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穿越大唐从一无所有开始 > 第一章 论语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刺史李海之正在和家人一起进朝食。

    他手握着汤勺,端着粥碗有些发呆。

    安禄山犯了圣怒,触了皇上的逆鳞,受些打压都是小事,弄不好就是牢狱之灾甚至丢了性命。

    前年他去幽州述职的时候,就曾经见过郊外的生祠。

    哎,他心里一声长叹,安禄山也是自作孽,怎敢做这种事情。

    堂兄李林甫也因为安禄山的事情导致肺病复发,到现在还在家休息。

    现在他们这一支人马只留牛仙客一人独撑大局,内外交困,眼看就有些力不能支

    万一李林甫真的出点什么事,自己这个走裙带关系才博得的位置恐怕再难保全,这些年积攒的积蓄怕也会顷刻间烟消云散。

    自己一定要做点什么,否则李林甫大树一倒,自己这个猢狲真的是会悔之晚矣。

    他招手叫过伺候一旁的管家:“德州可有什么出了名的医家?最好是在肺疾方面有些建树之人。”

    管家略一沉吟后道:“要说最出名的,自然是平原郡药王堂的阳掌柜,他医术精湛,在德州可谓是远近闻名。前日里粮商张大户家里幼子得了肺疾,干咳不止,远近名医都束手无策,迫不得已花大价钱请了阳掌柜上门。没想到别人十几副药没治好的病,他三副下去就药到病除。”

    李海之放下粥碗,沉声道:“此人比之胡一手又如何?”

    管家倒吸一口凉气:“老爷说的可是御医胡一手?”

    李海之点了点头。

    管家摇头苦笑道:“肯定是大大的不如。”

    李海之摇头叹息。

    李志恒闻言若有所思,随后说道:“阿爷可曾听说过启元子?”

    李海之闻言眼睛一亮:“志恒说的可是孙神仙的大弟子启元子启神医?”

    李志恒说道:“正是此人。去年孩儿在平原郡之时曾与此人有过一面之缘,当时他正在平原郡行医救人,还用过命仙术救了一个将死之人。”

    李海之一拍大腿:“此事当真?”

    “孩儿亲眼所见。”

    “如若真是如此的话!”李海之站起身在饭桌旁来回踱了几圈后,吩咐管家:“快快备厚礼,你亲自去平原郡一趟,务必把此人请到此处。”

    管家闻言点头:“是,家主。”说罢匆匆向外走去。

    李海之突然又叫住管家,摇着头说道:“温伯稍等,此事有些不妥。”他又在细细思量一番道:“志恒与管家同去,如果此人仍在平原郡,定要请他到我们府上。”

    ***

    平原郡最近也不太平,半月前曾有多名城外乡民上报,曾见几批人马在平原郡附近山林中相斗,互有死伤。

    颜真卿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因为杨同一出发就派了人给他送来了消息,还请他配合行动。

    于是颜真卿大张旗鼓的派了张兴带齐人马到现场巡视。

    此一行不足半日便有回报,张兴一行人发现平原郡周围山林有多处血迹,古树倾颓,横枝叶落。

    但是最让人奇怪的是血迹虽多,却不见任何一具尸体。

    兹事体大,颜真卿即刻将此事上报德州刺史李海之,并附公文奏曰:“平原郡辖下不宁,现在有多股强盗打家劫舍,自己愈平此匪患。

    奈何城内兵少,请李刺史发兵平原,速速除贼靖边。”

    李海之最近一段时间都在为李林甫的事情绞尽心思,现在哪还管得了这么件小事,于是草草批复叫颜真卿自己解决,然后就盖了刺史印玺。

    颜真卿拿着的州刺史盖过大印的文书,看着远处的城墙,满意的点点头。

    就在前几天,平原郡不仅倒塌的城墙恢复如初,而且所有城墙也同时被加高加固,城防算是更加稳固。

    现在又有了刺史批准的文书,他可以放心大胆的招贤纳士。

    杨同这小子胸中果然是自有锦绣,先是一招无中生有,借机修缮城墙。再来一招瞒天过海,让自己扩充军队。

    这样的大好时机自己可不能延误,枉费了他一番心血。

    据李十二娘传来的消息,李白一行六人已经到达幽州,不日就会返回,自己也要加紧布置才是。

    颜真卿仔细思量一番之后,叫过刁万岁,低声吩咐几句。

    刁万岁领命,带着一批人马自出城而去。

    ***

    常山郡首宋庭芬坐在金射殿后侧的台案处,扫视殿内。

    大女儿宋若莘正端坐台上,给台下名士鸿儒讲解《论语》。她是自己最引以为傲的女儿,号称大唐第一才女,对《论语》的诸般见识让自己这个父亲都望尘莫及。

    只是她已经双十年华,才学、人品、样貌、家史俱佳,只是她眼界颇高,至今都没有中意的男子,让自己操碎了心。

    殿内近处人头涌涌,

    台下最前坐着十几个皇子皇孙,每人手执湖笔,笔沾徽墨,或是伏案疾书,或是凝神细听。

    圣人今天格外开恩,特意把他们从十六王宅内接出来,到兴庆宫聆听教诲,目的自然是让他们多一些恭敬之心。

    皇子皇孙之后,便是朱服玉佩的王爷和功勋卓著的老臣,个个正襟危坐,一幅洗耳恭听的摸样。

    但是看到他们不能聚焦的眼神,就知道他们早就神游物外,驰骋天地。

    他们来,估计也不是来听什么教化,纯粹就是给圣人撑场面,另外也给天下百姓,仕子鸿儒一个信号,皇族在学习《论语》,重臣在学习《论语》,你们也不要例外。

    在之后就是各州府知名的学士,弘文馆的大儒,一片白发耄耋,雪鬓霜鬟,他们是真的在认真听,仔细学。

    大殿最远处门口,还有几十个小有名气的年轻俊颜。本来以他们的身份还没有资格进到兴庆宫,但是圣人却御笔朱批,钦点而来。

    想来这也是最明智的选择,将来的天下会是年轻学子们的天下,早些教化,早些有功。

    正对金射殿大门的远处,正是兴庆宫龙湖一旁的沉香亭,据说今日圣人会亲临现场,估计此时正在沉香亭高处远望。

    宋庭芬心思一动,起身出后殿绕往门前,准备好好观察一下这些年轻的晚辈后进。

    女儿早就该找个好人家了,别人不管,自己可要仔细些。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