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寒门将相 > 第二十八章 一行赶路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赵举端着热茶陷入了迷茫,怎么就考两次了?

    小幺也愣了:“官人十六岁就赴许州考试,算上这次已是第二次了。”

    科举考试限制过考试科目,也限制过性别,但从未限制过年龄。

    《儒林外史》中记载的范进中举,考中举人时已经五十多岁了。

    这就是了,我说脑子里的四书五经怎么滚瓜烂熟,原来早早就准备好了。

    “不过那时小幺还在自己家,只是听说你去许州时遇到了意外,也是昏迷着被送回来了,似是受了什么惊吓,打那以后身体就愈发虚弱了。”

    赵举紧皱着眉头,在许州遇了什么意外?还受了惊吓,难道就是脑袋里那零星的记忆?

    不过现在暂时还连不起来,算了,按照自己的计划,去许州也是早晚的事,到时候再弄个清楚。

    分店的管理,赵举全权交给了凤鸣儿和李嫂嫂。

    除了一些秘制的酱料还没有教给她们,其他的都能做个大概了。

    倒不是赵举不放心,只是人手紧,她们没时间学。

    等以后再召够了人手,可以把熬好的酱料和药材秘方加工好,以让人加盟的方式把核心卖给他们,既保证了举丰楼的扩张,又保证了个中机密不被模仿。

    赵举和小幺守着总店,凤鸣儿和李嫂嫂守着分店,李大山负责采购所有原材,两家来回跑。

    现在楼里富裕了,跑堂和其他下人都能招,可负责的人选需要再三斟酌,稍不留神,一家分店出了问题,整个举丰楼的名声都会受牵连。

    次日一早,如赵举等人所料,排队办理会员的人从店中一直排到两条街外。

    魏民知道了情况后都派了专人来维持秩序。

    不过这都不是最紧要的,生意上的事有大家帮着照看,忙归忙,总不至于出乱子。

    但赵举中午时候接到了魏民的传信,说是韩经义和他赶考出意外的事已经惊动了州里。

    也就最近两日吧,许州就会派人下来调查,要做好被传唤问话的准备。

    赵举琢磨了起来,早就想过州里会派人调查,这拖了一个月,离自己要和辛白礼了断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州,放到今天来说可以简单理解为市一级。

    但古代的州府比起现在的地级市,无论是管理范围还是职权上都要大上一些。

    州一级的最高长官应该是知州,不过碍于之前的郡县制缘故,民间大多还将知州唤作是太守。

    这只是个名字上的事,不过若是说起知州的品级,在宋朝时可是麻烦的很。

    赵举也只是大概了解过,宋朝时期官职混乱。

    官职大多是由官、职、差遣三部分组成。

    知府和知州这种都属于差遣,跟自身品级没有必然关系。

    比如一个人本身的官是八品太常博士,职就是他的学术职称,比如教授啊之类的,这些大多都有些虚。

    而差遣则是实实在在的权力,也就是说,知州可能上到一品,下至九品,这都是可能的。

    朝廷会把有能力但品级不高的人安排到州里做一把手,也可能把朝里的宰相、枢密使之类的权臣换到州里做知州。

    许多我们熟悉的文臣武将,稍有不慎被贬了,就会赴任知州,这应该是常见的了。

    这种混乱的官职,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宋朝冗官情况的产生。

    想比于明清时期,知州巡抚说几品就几品的明确,这一点还真是有待改进。

    再说州,不同的州有不同的州格,最重要的州被称为节度州,往下还有防御州、团练州、军事州。

    州格不同,州府幕职官的配额也不同,公用钱的数额自然也不同。

    简单来讲,重要的地方,配的人手就多,给你的公费也越多。

    许州作为人口密集区、经济发达区,又紧挨开封府,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地方。

    不知不觉又到了晚上,会员一经推出,生意火爆程度远超往常。

    街巷里热闹的很,就算不是去消费的,也能在门口看看热闹。

    此时一马车,几个随从,自阳澄东门而入,不多时便见着街上的繁华了。

    “早就听说许州治下有一阳澄县,地大人多,商业发达,如此一见,果真不假呐!”

    “大人……”

    “嗯?加我什么?”

    “哦!瞧我这脑子,老爷,我的张老爷!”

    坐在马车里撩着帘子往外看之人听了缓了缓神色。

    “此行是我到任以来第一次走访本地,不到时候,万万不可暴露我的身份。”

    一旁骑着高头大马的矫健男儿无奈的笑笑。

    “是是是,老爷说什么就是什么,只是这也赶得太急了些,小的们中午饭都不曾吃一口,就被您拉到了这阳澄地界。”

    马车内之人捋着胡子发笑:“你懂什么?一路疲惫方知酒菜香,走走走,今天老爷我请客。”

    “得嘞!”

    一行人说着说着就来到了举丰楼这条街。

    如今这街上已是填塞的拥堵状,马车被迫只能停下。

    里面探头出来:“无良,怎么回事?”

    “老爷,前面不知在干什么,堵住了,要不我们换条街巷走?”

    “不用,我坐了一路,正好下来走走,舒展舒展筋骨。”

    被称作无良的矫健男子利落下马,扶着马车迎那人下来,马车里坐了还不止一位。

    “车马不通,人头攒动,如此热闹的景象,就是在那汴京城里也找不出几处来,我们去前面看看。”

    几个随从把马车和马匹牵走,一行七八个人徒步进了这街中。

    挪了十几分钟,才勉强到了热闹的中心。

    “老爷,好像那里进出的人多些。”

    “嗯,走,去看看!”

    没走几步,就看见了举丰楼和向阳楼的招牌对门而立。

    无良看见那向春楼里出来陪同的都有风尘女子,眼里便有些失望。

    “唉,还以为是什么地方,青楼罢了……”

    “嗯……不错不错!”

    无良惊讶了一下,转身望去,原来是老爷在看举丰楼的招牌。

    这像是酒肆,饭菜香味从门里阵阵吹出,无良吞了口唾沫。

    “香!”

    这张老爷负手而立,抬头只盯着那三个大字。

    高兴地连连赞赏,然后兴致盎然地带头进门。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