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穿越大唐从一无所有开始 > 第二十六章 双绝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不如这样”,徐峤这个始作俑者为了以示大度,出言规劝:“厅中共有六首五言,杨公子只需选其中一首品评,诸位觉得如何?”

    在座诸人自然没什么异议,梁子结下了,一首就足矣,难道还想让他挨个点评不成。

    杨同恨不得抱着徐峤亲上两口,高呼一声,知我心者,徐峤是也。

    厅中六首五言,他唯一听过的就是王维的那首《画》。杨同本来打算胡乱品评几句,收落几个诸如傲慢,轻浮,狂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些评语,反正他又不准备成为什么诗人骚客。

    哪想到徐峤肯雪中送炭,济困扶危。

    他似乎是极为无奈的走到厅中,在六首五言之前长考许久,才最终不情不愿地把王维的这首诗从木架之上取下。

    嘘,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自谢灵运开创山水诗以来,能同时精善诗画者非王维莫数,世人称其为‘诗画双绝’。

    而此画正是王维所画。此诗,也是王维对着厅中彩绘山水所作。

    王维是悟透此画,达而成诗。其他人则需要鉴画品诗同时进行,所以需要对诗画都有所涉猎,难度之高可想而知。

    在众人看来,以杨同这个十几岁的年纪,想同时参透诗画,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王维暗叹一口气。

    适才杨同有‘推敲’之语,可见他对诗文也颇有些研究。但是他半年成画,又半年成诗,即使是李白也很难仓促间作出绝佳的品评,杨同自然更是绝无可能。

    虽然他猜到杨同的目的,但是还是不仅为为他惋惜,可惜了刚刚建立起来的正面形象。

    这时,仆役收走其余的诗文,又把杨同手里的诗文与彩绘山水挂在一起。

    杨同举步上前,指着宣纸上的五言诗,毫不犹豫:“在下对此诗只有四字评语,‘诗中有画’。”

    王维眼睛不由得一亮,这句话正说中他的心事,他不禁对杨桐下面的评价有所期待。

    杨同侧身右移,看着挂在木架之上的彩绘山水道:“在下对此画也有四字评语,‘画中有诗’。”

    李白一皱眉头,区区八个字,这算得什么评价。

    在座其他人也大摇其头,他们也想到杨同不会有什么高深的评价,但是却没想到竟然只有八个字。

    杨同巍然不动,静静等待王维的反应。他说的这八个字评价可不是他随口胡诌,这可是一代文豪苏轼苏东坡对王维的评价,他虽然是不太懂的个中深意,但是也绝对不会认为苏轼是随便说说。

    王维缓缓站起,目不转睛的看着杨同,脸上泛起一层血色:“公子怎知在下心中所想?”

    杜鸿渐奇道:“王摩诘此话何解?”

    王维叹道:“在下每次赋诗之前,惯于把眼中所见,心中所想描绘成画,画成则诗亦成。而在下每次作画之前,也惯于以诗为题,以诗为眼。

    所以冉公子此两句评语,不仅评诗,亦是评画,正是在下当时所感,所思,所成。”

    杨同当然知道诗是王维写的,但是并不知道画也是王维的作品。他惊讶道:“难道此诗此画皆是给事中所作?在下孟浪了!”

    皱眉道:“杨公子竟然不知此诗此画皆是王摩诘所作?”

    杨同撇撇嘴:“我怎么会知道!”

    众皆哗然,没想到在完全不知情的条件下,杨同竟然只用区区八个字,一语中的。

    王维此时又在叹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在下诗画两途上毕生所求,也是在下最近几年来刚刚悟出。杨公子果然厉害。”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八个字正是晚辈今天妙手偶得”,杨同昂首挺胸地站在厅中,抱拳施礼:“哈哈,诸位客气,客气。”

    杜鸿渐高声吟诵‘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如是三次后大为感叹:“杨公子‘妙手偶得’之语,道尽诗人一生所求,个中境界,绝非‘推敲’二字能及。”

    杨同哈哈一笑掩饰内心的些许尴尬:“杜御史过誉了,过誉了。”

    在座众人尽皆为杨同折服,再也不复以前的不满愤懑。

    毕竟诗文还是个技术活,有实力有才气,你不得不服。

    崔据摇头叹气的站起身,指着放在一旁的其他几幅诗文,颇为可惜地说道:“杨公子的评论精彩绝伦,可惜。。。。。。”

    “员外郎客气,客气了。”不等崔据把话说完,杨同赶紧打个哈哈,似缓实快的走回座位。

    他可是被崔据‘可惜’两个字可是吓得一阵肝颤,忙不迭地返回座位。

    自己胸中的那几块料都抖完了,万一崔据觉得不过瘾说再来一首,那自己非得立毙当场,鬼知道其他几人对着这幅画写了几首什么诗!

    自己虽然没打算要什么形象,但是也不能随便丢人不是。

    崔据欲言又止,看到杨同已经返回座位,只能作罢。

    诗会之后自然是酒宴,吃饭喝酒可是中国人的头等大事。

    杨同是来者不拒,在宴会中喝得酩酊大醉。

    第二日一早,王维、李白、启元子便来探望。

    王维看着半边身子探出床外,抱着盆子不肯撒手的杨同:“小子,在下昨日配合的完不完美?”

    ‘呕’,杨同一阵干呕后,把大拇指伸到头顶:“王老配合的恰到好处,呕。。。。。。。”。

    启元子看着他吐成这个样子,颇有些恨铁不成钢:“小子,下次要是想装醉就及早告诉老朽,随便给你配上几粒药你就不需要弄的如此狼狈。”

    杨同道:“真有这种药?呃。。。。。。”。

    启元子鄙视道:“装死都行,你以为老朽是浪得虚名。”

    杨同勉强的拱拱手道:“小子记住了。”

    山丘后面的暖阁之中。

    宋若荀俏立在宋若莘之后,看着姐姐执笔挥毫,淡青色的墨迹随着笔尖晕染在宣纸上。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宋若莘扑哧娇笑:“果然机灵,偷工减料。”

    宋若荀不满道:“熬个醒酒汤好药妹妹我亲自动手,真的便宜他了。”

    平原郡。

    西城的城墙年久失修,竟然出现了大面积坍塌。

    郡守颜真卿暴跳如雷,勒令与事官员检查平原据所有城墙并负责整改修缮,半年后如不见成效,则全体降一级罚俸一年,又指定司马张兴全权负责检查,修缮,赏罚之事。

    清河郡

    郡内辖区出现一伙强盗常常趁着月黑风高袭击郡内过往商旅。

    郡守宋庭芬派守军剿匪,没想到官军丢盔弃甲,大败而归。宋太守大为恼火,发誓整饬军纪,定要消灭郡内强盗。

    说来也怪,自从送太守强军的政策推行之后,强盗似乎被官军的气势震慑,再也没有出现。

    常山郡

    颜杲卿进来心情似乎不太好。

    郡内凡有犯事者皆从严定罪,几名下官求情让他更为恼怒,当即罢免官员多名。尤其幽州背景的官员罢免最多。

    纲举目张,郡内吏治为之一清。

    太原城

    太原府少尹王缙刚下差返回福地,给阿娘请安后坐于书房读史,刚好读到西晋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王缙正咬牙切齿咒骂贾南风祸国殃民,管家来报长安又信使来到。

    王缙和王维兄弟情深,每月都有书信往来,上月刚收到王维书信言称大兄已到长安,老母亲和他都欣喜若狂。

    这次更又书信两封,一封王维,一封启玄子王冰。

    王缙不敢怠慢,忙不迭地把书信送至阿娘膝下。阿娘细读一遍,泪湿衣襟。

    王缙接见送信之人,又有密信一封,读后大惊,彻夜未眠。

    幽州城

    李十二娘最近觉得事情颇有蹊跷,城外十几座生祠已经拆得只剩下最后一座。现在她就站在这最后一座生祠,看着几名健硕的工匠把最后的一条石条拖上牛车,运往远处。

    李十二娘心中一动,偷偷的跟了上去。

    真源县

    真源县令张巡收到一封手书,邀请他到平原郡一行,落款颜真卿。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