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其实这已经不是皇位之争了,而是世族门阀与皇权之间的争斗。
现在天子不断的提拔科举出身的官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这些士族门阀的利益。
毕竟世族门阀之所以被称作士族门阀,肯定不是只要这个家族存在的时间够长就行了,还得这个家族里面手握重权。
士族门阀最重要的就得是一直有人在朝为官,并且这个家族在朝廷内外都还得十分有名望,其他人想要在朝堂上获得一官半职,都得靠这些家族的举荐或者征辟才行。
士族门阀权势最鼎盛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官员的任免,不过是几个手握重权的世家一合计,谁家的人占这个位置,又有谁举荐的人占另外一个位置,几人商量好了以后,直接给宫中的天子递折子就行了。
下面的人都是万众一心,宫中的天子即使知道这分配有问题,却也没有办法,何况天子久居深宫,哪里知道谁有才无才。
一直这样下去,久而久之,天子自己的命令更加传不出深宫,毕竟身边没有一个是自己人。
在那个时候,士族门阀的权势之盛是真正达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要知道这寒门指的还不是真正贫苦人家,而是小有权势却又没有达到士族标准的人家,真正的贫苦人家日子过的那就更没有盼头了。
也正是因为世家权势太大,已经威胁到皇权了,本朝立朝开始就在想尽各种办法压制世家门阀的权势。
为了避免士族门阀影响到皇权,本朝的开国皇帝在立朝之初便设立了科举制度,同时后宫之中也广纳出生普通的妃嫔。
在这个普通人连书都没法读的时代,真正想靠科举出人头地,其实也不容易。
毕竟知识都掌握在了这些少数人手里,大部分人连字都不认识,这些普通人就算现在开始想办法去读书习字,短时间内也见不到成效。
这个时候以外戚的名义入朝为官,就成了一种快速打破士族门阀笼络了朝堂上一切的方法。
开始的时候,这些士族门阀也没有把天子的这个做法放在眼里,毕竟这些人太不起眼了。
就跟现在的后宫之中高位妃嫔全是大户高门出身,普通出身的女子很少有人站到高位一样,当时在朝堂上也是一样的。
在重要职位上的全都是士族门阀出身的子弟,出生普通的人不过在一些不重要的位置上担任职责,还真没有什么人会放在眼里。
可是什么事情都经不起时间的流逝,在本朝一代一代的天子努力下来,朝堂上非世家出生的官员的越来越多。
这些士族门阀发现了这一个现象,当然也不会坐以待毙,便想着消耗皇权。
只有皇权不断的消,才符合了士族门阀的利益,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愿意响应苏丞相的原因。
当然这也不怪这些门阀世家,因为门阀世家的存在本来就和皇权是一种对立关系,此消彼长的状态,当然要想办法压制皇权。
而任何一个有几分抱负帝王,不是得过且过的昏君,都是都不会容忍有威胁到皇权的世家存在的。
世家门阀要保卫自己手里面的权利,天子肯定不愿世家门阀手中的权势过盛,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场战斗是不可避免的。
庆德帝这帝位得来不容易,当初为了夺得帝位,不得不想方设法拉拢这些门阀世家,虽然顶级的门阀世家不屑与天子联姻,这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好处。
中等的世家门阀却很愿意,与皇族关系亲密,也是迅速增加权势的一种方法,要是后面谋划的好,进入顶级门阀世家的门坎,就要容易不少。
双方各有所需,便一拍即合庆德帝的后宫里面添了这几家的女儿为高位,朝堂之上这些人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可是双方的根本目的却还是不同,这些中等世家的目的是跨入顶级门阀世家的行列,肯定不愿意门阀世家没落下去。
庆德帝也同样不乐意看到世家门阀千秋万代,毕竟这些名门的壮大与存在,本身就是对皇权的一种威胁。
当初不过是因为当初为了夺得帝位,不得不妥协罢了,等坐上帝位了,肯定就要想着改变。
从这些年来,天子屡次开恩科,广纳寒门子弟为官,好削弱是世家门阀在朝堂上的势力地位。
以及后宫这些高门望族出身的妃嫔,都只有空有位分来看,就可以见到天子打压世家门阀之心。
这些世家门阀肯定也不会坐以待毙,会选择还有一击之力的时候选择改变眼前的状况,所以才有了今天的事情。
苏窈在一旁想明白了,这些事情都来龙去脉以后,心中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既然庆德帝早有准备那这一次相争中肯定是皇权占了上风,何况苏窈还有梦中发生的事情做依据,从原主被赐死的结局看,也能知道苏丞相的结局不乐观。
苏窈虽然和苏丞相的父女之情并不算有多深,毕竟她有着前世的记忆,而苏丞相又忙于政务,父女之间也没什么时间接触。
可是毕竟也是亲父女,要说一点都不担心苏丞相的下场也是假的。
丢命倒是不至于,苏丞相又没有跟杜大将军一样自己跳出来,朝堂上现在还是世家门阀的官员最多。
这些世家门阀对这些事情都有参与又法不责众,要是天子的处理手段过于血腥,容易引起这些世家门阀的破釜沉舟。
不过在朝堂上边缘化肯定是避免不了的,权势不会有现在这么盛了,对于一心要让苏家跨入顶级世家门阀的苏丞相来说,这种结果说不定更难接受。
最后庆德帝果然如苏窈所想的那样,只处罚了杜大将军和王将军,以及那些叛军,对苏丞相这些人并没有明着作出处罚,却提拔了一些自己人占据高位。
不过对于后宫中的妃嫔来说,过了中秋那一晚后,这些朝堂上的事情,离得还是很远。
在后宫这一片天地中,大家还是过着跟以前一样的生活,只是除了少了一个杜充仪。
不过这一天跟赵太后请安的时候,却发生了变故。
在一群宫妃请安叫起坐好后,赵太后看着沈淑妃关心道:“淑妃,这肚子就快要生了吧,也不知道到时候中会多一位小皇子,还是小皇女了?”
沈淑妃虽然不知道赵太后为什么会突然关心她,心中也在防备着赵太后有什么后招,却也不能不回答。
“回太后娘娘的话,臣妾还有一个月才生,无论儿女都是皇家血脉,臣妾都喜欢。“
听了沈淑妃的话,赵太后开口符合道:“你这话倒也是,你进宫也都十多年了,才得这一个孩子,自然无论是儿是女都是好的。”
说完这话之后,赵太后也不管沈淑妃如何想,对着其他宫妃叹了一口气。
“这淑妃都进宫十几年了,皇帝登基也已经十余年了,都快到而立之年了,膝下才五子二女,哀家想到这些心里面就发愁。
这普通人家都讲究一个多子多福,咱们皇室血脉单薄,天子膝下才这么一点子嗣,百年之后哀家都有脸去见先帝。”
听了赵太后这话,虽然李皇后在心里面不住诽谤道,还哪有脸去见先帝,你一个先帝时期不得宠的美人,先帝认不认识你这人都不一定。
当然心里面这么想,面上却不能够表现出来,李皇后只能带着一众妃嫔跪下请罪,“都是儿媳不争气,未能为天子延续子嗣。”
赵太后却一改对李皇后的不待见,难得和颜悦色一次,不但不怪罪李皇后,反而亲手扶起了李皇后,对着其他跪着的妃嫔也开口说道:“你们也起来吧!”
然后赵太后才继续语重心长的说道:“其实哀家也知道,这也不能怪你们,你们大多数的时候连天子的面都见不到,哪里有机会为天子延续子嗣。
还有皇后也是,你这掌管后宫十余年时间,后宫妃嫔只要是怀孕了的,全都平安生下来了,皇嗣也都健健康康的长大了,何尝不是皇后你管理后宫有方。
不过哀家想着既然天子不喜欢你们这些人,宫中的那些殿宇也大部分都是空着的,不如再礼聘一批贵女进宫?
哀家也知道这委屈你们了,不过哀家也是为了皇家的子嗣着想,皇后你没有意见吧?”
“母后这话说到哪里去了,臣妾巴不得宫里面多一些妹妹来和臣妾作伴。“
赵太后都这么说了,又是为了天子的子嗣着想,李皇心里面后纵然不愿,毕竟礼聘进宫的宫妃和采选进宫的宫妃还是不一样的,却也不能开口反对。
李皇后都不能够反对,其他的宫妃就更加没有资格反对了。
于是在赵太后的三言两语之下,便定下来了礼聘贵女进宫的事
很快赵太后就选定了人选,下懿旨把这些人召进了宫。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