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日将出 > 47理由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听得李文道要判决此案,无论内外,皆是竖着耳朵,怕错漏半字。只见李文道惊堂木一拍,端正看向堂下,正言说道:“案犯姜隆,于大赵太平三年二月二十八日清晨,在京城城西景东路,路遇民女牛阿雪,意欲****并付诸行动。被侵犯之人牛阿雪,于街上高呼救命,拼死抵抗,幸得路人解救才免遭罪犯毒手。如今案犯已认罪伏法,且证人证言齐全。此案全程公审,刑部查案处官员俱在。依照我大赵律令,判决案犯姜隆赔偿一百银两,并发配凉州。”

    堂外百姓听了,纷纷叫好。原以为只是赔钱了事,想不到这李大人还判决了发配之刑。百姓纷纷,其心各异。所以也有人高呼不满,说是判的轻了,到底是当官一家,除非要李大人将其阉割,重重责罚,方可证明。

    而堂内那姜隆听了,忍着痛抬手指着李文道,怒气冲冲的低声说道:“我要见我爹,你给我等着,等着!”而那牛阿雪,却是跪在地面上给李文道磕头行礼,一直说着多谢大人,赞扬李文道。

    堂外百姓觉得判的好,也有觉得判的轻,与之相反,堂内官员却是都觉得判的重了,更重要的是,李文道刚才叙述中,特意加上那句’刑部查案处官员俱在’,众官员心里明白,此话当是加入此案卷宗中,于是眼神相交,便有人走出队列向李文道行礼说道:“李大人,按律法此事属**未遂,赔偿即可。不必判决发配之刑吧。”

    堂内又又几个官员也是点头,表示同意刚才这个官员所说,也一起看着李文道,期望他给个解释。而那姜隆依旧趴着,还没有人将其拿下,却看向刚才说话的官员,眼中充满了感激。

    李文道见此,便扫视众官,观其面色,心里知道他们所担忧的,于是说道:“你们说判的重。堂外百姓有说判的好,也有说判的轻。那本官就来说说,我为何这般判决。”

    “恭聆大人教诲。”

    李文道说道:“我朝律法,若是此等案件,判案主官拥有自主裁量权。也就是主官可依据案件的影响程度,罪犯对被害人的侵害程度及案犯认罪伏法的态度等等,进行判案裁决。此案中姜隆身为官家子弟,不主动守法遵法,反而藐视法度,在审案之时依旧不思悔改。可见若是简单处罚定不能让其悔改,故本官判决附加发配之刑。可堂外也有百姓叫喊。让我判其阉割,此事我应当在此处详述,为何不能轻易判决。”

    众官听了,觉得有理,又听得为何不顺应百姓重判姜隆,便认真听李文道叙说。堂外百姓,也是安安静静,想要听个令人信服的理由。

    李文道继续说道:“阉割之刑,首要的是惩罚犯案之人。可若一次犯案便直接判其阉割,那顺带剥夺的便是他那未出生的子女来到这世间的权利。尚且不论此人将来是否有子女,但若只因一次便行阉割,那将造成我朝律令威严不在,人人抨击。高压之下,若是日后他人再有此案,那罪犯定铤而走险,直下狠手。如此若有其他案子又如何比对判决?因此本官判其发配荒凉之地,若是案犯不思悔改再度犯案,那可依照案件的恶劣程度再度判决阉割不迟。因此这第一次不仅是为了维护律令威严,也是为了重视百姓权利。”

    堂外百姓听了,糊里糊涂,并不是很懂。堂内诸官员听了,也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李文道话音已落,堂内片刻安静。刚刚那询问李文道判刑依据之人,再次起身,拱手行礼,对李文道说道:“大人高见。我等不如。”说罢,便坐回自己位子,看向堂外。

    李文道见了,内心欢喜,但表情严肃的说道:“好,此案既已判决,那就此结案。来人,将案犯姜隆压入天牢,等候发配。其余人等,一应散去。”

    众人听了,急忙行动。有官员将那骂骂咧咧的姜隆带走,又官员前往堂外驱散百姓,也有官员在偏僻处,静悄悄的离开,外出找人报信。更有官员,偷偷散布李文道刚才堂上所讲,引人议论。

    李文道退堂后,便回到了中堂查案处办公之地自己的位子,刚一坐下,服侍小吏便将一杯热茶奉上。李文道心情舒畅,微笑着对小吏说道:“辛苦你了。”

    “大人判案有理有据,依法依德,让人信服。”小吏说道。“不过......”

    听到小吏说话转折停顿,李文道心生疑惑,说道:“无妨,继续说下去。”

    小吏听了,见周围无人,遂小声说道:“大人,那姜隆乃是原来尚书姜峰大人的儿子。虽然姜峰大人任职尚书时间短,但他却当了很多年的侍郎,也是没什么差别啊。如今你如此严判他的儿子,他怎能不为难报复你。那姜隆以前也在这刑部正堂戏谑诸位官员,态度傲慢没有敬意。虽说这里的其他大人们对姜隆怨言满满,但还是装作关系很好的陪着那姜隆一同玩闹。”

    李文道听了,面露微笑,说道:“无妨,那姜峰大人早已调任大理寺了。此事一出,他教子不严,弄不好也会给他个惩处。他已无法在影响这刑部了。”

    “大人高见,小人佩服。”小吏说着,又为李文道续上半杯热茶,随即退去。

    李文道一人在此,喝着茶,安排手下所属官员,处理后续,同时要人将卷宗做实,并派人送去核案处审核,依程序上递。一切安排完,便这样静静的等着他们的回报。

    大理寺丞姜峰之子姜隆当街侵犯女子,然后被李文道判决发配之刑的事,还有判案时堂上说的那些理由,迅速在当朝官员中传开。有几个开明读书人,纷纷称好。已有几人准备联合上表为李文道请功。也有几个守旧读书人,认为李文道此判决忽视了姜隆身为官家子弟的权利,判决略重也准备上表请朝廷重新审判,并责罚李文道。还有些官员保持中立,暗自探听陛下的意见。而太子元仁,在春风阁中,听到如此判决的消息后,面露微笑,喃喃自语道:“真有四叔的风范。”

    周齐一人在府中书房,也听到传来的判决消息。他一人安静思考,想着姜峰亲来求自己,结果却落得个如此重刑。而李文道为什么没有听从自己的意见呢?难道昨夜派去的人,李文道没有领情?还是因为不是自己亲往,李文道便不在乎?

    这本就是一件小事,李文道为何如此,才是自己应该思考的。于是周齐一边喝着茶水,一边罗列理由。

    “若是维护朝廷律令威严,那判决赔偿才是真正依法。赔偿是下限,既回应了百姓,又照顾了姜峰,还给自己留下好印象。如此三方共赢的结果,却没有采取。”

    “若是照顾那被侵犯女子,百两银钱也就足够,再加上平民愤,可以判个其他刑罚,也是可以。”

    “那为了什么?为了自己理念抱负?那这就琢磨不透了,你有什么理念梦想呢?”周齐自言自语的说着,似是在与李文道对话。

    高阳悬空,此刻距离姜隆案发,也不过一日半的时间。刑部查案处如此快速结案,回应民情,于是皇帝赵彦龙传旨,集体嘉奖查案处办理此案官员,并多赏赐一个月的俸银。圣旨一出,朝内官员便已知晓皇帝的态度,那几个守旧的读书人,也纷纷作罢。相反那几个准备为李文道请功的人,却坚持继续上表陈情,认为此案判决非常合理,应该多多宣扬,更应该多多奖赏。

    刑部中堂内,道贺之声阵阵。李文道送走了其他同僚后,安静的坐在自己椅子上,回想着这案子的判决。

    “如此严判,那姜峰与周齐必定不会乐意。尤其那姜峰,甚至会心生怨恨。不过却是无妨,有陛下嘉奖圣旨,他不敢直接为难我。反倒是周齐,这般折了他的面子,才是问题。”李文道心中明白,此案虽是借着百姓为突破,但这等道理,想必那周齐与姜峰定是不懂得。

    公正判案,一者顺陛下圣意,二者维护朝廷法纪,三者让百姓知法守法,理解法纪之本意。其实哪个百姓不知,案犯身为官家之子,又怎能没有关系。如此判决,更让百姓对法律敬仰重视,以此约束自己行为。

    “难怪去年离开青州进入京城时,娘曾吩咐让我小心周齐。看来娘早已知道周齐的所作所为,和他真正的意图了。”李文道慢慢喝着茶,回想着去年离别时的场景,和与周齐相交的往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