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寅时起床,卯时殿外点卯。
很多人还在睡梦中。
殿里殿外,公侯如过江之卿,五品以下的官员连进到大殿的资格都没有。乌压压一片?头进贤冠,一直排到御阶之下。
金殿之上,国事奏罢,给事中王维出而献诗曰:“今有李太白游幽州,见边防健儿雄姿英发,左可驱虎,右可吞狼,遂作诗一首歌之献与圣人,以助我朝国运亨通,天下太平。”
李三郎常把自己与先祖太宗作比,只觉欠于边功。
所以他近来越发的注重边功,现在听的王维献李白之诗赞边关将士,即刻龙心大悦:“朕与李太白已经年未见,甚是想念。既然有诗一首,还不快快献来。”
王维把手中诗稿放于托盘,由内侍举着拾级而上,交给站立在龙一一侧的高力士。
高力士取出盘中诗稿,呈给李三郎。
李三郎展开诗文通读一遍,开怀大笑:“不愧为诗中仙人。力士,念给他们听听,让他们也沾沾仙气,哈哈哈。”
身材高大,脸容方正的高力士接过诗稿,走到大殿正中,开声朗诵:
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
笑拂两只箭,万人不可干。
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
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
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
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
牛马散北海,割鲜若虎餐。
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
妇女马上笑,颜如?玉盘。
翻入射鸟兽,花月醉雕鞍。
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
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
名将古谁是,疲兵良可叹。
今朝天狼灭,父子得闲安。
一首《幽州胡马客歌》诵完,百官交头接耳,称赞连连,谪仙李白,诗文自然是难得的精品。
更有大批官员出班跪倒,他们称赞李白诗文只是顺路,称赞李三郎武功盖世,文武双全才是重中之重。
“臣等为边防健儿贺,为社稷贺,为陛下贺”,殿中众臣齐声唱和,声震寰宇。
脸白须短,双眼狭长,尖嘴猴腮的李林甫站在第一排。他身后便是身材魁梧,精明强干的兵部尚书牛仙客。
二人对望一眼,眼神里全是不可思议。
在李白进京之前,安禄山就快马来报,言李白与己不和,有构陷的企图,央其早做准备。
李林甫就得道消息后遍召见党羽详加准备。
他们本来计划一旦李白上殿参奏安禄山,就动用一切力量对付他。至不济也要让李白远徙千里,到时候是生是死全在他们掌控。
但是现在李白却已上殿,但是并未参奏安禄山,反而是歌安禄山之功,颂圣人之德,这让他们的计划全盘落空。
而站在金殿门口的安禄山长子,太仆寺少卿安庆宗和范阳节度使长史刘骆谷则是一脸的震惊。
他们得到的消息比李林甫更加全面,同样也更加感到迷惑。
李白竟然用一篇歌功颂德的华丽长诗为自己一方说好话,这是绝对不会发生的事情,只是他们猜不透李白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不过二人怡然无惧。
李右相早就做好了准备,而且自己也为了应对李白上殿参奏一事,花了无数金银财宝打点上下,务必要协同李林甫一起治李白于死地。
李三郎接受群臣恭贺后愈加兴奋,他捻须微笑道:“给事中王卿。”
“臣在!”王维出列。
“李白何在?”
王维回道:“正于殿外侯旨”。
“宣上来吧,朕与太白已经八载未见”,李三郎兴奋之外也有些唏嘘,话语间不自觉的亲切少许。
高力士闻言唱喏:“宣李白奉旨觐见”。
李太白正在金殿外玉阶下长侯,听到内侍宣旨,他拾级而上,进入金殿。
见到李三郎坐在龙椅之上,笑吟吟看着他,李白纳头拜曰:“草民李白拜见圣人。”
李三郎笑着说道:“李太白别来无恙乎?”
李白回道:“草民一切安好。今见圣人龙体康泰,草民着实欣喜若狂。”
李三郎对李白虚抬右手道:“李太白请起。你给朕说说,北地风貌如何,又如何作得此诗?”
李白答曰:“去岁六月,草民接到范阳节度副使何昌浩邀请,欲以在下为臂助。在下想即可为天下百姓尽力,便欣然前往。八月至幽州后,在下有幸见的范阳节度使麾下健儿日夜操练不辍。弓骑兵人人百步穿杨,步兵可日行千里,勇士曳落河个个可以一抵百,有力拔山兮的能力。以在下观之自是无可匹敌,于是作此诗以呈陛下,是为陛下贺,为天下贺!”
李三郎笑的更加灿烂。
最近还常有风言风语议论他宠信安禄山过甚,现在有李白佐证,足以证明自己是多麽有识人之明。他恨不得李白可以多说几句好话,以堵塞朝廷百官悠悠众口。
李三郎道:“李太白此行可还有其他见闻,朕十分感兴趣,不妨一一讲来。”
李白答曰:“范阳节度使确实为军事大家,幽州城内有兵器盈谷,外有牛羊盈野,如今堪称天下雄城之首。更有城外筑雄兵城四座,城中可驻守军两万,战马万匹,城内谷仓更可储一年之粮。以草民观之,有此城在,内可镇叛乱,外可拒强敌,贼寇今后休想染指我大唐一寸土地。”
李林甫和牛仙客听到李白的描述,都觉得有些夸张,把幽州城说成雄城之首确实有些过了。牛仙客隐隐感到有些不妥,但奈何他虽然任职兵部,但不是真正的武将出身,对军中之事不甚了了,一时间也无法分辨李白所说有什么问题。
他们这系人马历来缺乏武将支持,这也是他们联合安禄山的原因之一。
安庆宗和刘骆谷听到李白这番话觉得尤有荣焉,两个人挺胸抬头,顾盼自雄。
“好好好”,李三郎抚掌大笑,如此夸张描述正好符合他好大喜功的心理,自然更是开心。
“范阳节度使武功自不必说,文治也是相当了得”,李白说道:“在下至幽州之时,早有天下名士高尚,何千年,张通儒应召而来,且节度使常曰:‘愿天下人才尽入吾彀中’。
李三郎本事笑意满满的脸上闪过一丝不快,“天下人才尽入吾彀”可是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名言,安禄山以此作比确实有些不妥。但是念及他乃一胡人,不懂个中厉害也是常理,遂心下释然。
李林甫和牛仙客此时眼中略有担忧,引用太宗的名言可是有些僭越的嫌疑,回去要多多敲打一下这个不知所谓的胡人。
李白还意犹未尽地说道:“河北道民风淳朴,夜不闭户;百姓富庶,家境殷实且颇有余粮,人人言必称‘二圣’,均言‘二圣’功德无量,慈爱绵长。”
李三郎心中再次大喜,天下间敢称圣的自然只有他一人,这‘二圣’想必说的就是自己了。而且自太宗皇帝扩张版图至河北诸道后,虽然百姓臣服,但塞外之民始终亏于教化,现在懂得感念圣恩,不得不说这些年自己教化有功。
李三郎刚才对安禄山的一点不快不翼而飞,他明知顾问道:“太白不妨解释一下何为‘二圣’”。
李白答曰:“草民起初也不知‘二圣’为何,后有一日行至幽州城外,偶遇一妇人给‘二圣’进香归来,便问起此事。此妇人指着远处的一处祠堂道:“郎可到祠中一观,记得要要上三柱清香”。草民沿妇人所指方向前行,果然找到一处祠堂。祠堂颇大,堂内立着一块石碑,碑前清烟缭绕,香火鼎盛,正有几名百姓在大礼参拜。草民上前一看,方知此祠堂竟然是一生祠。”
李三郎手扶龙椅,上身微微前倾,显然是已经急不可耐,只是语气中依然要故作平静地道:“碑上所书何人?”
唐时,非大功之人不得立生祠,而且立生祠需要圣旨御批才算通过。祠堂上敢写圣人的也就是文圣周公旦和武圣姜太公,除此之外就是李三郎这个自诩天之骄子的圣人。
此时百官已经正襟理冠,准备再次为圣人的文治武功祝贺。
李林甫和牛仙客此时也松了一口气,刚才还担心圣人会因为‘天下人才尽入吾彀’而记恨,现在看起来已经是无关痛痒。
只有安庆宗和刘骆谷汗如雨下,面容扭曲,身体抖如筛糠。
李白清了清嗓子,吐气扬声.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