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如今,关陇贵族各大门阀虽然纷纷将粮草、药材运来辽东,可是时间和运力都有限,所以一半以上的物资还有路上。
军事会议上,杨集将东路军的后勤、辎重、军务尽数托付给了长史韦津,这不仅仅只是因为韦津刚正不阿、办事稳妥、心思细腻,重要的是他在关中拥有非凡的名声和影响力。
由他全力接管后勤,远比杨集的人更有效,而且还不用担心他弄虚作假、贪墨不法,可谓是两全其美。
可是尽管如此,杨集在接下来几天时间里,仍旧忙得团团转,成天带着幕僚团和各军大将分析前方斥候送来的军情、分析高句丽各城的战略价值和意义、分析高元在各城部署兵力多寡的深意。
得出结果后,又根据敌军部署情况,做到己方的军事部署、分派任务。
傍晚,杨集从军营回到寝帐,简单用过晚膳之后,坐在前帐观看杨广发来书信;信上,杨广不但肯定了杨集在幽州的作为,但也说明了他惩罚杨集的无奈之处。
对此,杨集倒是十分理解,杨广毕竟是皇帝,若不严惩自己一番,实在无法向大隋官场交待,否则开了一个坏的头,日后就会相当难办。
而且这所谓的严惩,实则是风声大雨点小、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只因撤掉的职务都是他在中枢兼任的,所降的职务也仅仅只是文武散官罢了,对他的权力半点影响都没有。
以他在幽州的所做所为,若是当真追究下去,砍头都是应该的,而杨广在事态扩大前就
“严惩”了他,实际已经是一种莫大的维护了;若是拖上几天,受制于势的杨广更难办,而他最后失去的职务就不仅仅只是检校兵部侍郎、检校左翊卫上将军了。
看完这一封,又拆了另一封阅读,上面的内容却是说赵郡李氏和清河崔氏在冀州官场的妥协、太原王氏在并州北部官场的妥协,以及朝廷正式将规避制和轮换制推广于幽州、冀州、并州之事。
杨集将书信递给了郝瑗,笑着说道:“圣人这次借势、用势非常及时,比我们预计的,还要快、还信,又传给了旁边的凌敬,向杨集说道:“大王说得是。只不过圣人对冀州、并州官场洗清毕竟是妥协而来,这也使得清洗不能像凉州那么彻底,要想达到凉州那一步,必将花费很多时间。”皇帝在冀州、并州采用的是逐步整合之策,先将三大名门外围势力清除、名门子弟调往他处,生生将合纵连横的山东名门从强势赶到角落里,最终困守孤城,而后借助规避制和轮换制成功进入其中,削弱名门世家对官场的影响和控制,让中小世家、寒门看到自己崛起的希望,从而一步步聚拢到皇帝身边来。
就大局谋划上说,皇帝此法最大的好处就是稳,比杨集在凉州的强势拔除风波小,但是留下的变数实在太大了,只要一不小心或者坚持不下去,那就是无用功。
只不过杨集能在凉州获得巨大成功,一是因为凉州没有什么大世家门阀,而地方豪强又都犯下各种罪孽,他能扇动民意来将对方一举拔除。
二是当时的凉州外有突厥、吐谷浑威胁;内有党项和马贼作乱,而尹吾、庭州、西州、鄯善、且末等地又是他一刀一枪为大隋打出来的地盘,所以杨集才能完全不受内部干扰的情况下,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
其他地方虽然没有凉州全面改变的先天条件,可是也不是说不能借鉴和推广,实际上杨广也在大世家门阀兼顾不到的交州和雍州北部、益州南部、幽州东部推广凉州新政,而且经过几年时间的坚持,也取得了成功。
但是世家门阀林立的地方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因为名门世家背后的人脉和影响力强大得可怕,这种东西虽然摸不着、看不见,但却真实存在着、影响着各地,而且极难根除。
毫不客气的讲,只要他们有一人没有搬离大本营,就能利用家族的影响力和名望将新官收为己用,然后再用这些收买到的新官去其他地方建立属于他们的法则。
一旦他们成功了,他们对天下的影响力远比现在大、远比现在隐密!而他们得到的东西,也比现在多。
“确实如此!”杨集却是比较看得开,他喝了一口凉茶,颇为乐观的向郝瑗说道:“世家门阀根深蒂固,影响着天下各行各业,急切之间的确很难打破这个牢笼。可是大隋王朝早在先帝时期就已经打开了变革大门,无论是圣人也好、日后登基的太子也罢,都只能顺着这条路去走。”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变革的火种扩大开去;只要百姓都知道变革和新政的好处,他们就会期盼变革、就会期盼新政。在这种要求变革的时代洪流面前,世家门阀哪怕再不愿承认、再反对,他们也知道乃是大势所趋,谁敢反抗谁就是违背大势、违背民意,谁就会变革的洪流冲垮。”人一生下来就有三六九等,无论是哪个时代都一样,就算是在倡导人人平等的时代也不例外,只不过没有大隋王朝这么泾渭分明而已。
想要让阶级完全消灭,那根本就是无法实现在梦,区别的,仅仅只是全新的阶级取代旧有阶级而已。
但随着时势的变化,新的阶段又会变成旧的,而新生的又会将旧的推翻掉。
于现在的大隋王朝而言,旧有的阶级和秩序不但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了、也不符合皇族的利益。
既然时势如此,杨集不管是了为自己、还是为了推动时代发展,都要将这个旧有的秩序打破,若不将之打破、打倒,不但不利于民族进行,而且自己也要完蛋。
至于未来能够走到哪一步,却是与杨集无关了。
“大王所言甚是。”凌敬微笑着点了点头。
“我倒是想起还有其他方法来加快变革的速度了。”杨集沉吟半晌,眼中忽然闪烁着莫名的光彩:“幽州里的辽东、漠州、饶乐州、燕郡、柳城五郡早已执行凉州新政,之所以没有推广全境,是因为涿郡、安乐等郡的官场没有具体这个条件。如今的幽州官场被我杀得一空,已经具备大变革的基础。而薛世雄是涿郡太守、萧时文又自荐为幽州长史,我如果让他们在幽州全面推广凉州新政的话,你们说会不会又影响到冀州和并州?”说着说着,杨集嘴角牵起一抹坏坏的笑容。
郝瑗和凌敬相顾一眼,前者想了想道:“薛太守是武将出身,可能考虑不了这么多、这么长远,可萧时文深度参与凉州变革、又是变革的坚定支持者,当他向圣人自荐为官之时,恐怕心中已经有了类似的想法。只是幽州毕竟与凉州不同,他想要推广摊丁入亩等制的话,肯定也是困难重重。不过若他当真做了的话,一定对冀州、并州造成巨大影响。”凌敬却是笑着说道:“那是他萧时文的困难,不是我们的困难,我们要做的就是推波助澜,全力支持。若是错过这个大好时机,日后将会比前更难推广,而冀州的刘权和王威、梁默、李琼、柳武建,也将无所作为。”停顿了一下,凌敬又说道:“河间郡太守拓跋诚以及郡府官员都被拿下了,这也让河间具备了变革的基础。刘、王、李、柳等人中的任何一人如果能够当上太守,那么既能执行新政、也能和幽州连成一片。重要是河间属于冀州,如果新政得以在此执行,那么对冀州其他各郡的影响势必更大、更快。”
“敬之说得不错。”杨集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杨广让刘权和王威、梁默、李琼、柳武建等人在冀州任职,目的就是推广新政,只不过一直没有机会,而杨广又需要借助山东士族来制衡关陇贵族,这便导致他们的作用迟迟发挥不出来。
他想了一会儿,又问道:“刘权等人比较起来,你们认为谁更适合当这河间郡守?”郝瑗思索片刻,说道:“李琼、柳武建是武将出身,他们虽是当过太守,可机变不足、对新政的理解也不透彻;我以为刘权和王威、梁默都可以;如果可以的话,刘权可为太守、王威可为长史,两者配合,必将威力倍增,同时也知道如何去配合幽州的萧时文。”
“好,我立刻就给圣人写信,让他充分利用这个良机。”杨集说完,又向两人吩咐道:“你们以我的名义,分别给萧时文、刘权各写一封信,让他们做好准备。”
“遵命!”郝瑗、凌敬拱手应命。。。。。地缘决定政治这条政治哲学,不仅适用中原,而且也适用于高句丽。
高句丽国内势力受大山大河隔绝,经过长达千年时间的相互兼并,最终形成十分牢固的涓奴、绝奴、顺奴、灌奴、桂娄五部,由于五部掌控的地盘各据一方,故而又被称为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内部。
这五个顽固的大部在长期的权力斗争过程中,各自抱团取暖,又演变成南北两大政治集团;两者以鸭渌水为界,北方属于渊氏集团,南方属于高氏集团。
高丽句君王把都城从鸭渌水北岸的国内城迁到南方的平壤城的目的,其实和杨广迁都一样,都是为了摆脱自己控制不了的势力、都是为了跳出对方的包围圈,只有自身安全了,才能展开后续的改革、才能剪除威胁王权的渊氏集团。
高句丽现在有一个京城、两个陪都,京城为南方的平壤城,陪都是中间的国内城和北方的辽东城。
辽东城是北方的中心,同时也是汉朝的襄平城;高句丽尽占辽东平原以后,将襄平城更名为辽东城,并且重新扩建。
如今的辽东城呈四方形、城周四十里,有东、南、西三座城门,整体规模宏伟、高大坚固、易守难攻。
此城内部和都城平壤一样,由里外两重城垣隔为内城和瓮城。在辽东城金碧辉煌的行宫内,高句丽国王高元站在窗前,目光望着墙壁上的舆图。
高元年过五十,长得身材魁梧、极为壮实,眉宇间的王者之气不怒自威,他是平原王高阳成之子,565年被立为太子,590年平原王死后继承了高句丽的国君之位,继位之初,他主动向大隋称臣,受杨坚册封为开府仪同三司、辽东郡公,坐稳国君之位后,高元又向隋朝提出要求,希望杨坚升其为王,对此要求,杨坚也答应了。
然而高元将杨坚的仁义视为软弱,以为大隋在突厥汗国的威胁之下,不敢拿自己如何,于是在598年亲率高句丽联军侵扰大隋王朝。
此举既是为高句丽拓展国土,同时也是在北方塑造自己的名望和权威,要是成功将势力扩张到辽水西岸,就能用自身战功来盖过渊氏。
但隋朝的强势出乎意料,再加上渊氏集团又抱着冷眼旁观、袖手旁观的态度,高元只好向大隋惶恐请罪,自称
“辽东粪土臣元”。此之以后,偷鸡不着蚀把米的高元在北方的影响力和名望江河日下,更是沦为渊氏集团内部所传颂的笑料、笑柄。
高元虽然对渊氏集团、渊氏异常不满,可是心里也很明白,双方只有抱成一团,才能度过一切危机。
其实高元自开皇十九年后,就主张向隋朝称臣,尤其是杨广登基为帝以后,他称臣之心更重了,他和乙支文德等南方势力主张全力向南发展,先集中全力统一半岛后,再以一个整体与隋朝博弈。
但是渊子游和渊子澄为首的北方势力却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隋朝在杨坚时期,就把兵强马壮的高句丽视为威胁,只是当时历史条件还并不成熟、首要之敌是突厥汗国,于是只好在高元上表请罪后,顺势作罢。
如今的突厥汗国已经被打得四分五裂,隋帝杨广无论是出于东北方的安全、还是出于雪耻之心,都要向高句丽动兵,再加上隋朝君臣中几乎达成一致的共识,那就是必须要给高句丽以教训,所以称不称臣,都改变不了大隋将要进军辽东的事实。
在隋朝绝对会用兵的情况下,高句丽要是把军队都调往南方作战,隋朝能够轻而易举的夺回辽东平原。
所以千万不要对和平、和谈抱有幻想。事实正哪渊氏兄弟所料,不久之后,杨集果真借势夺走了辽东平原北部地区,还顺便歼灭了他们十多万大军,然而高元认为这一切都是渊子游惹来的,如果他当初没有对契丹怀有野心,就不会出现现在的一切。
就在今天上午,高元得到一个消息,隋军在辽水对岸打造渡河器械,摆出了全面开战的准备,这让他知道自己要想保住国祚,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和隋军议和,满足对方的一切条件,二是把隋军打疼。
可无论是哪一条路,都需要得到渊氏兄弟同意方可。深思良久,他向待命的侍卫首领吩咐道:“将大对卢请来,就说我有要事相商!”
“遵命!”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