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汉末三国之再建大秦 > 第100章 任务完成,天子赐婚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徐州下邳城。

    从白天攻城到傍晚,甚至各路大将亲自攻城,也是跳上城头不久便被黄巾人潮赶下了城墙。

    秦霄无奈叹息,下邳城高,城墙之上颇为宽阔,所以布置的黄巾军士卒也要多了不少。

    人数优势,攻城实乃下策。

    秦霄无奈道:

    “传令,鸣金!”

    “叮...叮...叮...”

    各路诸将听到撤退的鸣金声,皆松了一口气。

    责令各自麾下撤退。

    中军大帐内,秦霄一脸无奈的坐于主座。

    其余诸将皆低头不语,士气可见低下。

    秦霄环顾四周,见诸将皆一脸无可奈何的表情轻声笑道:

    “诸位,谁也不会百战百胜,再者言咱们还没有失败,只是一次攻城失利,明日再战即可,若你等失去了战意,那麾下士卒怎么办?”

    不等诸将答话,秦霄看向一旁的郭嘉道:

    “奉孝,下邳城高墙深,如之奈何啊?”

    郭嘉皱眉深思,片刻摇了摇头道:

    “主公,此时此刻,属下也无好计策。

    今日攻城以属下来看,想要攻破下邳城,恐怕伤亡会不小。”

    秦霄苦涩的笑了笑道:

    “难道真的没有计策?真的只有用人命去填吗?”

    戏志才却起身向秦霄行了一礼道:

    “主公,想要避免伤亡,还要破了下邳只能由内破城了。”

    卢植起身道:

    “可是侯爷,不说城内世家被黄巾贼子屠戮一空,咱们也无法联系上城内的人。”

    秦霄在听到戏志才说由内破城,顿时想到了一个计划。

    秦霄一脸激动道:

    “奉孝,志才,我等可令大军中识字之人,书写本侯安顿其他黄巾百姓于幽州的事迹,再责令程远志、邓茂二人于城下劝降。

    待书写完毕,令弓手射入城中。

    或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郭嘉戏志才顿时眼神明亮,躬身拜向秦霄道:

    “主公大才,此举定能令城内黄巾贼众军心不稳,可直言,取张宝性命者封侯拜将。

    定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秦霄起身道:

    “哈哈,就如此办,此事交于奉孝,志才二人,帐内诸将皆需配合。

    大军修整,明日午后能写多少封给本侯射进城内多少封。

    连发三日。责令程远志以及邓茂率秦家军,四面城墙轮番劝降。”

    “诺遵侯爷令。”

    翌日午后,程远志邓茂两人率一万多秦家军,把张角的遗命以及秦霄对黄巾众人安置轮番高声喊向四面城墙之上。

    城墙之上的黄巾有不少人是认识大贤良师身旁的两位大将的。

    程远志走过一面城墙,就有不少马弓手向城墙之上射来很多信件。

    有识文断字的黄巾便把书信大声念给了看不懂字的黄巾众人听。

    只一日,城内黄巾便人心惶惶,到处可见交头接耳的众人。

    廖化也将捡来的信件呈于了张宝。

    张宝看后,叹息一声,没想到秦霄此子竟使用釜底抽薪之计。

    看了廖化众人一眼,无比落寞道:

    “如若事不可为,你等四人可持老夫首级献于秦霄。”

    周仓、廖化四人纷纷下跪向张宝行礼道:

    “我等愿追随人公将军赴死。”

    张宝摇了摇头叹息道:

    “老夫不用你们相陪,大哥三弟已在黄泉之路等待老夫,老夫要你等四人答应老夫一件事情。”

    四人听闻人公将军已怀有死志,管亥、廖化、周仓、何曼四人皆声音哽咽,双目泛红,四人皆是幼时被张角三兄弟相救。

    带在身边,传授武艺,虽无师徒名份,却有师徒情谊。

    四人躬身伏地声音哽咽道:

    “请人公将军吩咐。”

    张宝叹息一声道:

    “大哥与秦霄初次相见,便给老夫传来书信,在巨鹿城之战时又传来了书信,秦霄此子也算是继承我等兄弟三人遗志。

    且大哥将宁儿托付给了秦霄,我等兄弟三人皆犯谋逆之罪,按照大汉律法是要夷三族的,也只有秦霄能护着宁儿。

    且大哥信中所言,宁儿也倾心与他。

    答应老夫,若如事不可为,携老夫首级效忠秦霄,有你等在,宁儿在秦霄身边也有了依仗。

    这也算是老夫临终托孤,程远志以及邓茂两人也是因为如此,才会效忠秦霄。

    你等可否完成老夫的请求?”

    周仓几人,皆已失声痛哭道:

    “我等遵人公将军令,定会守护好圣女!”

    张宝见四人答应,哈哈大笑着道:

    “再允秦霄攻次城,如若他能站立于城墙之上,老夫便把人头送于他!哈哈”

    “人公将军!”

    四人再次痛哭着对张宝行了一礼。

    此时城外大营,秦霄一脸诧异的看着眼前的小黄门黄丰。

    黄丰对秦霄行了一礼道:

    “黄丰见过侯爷。\"

    秦霄疑惑道:

    “黄公公你怎么来了?陛下又传来圣旨了?”

    黄丰笑着对秦霄行了一礼道:

    “回侯爷,陛下得知侯爷已经赶至徐州,特令小人前来传达陛下口谕,陛下责令侯爷剿灭张宝部后,前往洛阳面圣。”

    秦霄看向这个想一戟劈死的小太监疑惑不解,按理说,洛阳有什么事魏忠贤应该会提前通知自己,怎么会召自己进宫面圣此等大事,魏忠贤没有提前传来消息。

    秦霄疑惑不解的看向黄丰道:“黄公公,咱们也是老熟人了。

    陛下为何会突然召本侯进宫面圣呢?”

    黄丰笑了笑行了一礼道:

    “回侯爷,小人也不知,但是这里有魏忠贤大人交于侯爷的书信,想必侯爷看过便会明白了。

    如若侯爷无事,小人便告退了,陛下还等着小人复命呢。”

    秦霄见黄丰欲要离去,便看向戏志才,戏志才顿时心领神会,对黄丰拱了拱手道:

    “黄公公且慢,请随在下来,侯爷为公公......”

    还未等戏志才说完,黄丰便打断了他,待向秦霄行了一礼后道:

    “侯爷莫要客气了,实不相瞒,小人已归附魏忠贤大人了。”

    秦霄顿时心惊,这魏忠贤可以啊,都能收服小黄门太监了。

    自己人啊,不能劈了。

    秦霄点了点头道:

    “既如此公公回洛阳复命吧。”

    “诺,小人告退。”

    返回营帐后,秦霄打开了魏忠贤的书信,只见上面只写了九个字

    “长公主刘华,天子赐婚”

    秦霄一脸震惊,你特么多写几个字能死?

    不过秦霄想了想,或许是天子临时起意,才会令魏忠贤如此匆忙。

    此次洛阳之行,应该没有什么危险。

    还能去见见那些在青史留名的人物。

    三日已过,肉眼可见的城墙之上黄巾军士气不佳,人数也少了。

    此时城外诸路大军再次列阵完毕。

    秦霄责令攻城,鼓声号角齐鸣,攻城士卒吼叫着,抬着攻城云梯向城墙冲去。

    大战一触即发,秦霄摇头苦笑,说实在的不愿看到攻城战,还不如在草原骑兵互相冲锋呢。

    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滚石落木砸中,或被弓箭射中。

    秦霄才彻底明白什么叫做慈不掌兵。

    进攻了三个时辰,还是没能攻占城墙。

    秦霄下令鸣金收兵。

    大军回营,城下留了几千具尸体。

    秦霄责令随军庖厨杀猪宰羊,慰问全军。

    大军吃饱后,继续攻城。

    此次秦霄不想再等了,攻城之时,秦霄骑着乌骓马绕城狂奔,待确定张宝的位置处于赵云部所攻的城墙之上时,高声喝道:

    “诸将,随我上城墙。”

    “诺!”

    典韦、许褚、赵云等将,皆骑着坐骑随秦霄向城墙之下疾驰而去。

    随手拨开了几支射来的箭矢,秦霄便行至云梯旁,手脚并用几息便爬上了城墙。

    霸王戟大开大合,开启了疯狂杀戮。

    身后诸将守护在秦霄身后,为秦霄抵挡住了身后的箭矢,以及砍来的武器。

    秦霄眼见张宝距自己还有五十步左右,怒声喝道:

    “张宝,够了。

    他们皆是我大汉百姓,不要再增加杀戮了。”

    张宝看向如同疯魔一样的秦霄,笑着说道:

    “侯爷,想要继承我等兄弟三人的遗志,可不能怀有一颗仁慈之心。”

    张宝制止想要前去抵挡秦霄的周仓四人笑着说道:

    “你们可不是他的对手,现在前去,只不过是去送命而已,且记得答应老夫的事情。”

    周仓等人已经看出张宝存有死志,皆声音哽咽道:

    “我等明白。”

    张宝笑着点了点头看了四人一眼,又转过头看向疯狂杀戮的秦霄。

    秦霄此时也是气急,已知事不可为,为何还要徒增伤亡。

    秦霄已深知,城内黄巾之众皆有降之心,毕竟前三日不会是无用功,还是张宝一意孤行,不愿伏诛。

    秦霄怒声喝道:

    “张宝,既然你一意孤行,那本侯亲自送你上路。杀!”

    秦霄率领麾下诸将,向张宝一步一步的杀去,每走一步皆是踏着无数尸体前行。

    张宝看着秦霄笑着说道:

    “罢了罢了,既然侯爷心怀仁慈,老夫便随了你的心愿吧。

    切要记住,善待宁儿。

    善待天下百姓。

    老夫身后四人,虽不是超一流武将,却也有校尉之能,望侯爷善待之。”

    张宝说完抽出随身宝剑,高声喝道:

    “太平道众,听令,放下武器,往后臣服侯爷吧。

    他会继承老夫兄弟三人的遗志,带领你们为子孙后代开万世太平。哈哈哈”

    张宝说完,挥剑抹向了自己的脖颈。

    秦霄清楚的看到,张宝倒下的一刻还笑着看向自己,口中喊着张宁的名字。

    “叮,恭喜主人完成支线任务......”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