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多重人格被朱元璋偷听心声 > 第162章 大明朝,气数将尽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只不过朱楹刚一出声。

    迎面传来的言语,还有朱楹熟悉的声音。

    一下子!

    朱元璋面露愠怒之色。

    若非想到说这话的是自家的孩子亲生血脉,恐怕第一时间朱元璋就得又要杀人了。

    大明朝!

    他朱元璋可是一手缔造而起的,如今旁人居然敢在这儿说大明朝已然气数将近,这种事情朱元璋怎么可能爱听,怎么可能愿意呢?

    不过幸好。

    接下来朱盈那边传来的话,才让朱元璋心底里面安了几番。

    “我大明朝,难道就没有气数将尽的那一日吗?”

    朱楹徐徐说道。

    如此!姚广孝才渐渐陷入了沉思。

    他明白。

    面前的安王殿下是在这儿考校于他,但无论姚广孝怎么想,大明朝最后的气数似乎的确会完。

    姚广孝闭上双眸。

    如同此前的商朝夏朝,还有之后的秦朝,汉朝等等立朝之时开国之时,哪一个天子不想要万万世!

    可最后的结局证明,国朝终究是有着寿命的。

    天下三百年分分合合,似乎便是一种诅咒,对于王朝世家的诅咒,无论是如何雄才伟略的皇帝如何横扫寰宇的开国太祖,没有一个人能够改变得了这种状况。

    “大明朝,的的确确气数将尽了。”

    最后!姚广孝只能够这么说。

    “不过!或许约莫是在三百年之后。”

    “没错。”

    朱楹轻笑点头。

    和聪明人交流起来就是省事。

    朱楹继续开口,“那若我大明朝气数将近,总该是有由头的吧?为何会将近?”

    朱楹淡淡一笑。

    看着面前的那块大饼,朱楹手里面的大饼。

    姚广孝陷入沉思。

    “自古王朝末年,百姓哀怨不止,战乱不休而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境况,自然是殿下手中的这块大饼其中。”

    “最中间的那一块!世家家族包括豪门等等所占取的这天下粮食土地越来越多,所以导致原本属于百姓的那一份大大减少,才造成了王朝末年的那种乱世之象。”

    “也正因此,国家开始动荡,同样开始不稳,久而久之便就成了乱世。”

    姚广孝徐徐开口。

    不得不说真有两把刷子。

    朱楹听了也都是大为叹服。

    只能够说不愧是妖僧姚广孝。

    “可既然!知道的是中间这块大饼的缘故,我大明朝又该如何做呢,总不能就这么束手待毙,坐吃山空白白等死吧?”

    朱楹笑了一下。

    姚广孝继续沉思。

    “文臣!”

    最后他给出的答案,让朱元璋还有一墙之隔旁边的太子朱标实在不敢相信。

    可此时,姚广孝传来的声音,似乎还真就是这么一回事。

    “自古王朝末年,武将手握兵权,但真正占据主流的依旧是文臣,或者说他们身后的世家包括那巨大无比的利益团体。”

    “为何?朱楹轻轻一笑,开口问道。

    “除了开国之时,武将一方或许有些优势,但等到开国年间数十年以后,文臣便会慢慢占据上风,最后成为朝堂之上的主流。”

    “也正因此,诸多朝代之间,文臣向来都是朝堂重中之重!重文轻武也不是说说的。”

    姚广孝摇摇头,脸上也是露出几分淡淡的笑意来。

    “只因!”

    “皇室对于军中武将最为忌惮,同样也有宋朝之故,最为忌惮他们领兵造反,威胁可比文臣要大得多,所以只能够重文轻武了。”

    “不错。”

    朱楹再次点头。

    一墙之隔外,朱元璋却是摇了下头。

    “不可能,怎么会?”

    朱元璋下意识地脱口而出。

    目前大明朝,文臣算个什么东西,重中之重的还是汤和,还是宋国公冯胜那些老家伙,就算没有了这些老家伙。

    还有下一代的,冯诚包括西平侯之子沐春还有,徐达那老家伙的小子,魏国公徐辉祖,各自也都算是良才之人。

    那些文臣难不成当真能够翻起什么样的风?

    朱元璋实在是不敢相信。

    有朝一日,他大明朝也都会被文臣把持住。

    “或许!楹弟说得有道理。”

    朱标轻轻一笑。

    “父皇切莫着急,我们接着往下听即可。”

    看了自家标儿一眼,朱元璋也只能够这么点头啦,同样也充满了期待。

    很想要听听从自家楹弟,嘴里面到底能够说出点什么东西来,甚至能够改变他这个父皇的念头。

    当真好奇得很呢。

    朱楹嘴里面还是一个问题。

    “为何重文轻武,又如何能重文轻武呢?”

    朱楹笑眯眯地问着。

    今天的讲课他就是要问问题,与其在这里将自己那些大道理理论全部都塞到姚广孝的脑海,反倒不如让对方举一反三。

    有的时候自己一步一步追逐出来的真理,往往比别人随口一张说出来的道理。

    要来得可靠得多,同样也极容易领悟相信。

    “好比我大明朝目前文臣为何能够和武将争锋,如今父皇春秋鼎盛,那前朝百官可在父皇的镇压之下!”

    朱楹幽幽一言。

    姚广孝大脑疯狂转动着,不愧是妖僧之名。

    转瞬之间就已经达到了其中的关键之处。

    “科举!”

    “只要有科举。”

    姚广孝语调抑扬,轻轻一笑说道:“我大明朝科举选官,随即四处治理,而大明朝不会接连战乱不休,所以大战一旦将停!”

    “打天下,变成了治天下!”

    “武将没有战功如何能风光无量,如何能强制压制得住文臣他们?反倒是治天下之时,一轮又一轮的科举,数之不尽的文臣便会不断积蓄着爆发着。”

    “到了最后,从而形成能够将武将压制死死的势力,同样甚至能够形成和君权,皇权抗衡的地步。”

    “不错。”

    朱楹再次点头。

    只不过这种话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即便连他一时间也都是完全想不出什么好的法子。

    只因科举!乃是大明天下百姓之希望。

    一旦科举取士,百姓便能直接做官,同样也是他们翻身的最好机会,也是能够安定天下臣民之心的最好法子。

    若是没了科举,恐怕这天下乱起来,反倒是要比前朝还要快得多。

    这一刻的朱元璋恨不得直接冲到两人的面前,在这儿拿着他们的衣领子,直接大声问道。

    到底怎么才能行,到底如何才能够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