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紫坛记 > 33、蜗居小轩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电得水确认去青石堡送帖之人乃是魏生巾,于是说道:“哦,你这侄子看来也是一个不错的人物,恭喜、恭喜!”

    魏神奇智商不低,瞬间明白电得水为何有此一问,他听了电得水的话,连忙说道:“当然、当然。”

    二人说完,又是相视一笑,再继续聊下去。

    青冥历五千六百一十三年的二十九月某日,正是魏神奇派遣魏生巾去青石堡送帖的日子。这天的早上一时,魏生巾从他居住的、自名为“蜗居小轩”的住所当中的卧室之中醒来,开始了他这一天的工作和修炼。

    魏府位于青石镇北部、青石山南麓,面积极大,南北和东西之长,各约一公里有余。它坐北朝南,南侧面对着青石镇的几个村子,北侧靠在青石山南侧山脚上。它分为内府和外府,中间由一条巨大的人工河隔开。这条人工河,魏氏自名为“魏河”。

    内府中心,是魏府的主楼,是魏氏核心。主楼的四周,是其它的楼宇和院落,主楼和其它建筑之间,通过各种大道、小路有机的连系在一起。所有的楼宇之间,是许多别的建筑和景观,有回形走廊;有石筑护栏;有石筑的台阶;有刻字的石碑;有花坛,用于栽种花草树木;有小型的水池;有玉砌的小型雕像,等等,花样繁多,应有尽有。

    这些建筑物之上,刻有题字,雕刻各种花纹,画有奇珍异兽、花鸟鱼虫,木制的建筑物是雕梁画栋的,花坛当中栽种有奇花异草,花开之时,芬香四溢,小型水池当中养着各种小鱼,可供人欣赏。

    主楼南侧几百米的地方,是魏氏演武场,是举办比斗大会的地方。

    演武场为正方形,南北和东西之长,各约数百米,十分广阔。演武场的中心是一个巨大的圆形擂台;擂台北侧是主席台,可供高级修士观看比斗时使用;南侧是一个十分宽广的广场,这里是观众席;东、西两侧则是选手席;选手席前部是一排排的座位,后部则是几间较矮的房间,以供选手休息和准备使用;擂台的南侧一角还有一个独立台,叫做裁判席,正是大比之时,裁判组所使用的地方。

    内府其它地方,是各处院落。

    内府外围,由一条环形人工河所围,这条人工河,正是魏河。魏河正好将内、外两府分开。

    魏河之水,自魏河的西北角流入,之后,河水向东、南两个方向分开流去。向东之水,流过近千米之后,到达东北角,然后转弯再向南流去,再流过近千米之后,到达东南角。向南之水,流过近千米之后,到达西南角,然后转变向东流去,再流过近千米之后,也到达东南角。两支水流,由西北角流入,最终汇于东南角,正好形成了正方形环流,这就是魏河。魏河正好将内府包围起来。

    魏河的西北角是入水口,东南角是出水口,这两处口子,接驳着一条河流,这条河流叫做“青石河”。青石河发源于青石山,它中途会流经魏府,从魏河的西北角流入,再从东南角流出,接着再流向青石镇其它地方。因此,魏河其实算是青石河的一小段。

    青石镇最大的河流,乃是流沙河,它由青城县中心的青城山脉发源,婉延曲折一千多公里,其间就会经过青石镇,成为青石镇的大干流。青石镇除了流沙河这条干流之外,还有其它几条支流,青石镇北部有五条,由西往东,分别是:“西沙河”、“杨柳河”、青石河、“山桦河”、“东沙河”。

    其中,青石河处在青石镇北部中心地带,它由青石山发源,向南流去,其间经过魏府,再向东南流去,流经青石镇北部几处森林之后,最终汇入流沙河。

    青石山山青水秀,流水四季长流,青石河河水自然是源源不断、永不枯竭,做为青石河一小段的魏河,自然也是四季有活水。也因此,魏河成了魏府的一道美景,长年水流潺潺。

    魏河的外围,是外府,它的构造,南部是放空的,没有什么像样的建筑物,北部、西部、东部,和内府一样,筑了各式建筑。

    内府和外府之间,隔着魏河,两者之间,靠着几座石桥相连。魏河四部河面等宽,宽为二十多米,两岸之间,靠几座大石桥相连。其中,位于魏河南部正中河面之上的石桥,叫做“府前桥”,它的北侧,正好是演武场,它的南侧,是一片巨大的开阔地,沿着开阔地直直往南走,就可以到达杨柳村。演武场是举行比斗大会的地方,参加和观看大比的乡民,主要就是由府前桥进入演武场的。

    内府西北部,有一片院落群,称为“弟子院”,这是魏氏本族弟子的居所之处。魏氏年轻一代的本族弟子有九人,除了魏生巾之外,其他八人就居住在弟子院的各个院落里。魏生巾做为一名本族弟子,却并不居住于此,而是居住于外府某处。

    弟子院的北侧是魏河,魏河的南、北两岸,有一座石桥,叫做“燕子桥”。它的南侧是弟子院,北侧则是外府某处,魏生巾就居住于此。魏生巾的居所,属于外府,它在外府的西北角上,正好靠在青石河边,这里正是青石河与魏河接驳之处,接驳口的东侧,筑有一处独立院落,乃是魏生巾的居所,魏生巾自名为蜗居小轩。

    蜗居小轩的西侧,正是青石河,这里的青石河两岸,也架了一座大石桥,叫做“行乌桥”。

    蜗居小轩的南侧,乃是魏河,魏河之上有燕子桥,燕子桥的南侧是弟子院。蜗居小轩和弟子院之间,由燕子桥相连接。

    蜗居小轩虽然也是独门独院,但比起魏生球、李嫣然等人的院落,实在不值一提,其他几人的居所又宽大又舒适,而魏生巾的蜗居小轩就小了许多。

    魏生巾儿童之时,父母早亡,他从此成了孤儿。之后,青城宗就派人将魏生巾遣送回家,依然归于魏氏养育。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