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被绑架重生后我嫁给了废太子 > 第73章 为米发愁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霍葆琴行了万福礼。

    良媛娘娘看也不看她,冷哼一声,从她面前走过。

    霍葆琴一脸莫名。

    她让流云去打听,侯婉盈怎么突然变了一个人?

    不久,流云回来了。

    她沉着脸对霍葆琴说,“奉仪,良媛娘娘去城外法藏寺祈福了,听说是皇贵妃娘娘安排的。”

    霍葆琴眉头一皱,怎么这个节骨眼去寺庙祈福?

    太子殿下承办了救灾一事,虽说第一天效果不错,但到底缺衣少粮,后面几天的局势不好说啊。

    万一,灾民喂不饱,可不得了。

    到时候,城门一关,灾民在外,倒霉的可就是城外的人了。

    霍葆琴眼神突然一亮,难道?

    流云见霍葆琴像是明白了什么,顿时为良媛提起一颗心。

    跟小姐在一起这么多年,流云很是了解小姐。

    小姐看着好脾性,其实很记仇。

    自打梅花宴上,良媛娘娘攀咬小姐后,她就知道小姐绝不会放过良媛。

    看来,小姐是想到办法了。

    良媛娘娘侯婉盈坐着马车出了宫。

    皇贵妃娘娘安排她为太子祈福。

    她非常快乐地应承了。

    能为太子做些事,她还是非常乐意的。

    皇贵妃说,本来想等救灾一事过了,才安排她去寺里。

    但奉仪这次立功了。

    她特地为太子缝制了棉制的冬衣,让太子获得众位大臣和灾民们的好评,尤其是陛下,更加赞不绝口,可能会给奉仪升位。

    所以提前安排她去祈福,也好与奉仪一争。

    虽然她位份较高,本不怕什么,但总也要有些功绩,今后在太子身边能说上话。

    良媛听了很激动。

    她再是侯家旁枝,到底还是侯家人,远房姑母总是为自己谋划的。

    当即点头应下,隔天一早就出发。

    她快快乐乐地去,根本没有想过自己再也回不来宫廷。

    送走了霍葆琴后,皇贵妃问冷霜,要她办的事如何了?

    冷霜点头,说一早就把聚贤书斋的掌柜的绑了起来。

    掌柜的是个骨头硬了,连续拷问了几天,却什么也问不出来。

    “就不知道是谁主事的?”

    冷霜摇摇头,说掌柜的只知道主子是个读书人,家道中落,放弃学业,开了书斋糊口。

    主人经常外出游学,还未成家。

    住在京郊,到底在哪里,掌柜的也说不清楚。

    平时若有事,主人自会来寻他。

    店铺里所有寄卖的东西,都是主人家定的。

    进什么货,卖什么书,掌柜的概不负责。

    只是,店铺的一应杂事全部交给掌柜的,所以掌柜的胆子很大。

    那分送的小报到底是谁写的,掌柜的一点不知,只说隔天晚上自会有人送来。

    她派人去守过这送小报的人,但这人和说书先生一样,再也寻不着了。

    皇贵妃低头沉思,看来京城多了一股不可知的力量。

    这让她感觉非常不好。

    虽然儿子已经是太子,但一天没有继承大统,一天还有变数。

    她不想煮熟的鸭子到不了手。

    于是,又悄悄地凑近冷霜的耳边吩咐。

    冷霜一惊,“娘娘,这,这行吗?”

    “就这么办吧。”

    冷霜叹口气,转身办事去了。

    皇贵妃来回走了几步,想了想,整了整仪容,去了坤宁宫。

    皇后一听皇贵妃求见,干脆利落地回答,“不见。”

    皇贵妃无奈离去,回去前狠狠瞪了眼“坤宁宫”的牌匾。

    哼,有什么了不起,我叫你出得坤宁宫,进不了寿宁宫。

    接着气冲冲地走了。

    宫里看似一片详和,宫外却水深水热。

    灾民们饥肠辘辘地等着施粥,户部却再也拿不出米粮。

    太子着急地在户部走来走去,梁尚书急得满头大汗,“殿下,去江南的人回说,江南今年受灾严重,一粒米也拿不出来。”

    “江南鱼米之乡,会没有米?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往年竟然没有存米吗?”

    “殿下,江南府尹说今年春夏水灾,发往京城的米粮本就是陈年的粮食,哪里还有多余的?”

    太子心急如焚。

    梁尚书擦擦额头上的汗,小心翼翼地说,“倒是还有些米糠,不如?”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得已,太子只得点头。

    灾民等了很久,人人抱着破碗蹲在地上,等着朝庭施粥。

    这几天,人越来越多,粥却越来越稀,大家伙的心里都不踏实。

    队伍里,有一对父子小心议论。

    “爹,咱们吃了两天白食了,今天怎么还没开始施粥?”

    “嘘,小声点,别叫人听见,不吃白不吃,有施咱们就吃,没吃了,咱们就回家。”

    “爹,那敢情好,咱一直吃下去,家里的米粮就可以省下来了。”

    “哼,我看,没几天好日子了。”

    “啊?为什么?”

    “朝庭缺米了。”

    “不会吧,那怎么办?这么多张嘴要吃。”

    “关咱们什么事?有粥咱就喝,没喝拉倒。”

    “嗯嗯,爹说得对,儿子听您的。”

    众人又等了好久,这才见几个差役抬着锅子出来。

    大家立刻抢着排队,为了谁排前谁排后,差点大打出手。

    差役一见情况不妙,赶紧说,“谁扰乱秩序的,抓起来。”

    顿时,人群安静下来。

    打头几个打了粥,低头喝了一口,“咦?今日这粥味道不对呀。”

    先头领到粥的几个对视一眼,米糠。

    有人不服气,想质问,被人拉住,“算了,算了,能吃饱肚子就算了。”

    那人忍着气,领了个窝窝头,蹲边上吃去了。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今日分发的不是米粥,而是米糠。

    等了很久,好不容易等来粥,却是米糠。

    第一天提议说米和米糠混着煮粥的小官见了,摇头叹气,他早就猜到会出现如今的状况。

    由奢入简难啊。

    一开始如果就是米和米糠,大家伙饿了好久,有口吃的就好。

    偏太子想做好人,给了最高标准的米粥。

    若一直这么施下去,倒也罢了,偏偏粮食不够,只剩米糠了。

    这下可好,灾民们不满意了。

    难啊。

    他摇头叹气,过几天,这米糠粥估计也供不上??

    太子和梁尚书正在为此事发愁。

    这不,两人和王丞相一起商议,怎么解决眼下的问题。

    梁尚书说,“江南水灾,凉州雪灾,都缺粮。”

    王丞相问,“不是说从北面运些土豆、番薯来吗?”

    梁尚书摇头,“哪里还有?”

    王丞相估计到情况严重,没料到如此严重。

    现下怎么办?

    梁尚书沉吟半晌,“目下倒是有地方有粮。”

    太子立刻问,“哪里?”

    王丞相了然,“米店。”

    梁尚书点头,“如今,恐怕只有做米粮生意的店家手中还有粮。”

    太子皱起眉头,这有些麻烦,他可不想背上强取豪夺的名头。

    见太子犹豫,梁尚书心里暗叹口气,摇摇头。

    都到这种时候了,太子还为了自个人的名声考虑。

    这事若运作得法,如何会被人诟病,除非方法不得体。

    问题是,太子是否真有这份能耐,让商家心甘情愿地掏出粮来助他。

    太子离了户部,正要跨出门,有人躬身一礼,“太子殿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