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寒门将相 > 第四十五章 回村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几个妇女打着牌聊着闲,很快就扯到了赵举身上。

    “秦姐,自从你和对门赵老板合作以后,生意是越来越好了,现在又把县里的生意合到一处,日子过的好哟。”

    秦妈妈心里乐呵,表情上也掩饰不住,过去一两个月的营收,差不多翻了好几番。

    “我就是跟在人家后面喝点汤,你看那赵老板的生意才是蒸蒸日上。”

    “对了,说起来,昨天那红黛是在你这里卖的,想必有新货的话,秦姐你也是最早知晓的吧?”

    原来又是冲着红黛来的。

    一人开了话题,其余几个也跟着附和。

    这几个打牌的也还好,倒是现在在万花楼主事的那位,今日里不知被问了多少次,都以为和举丰楼关系好,肯定有货源。

    “我和赵老板说了,有货优先供应我这的姑娘,到时候你们谁想要,沾个光不就得了。”

    “好好,就等你这句话呢!”

    这一晚上,秦妈妈可是赢了不少钱,现在都是有事求她,牌场上想不春风得意都难。

    第二批红黛赶了五日,总算又赶出了三百套,不过赵举却没有着急发售。

    今天是腊月十五,赵举决定举丰楼歇业一天。

    他带着小幺,凤鸣儿还有李大山夫妇俩回大乐村一趟。

    这出门在外闯荡了小半年,回去总不能空着手。

    且不说赵举和小幺家里没老人了,但是李大山和嫂嫂尚有父母在。

    再依姐姐的意思,给村里曾经帮过自家的人送些礼,也算没忘了恩情。

    其实当时赵举家在村里很不受待见,自从长辈不在世后,来往就愈发少了。

    再加上凤鸣儿又在县里的青楼谋生,不少人都在背后指指点点的,也就那没几个有些善心的,偶尔送点家里吃不完的鸡鸭鱼肉来,算是可怜吧。

    今年过年大家商量着还是回大乐村,这是李大山夫妇的意思。

    当然了,这次回去可不是直接就过年了,只是先预备些家里紧缺的东西,等腊月二十九了,一行五人再正式回大乐村过年。

    北宋朝中后期的马还是比较稀缺的,军队里都少有良马,这时期西夏和北宋抗争,把全国优秀的产马地占去了一半。

    现在城里的有钱人出行坐轿子,出了城坐牛车的多一些,但牛作为这时期的主要生产力,审查也是相当严格的。

    不过赵举嘛,和知县大人关系不一般,又挣了这么多钱,想报备几辆马车还是容易。

    五天之前,赵举就已经托人去阳澄县北的马场寻来两匹品相不错的良马。

    这马是从陕县拉来养的,以备禁军马军补充用的。

    当然,你只要肯出高价,还是可以买来的,毕竟现在与北边和谈了,只西夏前线有断断续续的战乱爆发,对马匹的管控还没有到非常严格的地步。

    两辆马车,一辆坐人,一辆拉货,后边的车还雇了个伙计看着。

    一出了城,就是乡间的土路,还好阳澄这边冬日里干燥少雨,不然还真难出行。

    宋朝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船和牛车,其中因为古代大运河的开通,水运极为便利。

    自唐朝时期,南北转运的官盐货物,主要都由水路同行,到了固定的地方,再散开用牛车通过旱路运输。

    毕竟古代没有火车,牛车的运输能力弱不说,到了陡峭的坡桥处,还得小心着用牛车反拉,麻烦的很。

    也正因为旱路运输不发达,宋朝政府对于道路的修缮完备远远不能与自身财政税收相匹配。

    颠簸了一路,幸好大乐村离县里不算远。

    从村东头的地里一路向西,直接进到村中。

    此时年关将近,村里路边房边站着聊闲的人不少。

    这时期不像现在,出门去远方打工的不多,但是在城里打工的不少。

    比如一些搬运工、轿夫、佣人,到了年底,大多都能回家里过个好年。

    马车一进村,围观的人就凑了上来。

    赶车的是李大山,村里唯一不姓赵不姓韩的人家。

    “那不是李大山吗?这才多久没见,坐上马车了?”

    “什么坐不坐的,你没看他是个赶车的吗?兴许是给哪家地主赶车的伙计。”

    大家的声音可不一样,不过李大山也不在乎,村里人嘛,不就是喜欢这样攀谈,见你过的好了嫉妒,不好了也有人幸灾乐祸,都是人之常情。

    马车一路走,后面人一路跟。

    村里的牛都是生产力,牛车都没见过,更何况马车?

    人家宋仁宗还在开封坐牛车在街上晃呢,也不知是村里哪个发了横财,竟然坐马车,而且还是两辆。

    马车在赵举家门口停下,跟过来的已有十好几位。

    “咦?那不是赵举家吗?”

    “是啊,怎么在他家停下了?”

    一群人正疑惑呢,马车掀开门帘,赵举从里面跳了下来,然后摆上马扎,一伸手,接姐姐等人下来。

    “哟!还真是他们!”

    “嘿!这凤鸣儿不会是在阳澄找到富贵的主了吧,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我看八成是!”

    赵举一行也没管旁人怎么说,从后面马车拿着各种稀奇玩意往屋里运。

    李大山则是把马车找了处合适的地方拴好,村里可没有谁家有马棚。

    终于搬完了东西,李大山又陪着赵举,拎了一堆羊肉、鸡鸭鹅,还有在县里买回的大胖鱼。

    顺着凤鸣儿的指引,一路来到赵举家东边的一处土房。

    “弟,这是刘奶奶家,她老伴去的早,有两个女儿在城里做佣人,年底时节才能回来,她家里有多的鸡蛋,那时都会送来给你。”

    这土房是那种草泥混成的,和村里绝大数人的房屋一样。

    也有个栅栏围成的小院,里面养了两只瘦弱不堪的肉鸡。

    敲敲门,屋里出来了一个佝偻着腰的老奶奶,围着灰色的头巾,皮肤如塑料般,已经没了弹性,年纪真不小了。

    “哪个?”

    老太太嗓门还挺亮堂,凤鸣儿说也是因为她耳朵不好使了,所以说话声音也大。

    打开门,凤鸣儿满面笑容的迎了上去。

    “是我,鸣儿,我和弟弟来看你了。”

    赵举手里拎着从城里买来的一对鸡,刚想上去招呼,那鸡噗噗腾腾的蒙扇几下。

    再看赵举,满头鸡毛……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