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自曝穿越后,老朱心态崩了 > 第616章 献俘礼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南京皇宫是严格按照‘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规制建造。

    皇城周长10.23公里,宫城周长3.45公里,洪武门至承天门两侧为朝廷官署区,承天门至午门两侧为太庙、社稷坛。

    前朝以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为核心,东有文华殿、文楼,西有武英殿、武楼;后廷以乾清宫、坤宁宫为核心,东有春和宫,西有柔仪殿、奉先殿、大善殿、九五飞龙殿、西宫,两侧为东西六宫。

    南京故宫开创了皇宫自南而北中轴线与全城轴线重合的模式,这种宫、城轴线合一的模式,既是南京特殊的地理条件使然,也是遵循礼制、呼应天象、顺应自然建设的杰作。

    堪称世界第一宫殿。

    而之后朱棣修建的北京紫禁城,是在元故宫的基础上修建,虽然也按照南京皇宫为设计蓝本。

    但终究不如南京皇宫。

    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访问北京之后,他将北京和南京的故宫作了一翻比较时说道:“此一城市之规模,其旁舍之布置计划,其公共建筑物之结构以及其防御之事,均远逊于南京。”

    朱元璋建圜丘于正阳门外,钟山之阳;建方丘于太平门外,钟山之阴。

    圜丘和方丘也就是天坛和地坛。

    天圆地方,圜有“圆”的意思。皇帝在圜丘祭天,在方丘祭地。南属阳位,因此古代帝王一般在都城南郊祭天;北属阴位,因此帝王一般在都城北郊祭地。

    洪武十年,朱元璋下旨,天地合祀,也就是将对天地的祭拜活动合在一起,都在圜丘举行,太平门外的方丘从此废弃。

    天坛呈圆形,共有两层,四面各有九级台阶,台面和台脚都用琉璃砖砌成,四周为琉璃栏杆。

    祭典的日子定在了七月初五。

    这日,天坛下聚集文武百官,以及众多的外国使节。

    朝阳之中,天子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从远处而来。

    前面是各色令旗、?义蟆?自笃臁㈥?⒉?、弓、刀盾、绛引幡、?夤摹⒔痤邸⒔鸢?旗、花匡?,以及装饰华丽的训象、仗马、五辂,虎豹各二,仪仗队浩浩荡荡数千人。

    协律郎举麾,接着,礼乐大作。

    “于维明命,佑我皇祖。肇我土宇,曰予冲人,缵祖之绪。”

    “荷天之休,锡民之祜。式虔报祀,阳复之期。”

    “式率髦士,骏奔祈祈。明明帝德,佑我皇祖,昭格坛?谩!

    朱元璋今日穿着华丽繁复的衮服,登上天坛。

    “大将朝拜!”

    朱?尽⒅??领头,带着高伟,以及五个将领,来到天坛下,向皇帝行四拜之礼。

    协律郎喊道:“奠玉帛!奏礼乐!”

    “昊天在上,我祖在侧。我奠我币,于焉??。”

    “昊天在上,我祖在傍。我奠我币,于焉皇皇。天佑皇祖,锡我民祜。”

    奠玉帛,即向皇?、祖宗进献玉、帛。

    礼乐响起,皇帝盥洗、至神位前行香礼、而后献玉帛。

    从仪式开始的迎神、奠玉帛、进俎至中间的三献礼(初献、亚献、终献)最后到彻馔、送神、望燎环节总共九个步骤,每个步骤过程中皆有用乐。

    每个步骤都极其庄重,也十分繁琐。

    陆渊被迫穿着厚重的官袍,早已经热得满头大汗,连忙躲到了阴凉的角落。

    他看着不远处,那些番邦使节表情各异。

    那些高丽人羡慕地看着,这才是天朝上国的威严啊。

    扶桑人跪在地上瑟瑟发抖,与天朝相比,他们的天皇简直就像是乡下土财主!

    这里面还有几个第一次朝贡的番邦,奥里萨、毗奢耶那伽罗国,甚至有来自阿拉伯半岛的阿曼苏丹国使节。

    这些人根本没见过这样宏达的场景,一个个震惊地说不出话来,慑服于天朝的威严。

    等正祭结束,鸿胪寺卿喊道:“宣露布!”

    露布是一种写有文字并用以通报四方的帛制旗子,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

    后世电视电影之中,一个小兵快马加鞭,喊着大捷,手里的那旗子就是露布了。

    有礼部官员捧着露布从文武百官中间,由北向南走到既定位置。

    鸿胪寺卿上前,与露布官一起将露布打开,高声宣读:

    “有西域番邦帖木儿国,侵我西北安定、阿端、曲先三卫,右军都督府都督同知,陕西总兵濮英携高昌王高伟、骠骑将军宋晟以奇谋,分化敌军。”

    “晋王、秦王统兵十万,于兔儿关大破敌军。生擒贼酋帖木儿、沙哈鲁,杀敌十五万,重新平定西域。”

    在恢弘的礼乐之中,鸿胪寺卿的话,将那些藩国使者吓得不轻!

    特别是印度半岛以及西域的使者,帖木儿那可是连灭三个国家的狠人,兵强马壮,不可一世,竟然就这么轻易地被天朝给灭了,连人都被抓了!

    不愧是天朝上国啊!!

    许多小国的军队,甚至没有场上被绑着的帖木儿帝国俘虏多!

    众将四拜之后,鸿胪寺卿喊。

    “?|笏,舞蹈!”

    众将将笏板插在腰间,踏歌蹈舞。

    这来源于周礼,到了北朝兴盛起来,变成了大型场合的定例。

    《资治通鉴》记载的凌烟阁庆功桥段。李世民打了大胜仗,太上皇李渊在凌烟阁给李世民设宴庆功。老头儿李渊弹起了心爱的琵琶,李世民在琵琶声中翩翩起舞,百官纷纷加入了舞团。

    众武将跳完舞,山呼万岁,而后退场。

    接着轮到文武百官,重复凯旋将领刚才那套程序。

    上千人在天坛前进行广场舞,场面更加宏大。

    而那些番邦使节只能羡慕地看着,他们想一起进去跳舞都没有资格!

    帖木儿等俘虏在礼仪之后被刑部带去西市斩首。

    西市已经聚集了数万百姓,围观这一场献俘礼。

    那些藩国使者被带去观看。

    这本就是大明彰显武功,又怎么能少了这些重要观众。

    听闻,许多藩国使者看完了献俘礼,脸色苍白,路都走不稳。

    回去之后,几天吃不下饭!

    这倒不是朱元璋动用残暴的刑罚。

    朱元璋认为帖木儿是个英雄,只是判处斩刑而已。

    藩国使者完全是被天朝的声势吓住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