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穿越之我是汉武帝他娘 > 第175章 多年媳妇熬成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好在小野猪虽顽劣,但不懒惰,让他念简习字,就去念,只是念的过程中常与人打架而已。

    让他习射,就真的站在院子里嗖一箭嗖一箭地射出去。

    无论开始做得好与不好,就这种开端认真的架势,就让刘启高兴。

    人生很长,从小有心做,总会做好的。

    这是刘启看问题的方式。

    王阿渝也知道他看问题的方式。

    小野猪也认可这种方式。

    所以,小野猪就会成为贾良人心中“圣上最宠爱的儿子”,不是因为他年龄小受宠,而是他总能合刘启的心意。

    王阿渝看着这对父子在院中一个认真教,一个用心学,备感欣慰。

    正安排李尚宫把藕片也切上,就听院外又有了动静,是王儿??在哭,“姐姐,你帮我看看越儿这是怎么了?”

    心里哀叹一声。

    王阿渝也只能跑出去,看到刘越在吐奶而已。

    这对襁褓中的孩子来说很正常,只需让孩子与自己齐肩立着,在其后背拍出两个嗝就行了。

    但王儿??偏就吓得花容失色,泪流不止,像孩子生了严重的大病一样。

    如此紧张,刘启是满意的。

    “姐姐,我怕今晚他再这样......”

    唉,王阿渝只能继续做个好人了,“那,我帮你照看一晚吧。”

    王儿??立马止哭,破涕为笑,除了谢谢姐姐,自然还要留下一起用膳的。

    不用说,这顿晚膳后,刘启就得回去了,不仅来了一个孩子,还来了......

    一室两姐妹,他能呆得下去,王阿渝都呆不下去。

    作为亲姐,你能怎么办?能把她打出去么?

    刘启没准还觉得自己小心眼,不能容人。

    自己在他心里实在宽容温婉太久了,做出的事若超出他的预期,他已不能接受了。

    有时闷头做个不争不抢的老好人,以为吃点亏是福,没准这个亏会一直吃下去。

    除了心里泛起丝丝苦涩,王阿渝只能努力不表现出来,咬紧牙关顺其自然。

    果然,膳后,刘启走了。

    须臾,王儿??也走了。

    孩子留了下来。

    刘启就是半夜再回来,也得走。

    这就是命吧。

    王阿渝也让自己先认命,平时除了督促儿子好好练习六艺,监督女儿们早早习字,暂不想别的。

    流逝的光阴中,也开始和其他后宫人一样,除了孩子,就安静地在宫中耗着,然后月中月末去东宫按时请安。

    未央宫在长乐宫西侧,去长信殿比去北宫时距离短了些。

    窦太后刚成为东宫之主,比薄太后在位时严厉些。

    薄太后不喜热闹,无论皇帝的后宫,还是太子的后宫,能删繁就简时,就尽量简洁,让众人少了许多车马劳顿。

    可能刚开始需要拿出太后的威仪感,窦太后喜欢来请安的人都规整严肃些,尽量都来。

    王阿渝不敢怠慢,匆匆坐着马车穿过长长宫道,过了巍峨的东宫西阙门时,看到馆陶公主坐在车上,在遥遥与同坐马车的栗美人说笑。

    王阿渝让车夫慢些,不要上前并行,慢慢跟在后面就好。

    馆陶公主回头瞥见了王阿渝,当作没看见,两个美人只能顾一头,现在栗美人才炙手可热,人家的长子就差一步就要坐镇北宫了。

    转眼到了长信殿,馆陶公主提前下车,还上前殷勤地搀扶栗美人。

    虽看不到栗美人的表情,但也知道她扬眉吐气,心里很满足。

    只是在并肩攀阶时,王阿渝才看到栗美人翻出一个冷漠的白眼......是给馆陶公主的,还是给自己的?

    窦太后端坐在以前薄太后的位置,阳光从窗透过来,照着老人花白的头发和历经岁月的沧桑容颜,也显得更庄严肃穆。

    毕竟,现在终于坐稳东宫之主了。

    真正意义上的多年媳妇熬成婆。

    对未央宫帝姬的请安,她淡淡笑着,无比宽容,说了些天气越来越凉了,大家多穿衣之类,就没话了。

    以前薄太后在时,不见得对帝姬们有多少兴致,但话题一定会落在孩子们身上,谁谁几岁了,会读什么简了或骑射又进步没有,充满浓浓的舔犊之情。

    窦太后很少与众宫人说起孩子们,也不说让人把孩子带来看。

    王阿渝觉得,她更喜欢梁王刘武和馆陶公主的孩子吧,毕竟那才是与她血脉相通的。

    果然,殿门口红衣一闪,就见阿娇飞奔向大母扑去。

    王阿渝是在王儿??神采熠熠进来时,选择礼毕出去的,怕别人尴尬。

    刚出殿门,就看到程良人在低着姿态与栗美人说笑。

    “你看新来的王少使,恨不能把你以前的衣裳全穿一遍,以为这样就能取得圣上的欢心。”

    栗美人冷冷瞥了一眼,“东施效颦罢了。她愿意嚼别人吃过的饼,有什么办法?”

    直至王阿渝走过来,她们才止声。

    王阿渝觉得脸臊得慌。

    正月的小寒风漫过渭水,顺着汉宫萧瑟的甬道,吹得内侍和官员的夹袍捆在身上,让人的身形如挑了面旗子。

    灰尘被扬起来,回旋在殿阁门口,一束阳光照射过去,颇有和光同尘的意象。

    苏小鱼迈进门槛向里望了望,无数矗立到殿顶的高大简架中,终于看到一角绣着飞龙纹的衣缘。

    天禄阁是汉帝国的典藏馆。

    刘启正站在典籍架前,看前朝留下的旧简很久了。

    这些都是当年项羽火烧咸阳宫前,大汉第一任丞相萧何抢先运出的秦国官方珍贵文献,有关关东诸郡的图集和文典最初的资料都在这里。

    苏小鱼站在槛内的阳光处,轻声道:“禀陛下,陶丞相有要事相禀。”

    刘启摆手的瞬间,丞相陶青就冲了进来,拱手递上奏疏道:“陛下,晁错有罪,吴楚等国反了!”

    刘启瞬间凝了一下,事情要比想象的严重得多。

    吴王刘濞现已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打出了“诛晁错,清君侧”的名义,正向长安起兵。

    起兵,即谋反。

    刘启既震惊又意外,小小的吴国,竟然能串通其他六国,向长安逼宫!

    分封制,笼罩在长安每一位君主头顶的噩梦,果然降临!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