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寒门将相 > 第三十章 神秘的张老爷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赵举早知这几个人不是凡人,然而还是被这饭量吓到了。

    按照要求又上了饭菜,小心伺候着。

    吃的满足了,无良痛饮一大碗酒,起身才露出了笑容。

    “赵老板,你这饭菜味道着实不错,我在其他地方都没有尝过。”

    “手艺活,挣口饭吃而已。”

    吃过饭,张老爷唤那些个随从去阳澄县里随便转转,自己还和赵举坐下攀谈。

    从书法到厨艺,再到民生,聊得内容越来越广,越来越深。

    但赵举都能说出自己的见解,特别是对于本朝存在的一些制度上的短板和不合理之处,总能指出要害。

    张老爷频频点头,还忍不住开怀大笑。

    “赵老板,想不到老夫我在一小县城中居然还能听到如此顺耳的言论,实在是快哉快哉!”

    赵举兴致也被提了上来,给他倒上了水酒。

    “张老爷,我看你们这一行也不是什么访友的俗人呐!”

    “哈哈哈……这个嘛,还不是时候,咱们以后还会再见面的。”

    既然不肯说,那也就罢了。

    没过一会儿,张老爷忽然叹了口气,似是想起了什么。

    “唉!”

    “张老爷为何叹气?”

    “赵老板呐,你有这般见识,可曾听说过《答手诏条陈十事疏》?”

    刚问完这句,赵举忽然愣住了,有些耳熟,但一时想不起。

    张老爷也摆摆手:“老夫有些醉意,问你这个是为难你了,罢了罢了……”

    赵举摸了摸下巴,眼珠子左翻右转,好熟悉,好熟悉,在哪里看过呢?

    忽然,脑袋里灵光一闪,《答手诏条陈十事疏》?这不是范仲淹向宋仁宗提的新政改革意见吗?

    只不过赵举常看到和听到的,已经是后世所说的“庆历新政”了。

    现在是公元一零五二年,皇佑四年。

    庆历也是宋仁宗的年号,该年号共用了八年,一零四一年到一零四八年。

    大家听到的比较多的一句话就是,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这是范仲淹于新政改革失败的第二年,创作的《岳阳楼记》。

    庆历新政的主要目的就是改革政事,而张老爷提到的《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正是改革的十条主要内容。

    “张老爷?您和新政有关系?”

    张老爷听赵举反问这一句,酒立刻醒了大半。

    像赵举这一寻常百姓,竟然对新政有所了解,况且这改革的主要内容在颁布时,有改动,有些仁宗并没有采纳,民间更不能得知。

    那他是如何知道的?

    “赵老板?看你年纪轻轻,难道也是朝野之人?”

    “不不不!”

    赵举苦笑起来:“今年倒是去州里赶考了,路上碰上些许意外。”

    一听这个,张老爷的目光更锐了些。

    “哦?你姓赵……赵举,难不成你就是在老阴山出了意外的赵举?”

    这下换赵举惊讶了,区区一个县里的考生,路遇意外,难道已经传到了别的地区?古代信息有这么发达吗?这张老爷莫不是刷了头条吧?

    “额……是我,实在不幸。”

    张老爷又叹了口气:“你心中有如此雄韬伟略,至今却没能入仕,实在是朝廷的疏忽,百姓的不幸呐!”

    赵举一向觉得自己脸皮厚,没想到听了这话还能脸红。

    “您太抬举我了,都是粗知拙见罢了。”

    两人聊得高兴,无良提刀回来了。

    在张老爷耳边说了几句,一行人就要离开。

    “今日聊得还不够痛快,不过老夫我来县中访友,再见面也有的是机会,赵老板,后会有期。”

    “好,慢走。”

    说走就走,赵举还没从刚才的气氛里撤出来,忽然感觉有些空荡荡的。

    “老爷,已经探听好了,这赵举是阳澄县大乐村人士,本是一文弱书生,也就是今年,赶考失败后在县里办了家酒肆,生意火爆,而且在本县百姓中口碑良好。”

    “嗯,方才我观他谈吐不凡,若有机会,还要再见,行了,我们今明两日先暗访,看看这阳澄的风土民情,后天再拜访老友。”

    举丰楼内,赵举今晚也是有些高兴,自己开酒馆做生意也好,赶考做官也罢,平日里没人能理解自己心思。

    身边的人,李大山夫妇,小幺,这都是不识文字之人,做些粗事还行,姐姐凤鸣儿,虽有文采,但无大志。

    赵举跟他们说不得心中抱负,当然这也不是他的不满。

    人嘛,都要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赵举理解小老百姓生活的乐趣,因为在二十一世纪,他就是这样,每天吃饱喝足,玩玩乐乐,幸福就够了。

    可是毕竟如今穿越到了宋朝,再做一介小民,好生无聊。

    今晚遇到的这个张老爷,性情相符,也能和他攀谈政事,想来不是个平凡人。

    只是确如他所讲,不够痛快。

    小幺端着茶过来:“官人,你平日里不常喝酒的。”

    “嘿嘿,今天高兴嘛。”

    捧着茶碗喝下去,有些头晕目眩的感觉,今晚是贪杯了。

    看着小幺坐在对面小鸟依人的样子,赵举忽然注意起了她的容貌。

    小幺五官很立体,双眼皮大眼睛,肤色也不错,就是手上忙农活,干家务,有些糙了。

    再有就是那一侧脸和脖颈处的伤疤,如果没有这些妨碍,真算得上的十里八乡的大美人了。

    而且今日,她好像还涂了口红。

    赵举伸出手朝她嘴边靠过去,小幺有些紧张。

    “官人……旁边还有人看着呢……”

    赵举可不管这些,擦了一下她的嘴角:“怎么想起抹这个了?”

    小幺抿了抿嘴:“还是鸣儿姐姐给的,不好看的话我这就去洗了……”

    “不,不用,挺好,只不过,我又想起了一桩好生意。”

    “嗯?”

    赵举嘿嘿一笑,第一次见姐姐凤鸣儿的时候是在家院外。

    那时候她一脸妆容就引得赵举关注。

    女孩子爱美是不变的道理,宋朝的姑娘们,对化妆品应该也不会拒绝吧?

    赵举若有所思的独自在角落里冥想,并不断拿笔记录。

    不一会儿,一张完美的化妆品diy攻略就跃然纸上,只待实践。

    “小幺,明日让姐姐来替我试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