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穿越三国之娘化成女帝 > 第21章 荆襄第一才女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孙策作为长沙太守之子,他爹也是一方诸侯,更是响应了曹操的号召,积极参加了讨董。

    他来参加诗会,就是来招募人才的,结果却被拒之门外,这让他如何能够不怒。

    正要发作的孙策,被刘真真用手无缚鸡之力的小手给摁住了,居然还真就发作不得。

    “孙公子,不要激动,你身上有伤。”刘真真说道。

    “可是他们欺人太甚,以前我爹带我来的时候,从未有过这样的规矩,他们分明就是在针对我们。”孙策怒声说道。

    守门弟子却是不屑的说道:“孙公子,这是我们刺史刘公立下的规矩,我们不敢不听……

    ……您若是不服,可以去找刘公理论,他现在就在襄阳的城守府休息……

    ……以您太守公子的身份,刘公说不定会给您开个后门也不一定。”

    “放屁,我孙策参加荆州诗会,还要找他刘表开后门吗?”孙坚和刘表向来不和,孙策对他自然也不会有好印象。

    负责发放请柬的书院弟子又道:“孙公子,您也别说是我们书院为难您。这样,您和您的随从,只要有一人,可以拿出一首原创的诗歌作品,我便给你们发放请柬,如何?”

    孙策眼睛微微一亮,转身对周瑜道:“周瑜,你不是说你文武双全吗?快作诗一首,让他们见识见识。”

    这边发生的事情,现在已经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有书院的书生,也有来参加荆州诗会的才子。

    也有认识孙策的,毕竟他不是第一次参加荆州诗会了,便悄悄的将他的名字传开。

    大部分人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孙策也算是荆襄地区的一个名人了。

    打架,他没有服过谁,在场的,也没人敢不服他。

    但是说到作诗,众人只想看笑话。

    被众人这么一围观,周瑜也是紧张了起来,他不是不会作诗,但是在这么多人的围观之下,急切之间却是作不出来。

    “孙大哥,我平时读的多是兵书,这吟诗作赋,实非我所长啊。”周瑜小声说道。

    “那你之前还说你文武双全,真是被你害死了。”孙策低声说道。

    在这么多人的围观之下,他毕竟只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多少有些怯场。

    毕竟,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书生、才子,在孙策这猛将的眼中,比身披铠甲的兵队,要难对付得多。

    就在孙策羞愧难当,觉得今天这脸面怕是丢定了的时候,刘真真终于上前一步,款款的站了出来。

    “我也是孙公子的随从,这首诗,我来替他作吧。”刘真真红唇轻启,淡淡说道。

    众人之前的注意力都在孙策的身上,没有注意到他身边布衣钗裙的两个女子。

    现在看到刘真真站了出来,顿时便是眼前一亮,关键她还语出惊人,说她要作诗?

    难道,她不仅长得漂亮,还是一位才女不成?

    那发放请柬的书生也是拱手道:“若是姑娘真的能作出一首诗来,不论好坏,您与孙公子一行,便都可以得到请柬,参加明日的荆州诗会。”

    “那你听好了……”刘真真略微斟酌了一下,心中便想起上小学时候学过的一首诗。

    只见她檀口轻启,美妙的声音中带着一股淡淡的忧愁,眼神中带着一丝悲悯,一首工整的七言诗便从他的口中吟了出来。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震撼、震惊、感动、惊艳……此刻,刘真真在现场所有书生、才子的眼中,如同神女一般,光芒四射。

    他们原本以为,一个女子,能够工整的做出一首诗,就算是不错了。

    但是这首诗,不仅仅工整,其中那悲天悯人的意境,更是能让每一个能够听懂的人心头巨震。

    世家子弟还好一点,那些出身寒门的书生,更是感同身受。

    有些人甚至忍不住想起,那些因为贫穷和饥饿而失去的父老、亲人、朋友……

    脆弱一些的,已经发出轻声的哽咽,即便是比较坚强的,也是眼圈泛红。

    “啪……”不知道是谁开始鼓掌,然后所有人都跟着鼓起掌来。

    等掌声稍息,一个身穿打着补丁长袍,面貌有些丑陋的寒门书生,高声说道:“这位姑娘的惊世才华和悲悯之心,我庞统自愧弗如。以我观之,仅凭这首诗,这次荆州诗会的魁首,便非这位姑娘莫属。”

    庞统?和诸葛亮齐名,卧龙凤雏中的凤雏?

    刘真真原本还嫌这庞统有些丑陋,现在一听这名字,顿时眼睛就亮了起来。

    这,可是大才啊,既然今天让我遇到了,说什么也要把他忽悠走,不能便宜了刘大耳。

    “庞公子谬赞,小女子愧不敢当。”刘真真面色微红,盈盈一礼,谦虚的说道。

    “姑娘当之无愧。”

    “姑娘大才,可称为荆襄第一才女。”

    “姑娘……”

    “……”

    围观的寒门学子,几乎都认同的庞统的观点,认为本次诗会已经没有什么悬念,魁首就应该是刘真真。

    不过那些为了这次诗会准备了良久,准备一鸣惊人的世家子弟们,却并不这么认为。

    锦衣玉食的世家子弟,不会知道百姓的苦楚,所以对于这首《悯农》也不可能感同身受。

    一人出声道:“值此乱世,大丈夫当思报国,为朝廷分忧,扫平乱党,肃清宇内。这位姑娘的诗,虽有悲悯仁慈之意,但也不过是妇人之仁罢了。依我看,诗是好诗,但说她就是本次诗会的魁首,还为时尚早。”

    这人一说话,那些世家子弟纷纷点头称是,和寒门子弟们争论了起来。

    眼看争论愈演愈烈,有要从文斗发展到武斗的趋势,书院书生连忙开口道:“好了好了,各位才子,诗会今日还没有开始,各位何必现在就急着分出高下?难道诸位就不想在明日诗会上,展示自己的才华了……

    ……至于这位姑娘,明日能否夺魁,自然有书院的教授,以及荆襄名士们共同裁决,诸位以为可否?”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