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西晋为君 > 第四十三章 胡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司马炽没想到司马越这么好说话。自己刚提出来,司马越沉吟一下,就答应下来。

    看来刘默、王棱已将事情告知于他。就是不知道他在打什么主意?司马炽想了想,心有几个猜测,但都不确定,就索性不想。

    加开易市和开夜市,这一套措施下来,肯定能促进一些商事发展。这是他喜闻乐见的。至于司马越在打什么算盘,其自有图穷匕见之日。彼时,亦可再作对策。

    有皇帝和摄政太傅,同时站台,开市的诏书很快颁发下来,也没有经过朝政,直接下定。

    王延以散骑常侍领主事,总管此事,司隶校尉刘暾、河南尹刘默、洛阳令王棱为辅,进行佐助。

    于是,王延作为主事人,开始从酒楼抽身,着眼易市开展,以及夜市的筹备。

    新的市场最后决定兴建两个。一个在城内,位于南城西南角,与金市南北对称,是王延此前选址的城内第三处。初步拟定,作为固定商贩摊位。

    一个在城外,从西门到白马寺沿路,作为游动商贩摊位。白马寺周围,天气合适时,还可以作为夜市。

    而夜市的开设,准备选在东西大街,以及铜驼街,成一个“T”字形。不过中间离近宫城的位置,为宫城安全,留出空白,仍进行戒严。而是准备再开两道街道,斜着连接铜驼街与东街、西街。于是,中间部位,就成了“丫”字形。

    与此同时,元宵节快到了!

    司马炽当即提议开“元宵灯会”,作为夜市的第一次试水,看看情况,同时也是一次广告宣传。

    王延听到提议,不免皱眉,有些把不住,“上元节元夕日,就在三天后,这时间来得及吗?”

    司马炽鼓励道,“舅舅尽管去办!调动所有用得上的部门,只要人手够,没有办不成的。有困难就跟朕说。”

    “可臣只是一介散骑常侍?他们会听臣的?”王延说着,忍不住腹诽,虽然还有你这个皇帝在,但说话的作用,说不定还比不上我。

    “舅舅忘了此事还有太傅支持?”

    王延闻言,恍然大悟。不过又有点忐忑,借用太傅的名义,他有点怂。但事已至此,自己是跑不掉,谁让这事是自己最开始提出来的。

    开干吧!

    ……

    元宵节,即以正月十五作为节日,在西汉时就开始盛行。据传是汉文帝纪念“平定诸吕”而做庆祝的日子。后来,汉武帝时,于此日祭祀“太一神”。

    同时,此日又在宗教中占有重要意义。在汉末道学的五斗米教中,其是上中下三元的第一元——上元。后来从其派生而出的道学诸教,皆奉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尤为重视。

    东汉明帝信佛后,正月十五又据说是佛祖变神的日子,有燃灯之习。于是在正月十五当夜,明帝在宫内和寺庙内进行燃灯。就又成了灯会的起源。

    临近正月十五,少府、太常及尚书台主管祭祀的祠部等部门,早已例行准备好燃灯。

    王延于是领着诏令,把燃灯都布置在东西大街和铜驼街的街道上。又紧急招募摊贩,在街道上按照陛下所言,为每个摊位划定位置。

    时间很紧,事情又繁杂没有经验,王延忙得已经上火。但有着太傅虎威,一切调动、人手配备都很顺利。

    ……

    这天午后,司马炽并没有处理朝政,而是带着曹官去了开市地点,继续巡视工程进展。同时又想到一些事情,准备与王延商量。

    到了地方,才得知王延没在。看了一会儿,监督工程保质保量,司马炽又径直去了舅舅王延府邸。不料又扑了空。

    “王尚书府中仆从说,他家郎主自早上朝议出门就未归。并不在家,也不知道哪里去了。”

    听曹官回来汇报,司马炽皱眉,“没说是去办差还是出外游玩?”

    “我特意问了,没说是有差事要办。不过那仆从说,一般郎主未归,都会遣人回府通知一下内宅。”

    “你让仆从禀告内宅,就说宫里有信找王散骑,问清楚他到底去哪了。”

    不是会怠工了吧?司马炽心底暗自吐槽。得知王延不在,他就没有进门,繁文缛节太多,太过麻烦。

    之所以找王延,是因为他突然想起一件事情。

    他想到了易市办起来,不仅要吸纳州郡豪商,更主要的还得有胡人商队的加入。

    不然只是古代的这种生产力,仅内产内销,很难做大市场。古人又有一个弊病:积财。宁愿堆起来烂掉,也不愿花出去。

    这也是为什么以金银铜为货币单位,一旦国家采矿无以为继,便立马引起市面上钱少的原因之一。

    而且虽然此时高门望族奢侈成风,但非罕见物件,很难入其目,不弄点花样,就很难打开市场,流通消费。

    胡人,便意味着花样。

    例如武帝时期的王恺、石崇斗富,其中王恺的钱财来源就是胡人买卖,他一方面垄断了来自西域的特产,另外还遣人半路劫杀来洛的胡商,因此暴富。

    石崇与之异曲同工,其则是担任地方州郡长官时,劫掠远行商客,以此致富。

    两人用同样的手法,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两位有钱人。

    说到胡人,就不得不提,丝绸之路。如今的丝绸之路还算可以畅通。

    自东汉班超班勇父子领西域长史,统领西域长史府起,其一直延续到如今。行政上隶属于凉州刺史节度,不过因距离过远,自有自己的一套行政机构运行。

    自西域,过凉州、秦州,就可到达雍州治所京兆,也就是长安。这一路上,除秦雍因灾导致流民外,并没有太大阻碍。

    如果仅在经济上来看丝绸之路贸易,古代中国是居在生产者这个位置上。用丝绸、茶叶、工艺品等换取金银珠宝以及珍稀玩物等。

    再用乱时眼光去看,就能很轻易发现,我们付出的都是能生存的东西,而换来都是新奇的罕物,除了观赏,别无它用。

    如果在文化上来看丝绸之路的交流,古代中国却又成为一个吸纳方。宗教、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生活习惯等等,无不受到影响。

    而中国本土的思想文化,影响到外的却乏陈可数。

    这样的贸易问题,司马炽自然会打算慢慢扭转,但那只是远景,如今当务之急,是打出名声。

    他想让王延联系联系洛阳中的胡商,看看有没有适合合作的。

    很快,曹官便得信儿回来,“王尚书的内宅传出消息,王尚书此时应该在何尚书府上。”

    “何绥?”姓何的尚书?那只有左民尚书何绥了。

    司马炽疑问一句,得到肯定答复。不由纳闷,这两人应该素无交集才对,怎么此时联系上。

    司马炽之所以这么想,还是因为何绥的性格。

    他记得时人对其有段评价,“自以继世名贵,奢侈过度,性既轻物,翰札简傲”。也就是典型高门性格,自负出身高贵,性情高傲自大,瞧不起一般人。

    王延出身,虽然有皇亲加成,但也是难入高品士族的,甚至碰到严格的中正,说不定连士族都进不去。

    “走吧。”不继续想,司马炽朝曹官说道。

    “陛下,我们回宫?”

    “不。直接去何府。”

    如果司马炽猜测不错的话,这事应该跟开易市有关。王延正在赶工,不可能无缘无故就离开。同时,他也早想见识见识,这个时代顶级富豪的生活。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