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前些天郑克殷与鲁王一家探讨过“禅明于瀛”的问题,郑克殷所提出的理由,乃是待到扶桑这里的汉人政权成功扩张至整个嘉洲,那么从某种角度来讲,作为整体的“嘉洲百番”会是嘉洲的主要臣民,或者民族主义思潮所称的“主体民族”。会是这样吗?
随着烈儒教的逐渐传播,番人知“瀛”而不知“明”“清”,建立以瀛洲为名的政权能够更好地摆脱前明束缚,并得到番民的更大程度的认同。
而此时金门士人出现“以番覆明”的声音,可以说是对郑克殷的这套规划针锋相对的忧虑——
若是将这里的“明”视为“明人”(汉族人)而非“明朝”,这种说法很可能没有说错?
若是简单粗暴地以人口比例视之,如今的扶桑辖地有十万出头的汉人(明人)和两万出头的澳龙人,非汉非澳龙的其他各族,如苗蠖人、山倭人、台湾番人、吕宋番人甚至红夷、墨西哥人和日本人则只占零头,可以说汉人仍是占有绝对主导地位的主体民族。
而待到郑克殷建立瀛洲王朝并成功征服整个嘉洲,同时汉人的数量若是不见增长(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届时便是十万汉人、三十万嘉洲百番加上其他零头组成的四十多万的人口,汉人在其中的比例竟会从八成以上骤降至四分之一?!
当然郑克殷知道这种想法的确太过简单粗暴和刻板了,而他所提出的“收化百番”之策恰恰能够针对性地解决这一问题——
他要做的,乃是促成汉人与嘉洲百番的融合,形成一个认同华夏文明和汉家文化的全新民族。其中嘉洲百番向汉家文化走上八十步,而汉人则向嘉洲百番走上二十步,以做到双向奔赴,在同样的点上实现融合。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