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民国:开局大军阀,扩兵百万 > 第135章 谁能阻挡杨恺的兵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如今北部重新平静下来,但内部的暗流未必平息。

    杨恺有手段,手下这些人也有能力,但想要完全的掌控各省,怎么也需要一年半载的时间。

    他要保证这个时间段的安定,一点点的消化掉各省内政。

    大总统彻底成了花瓶,他的言辞连总统府都出不来,每天溜溜鸟,跟姨太太听听戏。

    布置豪华的总统府,却已经不属于他了,更像是一个寄人篱下的客人。

    大总统的四姨太是戏子出身,身段好,长得也漂亮。两人相差三十多岁,碍于曹大帅的威胁,才同意嫁给了他。

    如今总统落了难,其余的姨太太早就跑了,她反而还坚持在身侧,照顾起居。

    这一点还挺让杨恺佩服的,若有什么需要,尽量让手下满足,不要为难总统两人。

    目前还需要曹大总统这个牌子,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本人还能退在二线。

    对手还在,南部的笑面虎,东北的张大帅,不解决这两位,杨恺便没有一天安生的机会。

    戒严了许久的京城,终于稍微的放松了警惕,进出的人员仍需要盘查,却不是去年那般荷枪实弹的杀伐场面。

    对于普通人而言,从不担心谁上去了,又或者谁下去了。

    换来换去,吃亏的还是百姓。

    那缺了得的人反而过得最好。

    饿死的冻死的,都是他妈心眼好的。

    黑心的人反而有钱有势,去他么的哪里说理。

    但这一次,京城的百姓有所改观,西北军军纪更严,倒没有危害地方。

    本来很多富户都准备卷了钱逃难,听说西北军手脚干净,这才稳住了局势。

    杨恺所在的总统府重新恢复了热闹,新年第三天便开始有人上门送礼。

    要说认识?

    那肯定没见过面,该送礼还是送礼,若是能被杨恺看重,岂不是平步青云。

    这个年代的京城,跟后世完全是两副场面。

    有钱人豪宅大院,没钱人衣食果腹。

    商珍负责各门的城防问题,并按照杨恺的要求,反复加强城中治安。

    可能是来自后世,总觉得这年头太危险了。

    地痞流氓、地主豪绅,都不是啥好东西。

    算起来,他也是一个最大的地主,拥有数个省,无数土地的地主。

    王副明端来晚饭,他是真佩服杨恺,不管在金陵还是在京城,饭食永远是简单。

    三菜一汤,绝不过分。

    有时肯定要有酒肉,可对于他的身份而言,这些吃食只能说普通了。

    算不上以身作则,杨恺确实想给同生会各个军官做个榜样,人活着,要有信仰,而非利用职权鱼肉百姓。

    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今日商珍也在,命人加了一副碗筷。

    “如今辖管西北及中原数省,巡阅使当重新任职,担任三军兵马大元帅,论资格跟能力,也无人能与巡阅使相比。”

    “一个虚名而已,今日叫你过来有重要事情,着手编纂的第二军进度加快,我们与奉军的关系并不长久,此事你务必全权负责。”

    杨恺担心这些整编部队的战斗力,别的都好说,那些老兵油子,一见情况不对就跑的,必须剔除出去。

    要按照正规军的方式整编训练,要求各军官拼死力。

    他们整编的越快,杨恺对各省的掌控就越强。

    强军后才能推动政务,有一支强军,才能震慑各省。

    调商珍为查哈、直隶两省驻军,其第二军下辖三个师,也是杨恺重点关注的部队。

    此人有大才,可予以重用。

    商珍也万分感谢杨恺的赏识,自是严格要求军队,以高标准整备各军。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行军打仗一定要挑选合适的将领,否则一支部队毫无战斗力而言。

    先不求他们有啥信仰,至少得有股血性,属于华夏人的血性。

    别动不动就投降当伪军汉奸,杨恺更恨这类人,必除之而后快。

    数日后,孙楚汇报晋军的整编进度,称整编过程顺利非常,不日将整编五万晋军,陈列余太行一线。

    杨恺用自己的私人电报嘱咐,晋军不缺乏血性之人,可惜闫东山任人唯亲,越有能力的人越要排挤。

    此次整编晋军,应当发掘有能力军官,堪以大用。调整各部兵力,避免军官串联。

    闫东山在此经营十余年,底子很厚,不得不提防这一点。

    晋西省政务,配合向下落实执行。

    有孙楚在那边顶着,杨恺放心许多。

    他现在还缺乏两位能担任军长的可靠人物,用于镇守沪城与信?一线,守住铁路线,在沿江渡口布设兵力。

    暂由李云龙部守信?,由楚夕春部加一个整编师驻扎沪城、金陵。

    加强对南部各省的监视,若有动作,也好提前准备。

    从年前一直忙到年后,大战过后的余波才全部平息下去。杨恺注重工农基础,清明前后,组织各省安排耕种。

    短短四五个月,将各省局势稳定下来,这一点让不少人惊讶,更多的则是忌惮。

    说明杨恺以及其西北军各部,早就做过吞并数省的预案,军队各部以及政务方面都没出现什么纰漏。

    铁路线恢复以后,火车源源不断,各省的贸易往来频繁。

    如今都是杨恺旗下,不必担心地方军阀,更不必担心军阀混战的影响。西北与东面各省贯穿成一条线,利用各自的优势互补。

    秦西省、晋西省的煤炭源源不断,滋生了地方矿场的蓬勃野蛮生长。

    这是必经的过程,只要它的野蛮还在可控的范围内,杨恺是乐意见到的。

    年产20万吨的钢厂落成,第一炉钢水流淌,意味着秦西府周边的重工业带已经起步。

    整体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杨恺总算有喘口气的机会。

    今日在他门上,两位地方势力的代表正襟危坐,一个是平京最大的监狱长金海,看管扣押上千人。

    一个是原治安署局长朱潜龙,负责整个城的治安工作。

    这两位算是颇有权势的地头蛇,如今安安分分的坐在椅子上,不敢有任何的异议。

    杨恺部队接管以后,这两位就处在了隔离状态,是否继续用他们,需要杨恺好好考虑一下。

    “金爷在北平的名声挺大,我这个外人都听的真真的。”

    “不敢,道上人给几分面子。”

    呵,看他不卑不亢的样子,是不是以为杨恺在夸他。

    “官就是官,匪是匪,什么时候地痞流氓也要面子了?”

    他话题一转,看向了朱潜龙。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