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西晋为君 > 第十一章 傅畅宣旨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傅畅没有犹豫,环视一屋人后,对着所有人面当场宣读了旨意。

    袁孚、郑恺论军功被封列侯中亭侯爵位,李矩原就为东明亭侯,又升一级,为乡侯。

    两汉以来,爵位层次共有两层,分别为王、列侯。西晋代魏前夕,司马昭用裴秀,又仿照周代爵位,设置了五等封爵,于是有了王、五等爵、列侯共三层。

    王有大国、次国、小国之分。五等爵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每等又分大、次二级,共五等十级。列侯有县侯、乡侯、亭侯三等。

    三人听到封赏,皆都满脸喜意,虽然只是最低层次的爵位,但也代表着自己已有别于一般人。

    西晋的爵位都是实封,是有封疆和户邑的,并规定诸侯按三分食一来提取食邑户的租税。

    也就是说诸侯食邑内居民的租税每三分之一是属于诸侯本人。

    但没等欣喜外露,又僵在脸上:旨意最后,征召李矩回洛城!

    对,只征召李矩一人,而没有袁孚、郑恺。

    袁孚和郑恺二人对视一眼,又同时将目光转向李矩。李矩也正好看过来,三人大眼对小眼,意味难明。

    李矩向京师上书奏功是跟袁孚、郑恺二人商量过的。但二人犹豫良久过后,都拒绝一同上奏,甚至连最后李矩提议一份上书,三人署名的做法,也被否决。

    他二人的奏功选择去的去处,是正位于寿春的太傅行台。并极言蛊惑李矩也一起。李矩没有答应。

    三人虽没有因此闹掰,但心里各有想法是肯定的。

    如今来自洛阳的谕旨,三人一同论功封爵,这让三人很满意,甚至对于袁孚郑恺二人来讲,是意外之喜。

    但听到旨意最后留的小尾巴,又不免心里不是滋味。

    征召李矩上京也就罢了。最刺耳的是后续有句“另有重用”!

    这四个字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傅畅宣完旨,一收诏书,就朝当前三位主人公,拱手笑道:“恭喜三位府君,剿灭贼寇,今得功封爵!陛下听闻三位之功,很是欢喜啊!”

    三人慌忙拱手回礼,僵硬的脸上又重开笑颜,连忙道谢。

    一旁司马睿一行、刘氏兄弟二人闻言,心思难定。特别是刘畴二人,他们之前并不知道三位太守已经将消息传递洛阳。

    心里暗自叫苦,这下难办了!

    他们接到的任务,表面上是嘉奖慰劳三人,但实际上是拉拢三人依附太傅,特别是袁孚、郑恺二人。

    如今三人不仅向行台传奏,还朝京师请功,这两面讨好的行为,若是被太傅得知,恐怕要生些事端了。

    而司马睿、王导旁观众人反应后,心底稍有欣喜。他们西行,之所以不走寿春,而转至汝阴,就是听闻到三位太守合力拒敌,并大败乞活军余部的消息。

    司马睿要镇守巴郡,进讨益州,手底下正缺能征善战之将。王氏子弟,刘超、孔衍等掾属,都是贤才,但缺点也很明显,没有带过兵。

    所以听了王导建议,司马睿一行才眼巴巴赶到汝阴,欲招揽三位。

    现在看到三人两面讨好的行为,心知这必为陛下、太傅所不喜,心里不由猛震,自己机会来了。

    刘畴、司马睿两派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完全误会了。朝京师上奏的只有李矩一人,而朝行台上书的是另两人。

    傅畅似乎没有发觉当前场面的微妙,道喜完后,就又转向李矩,直接开门见山道,“李太守,我们二人何时启程啊?可不能让陛下久等!”

    饶李矩是铁打的汉子,面对千军万马不惧,此时众人目光皆聚集到自己身上,也头皮发麻,如万道针芒刺向自己。

    他双眸闪动,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方才道:“此事还请容某筹划一下。天使大驾,且歇息一二。来人,速换新宴!”

    他并不知道自己用的“筹划”二字,听在不同人心里,解读出的是各个不同含义。

    话毕,见傅畅目光紧盯着自己,毫无偏移,又渐显冷峻。

    又苦笑道,“某突闻此事,哪做过准备,还请天使宽宥些期限。某治一郡,治上要事,也得交代交代,实不能一走了之!”

    傅畅心底鄙夷,有兄长前言,又见袁孚郑恺二人脸色,又有刘畴二兄弟同列在席,已经笃定这人实乃两面三刀、两头讨好之辈。

    闻言立即笑道,“李太守此言在理。府君心系政务,由此可观,能有今日大功,实不是平白而来!”

    “此去洛阳,依府君之能,必为陛下信重,大用之!到时,李太守还要照顾照顾我们这些同僚啊。”

    说着,朗声大笑。似乎是与李矩很是相熟。

    其实在傅畅心里,投奔太傅并不是什么不可之事。当初太傅接触他家时,他就抱有依附其的心思,怎奈父兄不同意。最后同族的傅敷、傅??、傅纂三兄弟依太傅南行而去。

    傅敷三兄弟是傅咸之子,傅玄之孙。傅玄傅咸在时,他家父祖皆不如其。如今自己家反过来昌盛,傅敷三兄弟又低了下去,也难怪想投奔太傅,另谋出路。

    但李矩此子两边讨好,这种行为就令人有点不齿。看刘畴二人来此,想必太傅那边也给了不少嘉奖。这样的人,他实在是喜欢不起来。

    “寒门之人就是如此!一心往上爬,礼仪廉耻之心都不要了。”

    心里感叹一声,面上却连连笑意。

    司马睿适时出言缓解场面。听了介绍,傅畅连忙拜礼,“不知大王摆驾在此,世道有眼不识,恕罪恕罪!”

    傅畅原未见过琅琊王,借此机会细细打量一二,只觉其满面酒红,目光闪动似有醉感,威仪全无,不免失望。又见其面上额骨处,确实生有白色长毫,不禁想起前侍中嵇绍所言。

    “琅琊王毛骨非常,前途难量,当不至终身为臣,就是天子仪表,亦不过如是罢了。”

    嵇绍是竹林七贤嵇康之子,荡阴之战后,为保惠帝而被成都王颖的军士所害。在洛城名士之中,名声极高。

    他对琅琊王的清议评价,这让傅畅在听说琅琊王在此时,就心生一丝兴趣。

    其实琅琊王一国早前很有势力。司马睿祖父司马?剖撬韭碥踩?樱?簧?致恚?蠊僦琳蚨?蠼???治罩乇?V豢上?米铀韭黻钤缡牛?韭眍<淳羰保?攴绞?逅辍W愿缸媾嘌?恼?我挪??⒚挥泻芎么?莸剿?砩稀S谑蔷统闪俗谑抑胁黄鹧鄣男”病

    其三叔父东安王繇本来能继承遗产而崛起的,只可惜才能缺乏,最后死于成都王之手。

    太傅南行前,表荐琅琊王入蜀,这个举动曾在傅府引起一番争论。其兄傅宣觉得这是不信任,两人生隙的表现,而傅畅心里不以为然,更赞同是太傅另辟蹊径,开阔益州之举。

    所以,这次不期见面,让傅畅还是挺在意的。他想验证自己的想法。结合嵇绍之言和入蜀两者,他一直心怀“琅琊王必有过人之处”的想法。

    \"\">西晋为君\"\"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