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家父反王朱棣,我造千古王朝 > 第190章 夏大人,不妨算笔账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高炽装填半天才装填完毕。

    关键的问题是这枪是前装线膛枪,射程可以达到四百米左右,也就是一百三十丈。

    朱高炽玩的比较少,不怎么熟练。

    但只要经过一定时间训练,谁都可以掌握快速装填办法。

    朱高炽说:“前方那颗树,我要射击树干。”

    朱棣心道:那么远,能射中才是见鬼。

    朱高炽抬枪瞄准,片刻后啪地一声,子弹飞出。

    朱高炽与朱棣两人步行去树那儿,只见那颗子弹嵌进树干,虽然不深,但已严重变形,小太监用匕首挖出子弹,送到朱棣面前。

    朱棣大为惊骇,拿起子弹仔细研究,整个人都不好了,“这枪怎么能射击这么远?”

    朱高炽笑道:“这里面门道可就太多,主要是在这里。”

    他展示子弹,只见子弹底部有块木头,朱棣十分好奇,朱高炽便讲解其原理,原来也很简单,只是最简单的膨胀原理而已。

    朱棣屏退太监:“现在有多少?朕全都要!”

    朱高炽道:“爹,这就是问题。

    这种枪您看,枪重二十多斤,使用的全都是精钢,铁匠工坊那儿只能少量生产。

    如果要大规模装备部队,就需要超大规模的钢铁作坊。

    如果您执意要将唐山铁厂交给朝廷,我敢保证,肯定无法完成任务,根本就供应不上。”

    “说来说去你还是想要铁厂。”

    “铁厂我不想要,我想要的只是经营权,官员们不懂企业管理,这真不是读几本论语就能干的。”

    朱棣沉默,他走到树干旁,望着树干上的洞,缓缓开口:“一年你能给我多少枪?”

    “一万杆。”

    “太少,十万还差不多。”

    “爹,真的做不到。

    你看看枪管,这是无缝钢管,根本不是铸造出来的。

    而且里面的膛线,也需要特殊机器制作,一个工匠几天也未必能完成一根枪管。

    其余部分做再多也没有用。”

    朱棣抚摸枪管,上面还有余温,道:“好。朕同意你来。”

    “我要从山东招人。”

    朱棣一愣,很快想通:“可以。”

    夏原吉到皇宫时,朱高炽已经回去,朱棣刚刚回到新奉先殿,奏章还没看两本,他就来了。

    朱棣见夏原吉很稀奇,问他所为何事。

    夏原吉一时间也不知该怎么说,想了想,便把李詹的要求说了,接着又说:“李詹还许诺赠送五万石粮食。”

    朱棣瞪大眼睛:“此时可当真?”

    “是真是假其实不重要,只要他们不送来粮食,我们就不给技术,对我大明来说并没什么不妥,但这五万石粮食可太救命。”

    朱棣精神突然委顿,“我堂堂大明,竟然连五万石粮食都缺。”

    “却也只是一时,待明年风调雨顺,问题迎刃而解。”

    朱棣高兴地拍龙椅扶手:“朕准了,快去叫炽儿来,朕要跟他商议商议。”

    朱棣也不傻,这么多技术,当然不能一次给全,慢慢来,所以该找朱高炽商议的时候,就直接商议好了。

    朱高炽原本还诧异,刚刚分开,朱棣又找来,这是出什么事了,就这么分不开?

    进大殿,夏原吉也在,他已经心里有谱,说不定就是夏原吉搞出来的事儿,果然朱棣把前情后果简单一说,不出他所料。

    但他对这对大明君臣的目光实在是有点瞧不上。

    不过这也不是因为两人笨,而是因为时代局限,没人能超越时代看问题,凡是可以这么做的人,都立地成圣。

    朱高炽对夏原吉道:“夏尚书以为这很值?”

    “当然。我国现在正缺粮食。”夏原吉信心满满。

    朱高炽道:“那夏尚书知道这几门技术值多少钱吗?”

    夏原吉有点懵,摇头不知。

    朱高炽冷笑道:“这几门技术是大明腾飞的关键,大明内部尚未推广,你倒是先给朝鲜,万一他们因此飞黄腾达,对我大明造成威胁,夏尚书,你可就是千古罪人!”

    夏原吉咋舌:“有这么严重吗?”

    朱棣不耐道:“炽儿,有话说话,别这么不正经!”

    朱高炽拱手,对夏原吉道:“夏大人,我们不妨算笔账,看一匹布从棉花种植,到最终生产成衣服,能够拉动多少人就业。”

    夏原吉疑惑,这怎么算出来?

    朱高炽道:“先说种棉花好了,种棉花就得有棉种,种子由嘉禾苑研发,但光研发出来尚且不够,还需要有人专门制作种子。

    以往自己留种,但可能会造成棉花减产,得不偿失。

    光种子公司,全大明至少需要十几个,才能全方位覆盖。

    两京十三省都得有一家,种子公司下属还应该有分公司,铺遍各州县。”

    夏原吉点头,这点人力确实是应该有的。

    “再看种棉花,种植棉花需要先育种,育种需要温室大棚,然而目前没有多少人能够买得起大棚,就算买得起,棉花管理的种种问题,也很多。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动私人,在州县中都建立几个温室大棚,以此解决问题。这又需要一大批人。”

    夏原吉再点头,这确实是个难题。

    朱高炽继续:“棉花的管理工作远远超过小麦水稻,因此得雇用大量人力才能完成。这部分有些是佃户,有些是雇人。

    种植完成采摘的时候,更需大量人手。采摘完成,需要有人收购,大明这么多州县,需要人数也是个天文数字。”

    朱高炽走到桌子旁,道:“收购完成送到工坊,工坊需要大量劳动力,最终才能制作成布匹。布匹被买走,又需要大量人手来制作成衣。”

    夏原吉脸色有点白了。

    朱高炽继续说道:“这还不包括他们都使用到的人口,运输人口。

    每个工种都能相应带动大量人口,光棉纺就需要起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口才能发展起来。”

    “所以,夏尚书,你来告诉我,这些技术是一文不值吗?

    假如大明再多几个这样的产业,会是什么样的情形?

    会不会出现工坊主争着抢着要人?而且薪俸很高?”

    夏原吉登时坐不住,身子不安扭动。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