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儿啊,父皇求你疯狂纳妾吧! > 第326章 一手资料的诱惑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武昌,港口。

    三百余位参加第一批移民的百姓聚集于此。

    大家在这里第一次见到了大名鼎鼎的楚王朱桢,同时也是这次移民政策的发起者。

    按照朱桢的要求。

    这些移民的人全都洗漱干净,统一换上了一身楚王府提供的套服。

    这可是大明第一批移民的成员。

    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自然是要登报。

    若是照片上看着是一群难民,形象确实不太好。

    朱桢站在了高台上,凝望着底下的人,顿时一股明明的自豪感涌上心头。

    “作为第一批移民的成员,你们肩上背负着非常重要的担子。”

    “到了索马里,潭王会派人接应。”

    “好好展现你们的抱负,为大明打江山!”

    说完之后,所有人纷纷鼓掌。

    报社的人从不同角度拍照,寻找最合适的那一张照片。

    这些照片将会出现在隔天的报纸上。

    除了现场移民群众的照片之外,还有朱桢向所有人致辞的图片。

    很快,全国上下都知道了第一批移民集合准备出发前往索马里的事情。

    除了武昌之外。

    这件事情在其他地区也颇有热度。

    特别是应天府。

    走在大街上,都能时不时地听见有人在讨论此事。

    “楚王殿下对于这次的移民,还真是上心,还亲自去送那些流民。”

    “那可不,移民可是王爷提出来的,自然会重视。”

    “也不知道这些移民去了非洲,日子究竟过得怎么样。”

    “那就不太清楚了,不过有潭王殿下坐镇,应该不会差。”

    “不管怎么说,楚王殿下这回确实是做了件好事,那些流民留在大明也没用,倒不如去那边发展看看,说不定还真能成。”

    ……

    不少人都觉得,第一批移民还有待观察。

    但也绝不是坏事。

    第一批移民几乎都是难民和穷苦百姓的消息,早就已经传遍了大明。

    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觉得,这些人继续留在大明也只是增添了大明的负担。

    离开大明,总归是减负。

    所以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

    百姓们还是很佩服朱桢的这一决策。

    一个桶能装多少水,取自于短板。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以至于还有人认为,朱桢提出移民,其实就是变相的将那些短板踢走。

    只是换了一个比较好的说法而已。

    而对于那些离开的人,也能够得到朝廷的补助。

    反正都是自愿。

    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

    就在第一批移民离开大明的消息过后没几天。

    大明日报内部得到了一条消息。

    是朱桢亲自发布。

    朱桢想要在大明日报内部召集自愿者,让他们前往非洲去报道那边的消息,传回大明。

    原本还以为没有多少人会愿意。

    毕竟是路途遥远,还有一定的风险。

    未知的情况实在是太多。

    但没想到结果却出乎预料。

    此消息在报社之间传开之后,就有非常多的记者都希望能够有幸前往非洲。

    “大家都看大王爷发布的消息了吧。”

    “据说这次前往非洲名额有限,想去的抓紧报名啊!”

    报社的负责人向大家分发的报名的名单。

    这次毕竟要去很久,也算是出公差,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所以还是要做好详细的信息登记。

    报名表刚刚发出,瞬间就引起了不少工作人员的哄抢。

    除了记者之外,也有一些其他岗位的人想要得到这么难得的机会。

    一瞬间。

    三十张报名表就一抢而空。

    根本就不够用。

    这是武昌报社这边的情况。

    应天府这边的情况也相差不多。

    这边的负责人准备了二十张报名表,同样也是在一秒钟的功夫被抢空。

    这样的消息,比比皆是。

    从各大地方的报社传到了朱桢的耳边。

    “王爷,愿意去非洲报道的人太多了。”

    “远远超出了之前的预期。”

    “这两天交上来的报名表,已经超过两百份了!”

    管家将所有的资料全部整理好,放在了朱桢的面前。

    这样的结果,也让朱桢觉得有些意外。

    他拿起名单仔细查阅。

    这次去非洲做新闻报道,自然是不需要超百名的记者。

    肯定要好好挑选一些最合适的人选。

    看了之后,朱桢很是欣慰。

    没想到居然会有这么多的青年记者愿意投身到一线,去报道移民新闻。

    看来,能够获取最珍贵的第一手新闻,还是非常有吸引力。

    毕竟,这可是难得的能够见证一个帝国诞生和崛起的机会。

    谁能够最先报道此事,谁就有可能会青史留名。

    朱桢也比以往要更加认真对待此事。

    这回跟随移民前往索马里的记者,必须要专业能力过硬,并且办事效率高。

    他的报道尤为重要。

    将会决定大明百姓对非洲的第一印象究竟如何。

    之前百姓们得到的只是从非洲传回来的消息,这次是真正有人过去报道。

    性质当然不同。

    经过一个下午的挑选,最总选定了三名记者和三名摄影师。

    他们要么是年轻有活力、视角独特,要么就是经验丰富、办事沉稳。

    有这群人在,朱桢放心不少。

    两天后。

    三百位移民也成功得到了衙门的补贴,全部都聚集在了港口。

    ‘镇远号’舰船已经准备完毕。

    再过不久,将会正式前往非洲索马里。

    当然,之前选中的记者和摄影师也会一同前行。

    岸边聚集了武昌的百姓,还有一些是听说移民出海,从附近的城镇中过来看热闹的。

    “没想到居然还有这么多的人移民。”

    “不过也好,让他们先去试试水,看看结果如何。”

    “要是非洲的情况允许,我应该也会去看看。”

    “那到时候咱俩兄弟一起!”

    “一言为定。”

    岸边不少百姓议论纷纷。

    大家还是以好奇,猎奇的心态为主。

    至于港口上真正的移民者,他们的内心很是惆怅。

    虽然这次移民,说不定能够过上好日子。

    但要离开这片故土也是实打实的不舍得。

    自古以来,华夏人对大地母亲就有着特殊的情怀。

    更何况还是这种将要离别的时刻。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