恒变,所以真理不在我们生活的世界。
休谟觉得,这一切毕竟是从人类出发的,但人类任何的知识都是经验得来的,而经验的真理性不确定的,所以真理对人类不可知。
康德不喜欢这个,于是添加了“范畴”这个东西,认为真理还是可知的嘛
尼采笑了笑,说真理压根就是意淫出来的东西,盲人摸象,一群心理变态的自大狂。
直到有一天,有一个人,发现这个思路,从一开始,就大错特错。这个人叫海德格尔。
“什么是真理”这句话,我们几千年都没有明白,或者说,几千年以来,我们连自己的语言也没有搞明白。
“Manactsasthoughheweretheshaperandmasteroflanguage,whileinfactlanguageremainsthemasterofman.”
MartinHeidegger
“什么是真理”这句话,重点并不是“真理”,也不是“什么”,而是中间那个词:“是\/is\/being”
几千年来,我们并没有搞明白,什么是“being”
\"Mostthoughtprovokingisthatwearestillnotthinking.\"
那么,什么是“being”呢?什么是“是”呢?如果我们按照这个思路走下去,又难免会掉进传统且被认为错误的思路里,因为我在问什么是“是”的时候就使用了“是”的概念。
那么这个问题就无解了?
不是的,但是我们必须找到其他思路,比如,从人类开始?
作为一个存在主义者,海德格尔和萨特等人一样,都认为人类是被“抛弃”到这个世界上的,也就是说,每一个个体的存在本身才是最基础的东西,自我不可能被transcend,任何尝试抛弃“自我”这个概念的,都会只能得到emptynotingness,空无一物。
那么既然你被抛弃到了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你是不得不去做的,而这些不得不去做的事情里面,最基本的,叫做“sensemaking”这个词组很难翻译,它不是“理解(understanding)”,而是优先于理解的东西,类似于“构建世界”。
打个比方,原始人类第一次看到打雷,第一反应是迷茫,但是很快,大家就会对这个东西有着各式各样的解读,比如这是天公发怒,这是神通降临,这是正电荷和负电荷的连接产生的电流,等等。
这些解读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叫做sensemaking,都是人类在他所处于的世界中,不得不做的事情。当然了,有人会说吃饭喝水呼吸似乎更根本。但这些本能,并不是人类出于主观去做的,而是通过本能被动得做的,而sensemaking才是主观上最基本的东西。
所有的sensemaking,构成了我们的生活世界。什么是生活世界?很简单,我看到一棵树,这棵树对于我来说,就是树,而不是大量分子和原子的集合。对于极度投入的科学家而言,他们的生活世界中,一棵树或许直觉上就是细胞,分子等的集合,对于神秘主义者来讲,树或许直觉上就是某种灵性的载体。
现在不难发现,人类对于这个世界,已经有了很多很多不一样的理解,这戏不同的理解构建了不同的生活世界。
那么什么是真理?真理的本质就是遮掩!如果我是穆斯林,那么这个世界就是安拉创造的,有天使恶魔和先知穆罕默德。但同时,我的生活世界就遮盖了大爆炸和进化论。同理,我是一个科学家,那么我的生活世界中,就没有了神,没有了“气”,没有了灵媒,一切不过是分子和原子的非注定性结合。
想象一个纯黑的屋子,我打开了一束蓝色的手电筒,屋子就是蓝色的;我打开了一个橙色的手电筒,那么它就是橙色的。那么它到底是什么颜色?只能看你的手电筒是什么颜色。而这个手电筒,恰恰是我们理解这个屋子的必要条件。
不过,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上,什么是“being\/是”?
“being\/是”是我们自己创造的语言,同时也是构建了我们生活世界的东西,但是我们在使用它的同时也被它奴役着:句式语法是我们makesenseof这个世界的必要条件,但在对这个世界sensemaking的同时,我们的思想恰恰被限制在句式语法的框架内。
真理就是遮掩,“是\/being”本身限制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sensemaking。
直到意识到这一点,海德格尔认为,我们才第一次开始思考;在此之前,我们都是语言的奴隶。
以前的艾教授就说过,真理就在大炮射程之内!
结束(注:最近有些人私信我真理是什么,所以我才发布这两章的,不要喷我水字数。)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