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谢氏荣华 > 第285章 新举措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男人的长情总是有限的,何况最是无情帝王家。

    李景珏伤感了些日子,朝堂上的事又把他拽回来神了。他把余瑶生的女儿交给了段佳璇照顾,又找了陈晋平深谈一番。

    毫无招架之力的余家,这才缓了口气,国公府不再紧盯他们那些有问题的店铺了。

    他们竟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李景珏召见了余有年,先是对余瑶的死表示了伤心难过和愧疚,又言明余家永远是小郡主的外祖家。又训斥了他们商人奸诈的本性,竟然没想着为王朝出力,还在大发横财,让他们以后检点些,否则,陈晋平再找他们麻烦,他也是不会管的了。

    余有年感激涕零,“是草民该死,被猪油蒙了心,以后再也不敢了,谢太子殿下,谢小公爷,草民一家以后一定唯太子之命是从!”

    “嗯,你下去吧,以后若有机会,我会宣你们进太子府,去看望小郡主的。”李景珏似是看到余有年,又想起了余妃,脸色有着不忍和缅怀。

    余有年识趣地出去了。只要不让余家陷入绝境就行,有了小郡主的存在,太子应该不至少把余家逼到绝境的,有了他的转圜,陈晋平应该也会给他们留条活路。

    接下来的事情就有些出乎大家的意料了。

    对于那些与余家有牵连的、被陈晋平盯上的案子,突然就偃旗息鼓了。

    太子公布了另一个消息:科举!不论出身。

    除了状元、榜眼、探花,前十甲的其他人也会有大量赏赐。

    要知道士农工商,士是家族的原因,从出生就浸入书香之中,富庶的农,也是可以有机会参加科考的,而工和商,尤其是商,是与科考无缘的,如果家有巨资,也可能捐个小官,如果有人弹劾,为人又不正,那可不仅是丢官,严重的还会丢命、被抄家。

    这消息一出,无论是平民、工匠还是商人,都奔走相告。

    “太子殿下真是英明神武,为咱们老百姓为想啊!”

    “就是,以前,都是那些世家把持朝政和其他衙门的事,老百姓状告无门,这下好了,有了那些身世普通的人当官,更能体恤咱们百姓疾苦了!”

    当然,也有忧愁者,“事是好事,只是不知道能不能实行下去。”

    “是啊,天下世家那好么多,他们若是都反对,肯定又是无疾而终的。”

    “唉,只求老天开眼,让咱们老百姓能多条活路啊!”

    世家则是有些反对,许多人其实并无本事,他们一向蒙受祖荫,才能得以走上仕途,又担心被他们一向瞧不起的‘贱民’比下去,是以向太子提出了激烈的反对。

    “官不与民同席,如何能同朝为官?”

    “就是,贱民都是卑微的,一旦他们得势,还不把朝堂弄得乌烟瘴气?”

    “请太子收回成命!”

    ……

    于乾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那些世家,“如今有多少人是尸位素餐的?英雄不问出处,只要有才干,能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利,就是王朝需要的人。”

    世家一直以来的优越感当然不会被他的三方两语动摇,还是有源源不断地折子递到御书房,甚至还有人联名上书,称若是太子一意孤行,他们就集体隐退。

    李景珏并没有退缩,在朝堂之上就气狠狠地骂了几位老臣,说他们不为王朝着想,只考虑自己的家族利益,致王朝和百姓于不顾,他气极了,当场请他们回家。

    自然还有不服气的,要知道,世家的纨绔已经是几代积累下来的,功劳也是之前积累下来的,如果上来一大批没有根基的人,他们就会抱紧太子的大腿,为李景珏冲锋陷阵、摇旗呐喊,李景珏也会越发重用他们。

    如此一来,世家的人便沦落到要与那些泥腿子、奸商争抢的地步了。而且还不一定会抢得过人家,那以后,好处慢慢不会轮到他们,也许再过不到两代,他们这些世家,就会变成只能靠祖产度日、仰人鼻息的可怜虫了。

    他们正在这边‘逼迫’李景珏,刑部又来了,证据确凿地请了几个领头人去大牢‘喝茶。’

    这些世家又慌了,这么多年的骄蛮奢侈下来,有哪家能拍着胸膛说自己家是清白的?还不是想逮谁就能逮得着?

    李景珏也没有手软,这边严惩这些有前科、内心有小九九的老臣,那边又把科举的举措全部发了下来,只等三个月后大考,并说以后两年一考,但凡有才能的,只要不是作奸犯科、罪大恶极之辈,都可以授予官职。

    意志摇摆的世家当家人,许多都被皇帝带往了锁玉关,其他几个不成气候的,陈晋平也毫不手软,反对的声音持续没几天,就被压了下去。

    “大哥,太子他们真不怕犯众怒?要知道,这整个王朝,世家有多少啊?”李思远道。

    李思贤哼了一声,“真是好心机啊,把有根基的、不效忠他们的那些老的带走,留下些没中用的,三两下就被收拾服帖了,”

    “要不,咱们联络那些世家,让他们反了,干脆!”李思远一脸义愤填膺。

    李思贤摆手,“你以为他们是突发奇想?从皇上带人走、拉拢余家、再到余家倒台、再科举,这中间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有的是机会安排自己的人,这一回打压的也只的叫的最凶的那几个。他们打压一部分,分化一部分,又拉拢了部分,早就把世家吃透了!”

    “大哥怎么这么肯定?万一没有呢?咱们岂不是坐失良机?”

    “你以为陈晋平怎么突然去了刑部?证据说找来就找来了,那能是一天两天的?还有于乾,以他的影响力,一大批士子、学子会拥护的。只要京城稳定了,其他地方也兴不起什么风浪,除非,他们都不想呆在永和王朝。要知道,边关战事可是最好的借口了,”

    “那,咱们也可以挑拨挑拨,让他们焦头烂额去,也好给咱们腾出时间来,最近,到处查得很严,”李思远有些担忧。

    “不用,让他们自己去闹腾,咱们不要动,以免惹火上身。”李思贤摇头。

    李思远却觉得有些可惜,不过,他一向觉得自己的大哥深谋远虑,处事周到,也便没有再说,何况他们皇室中人,也不在此列之中。

    “明成,你那边传来的消息如何?各地反应大不大?”李景珏问道。

    段明成道,“殿下放心,没有强硬反对的,毕竟胳膊拗不过大腿,他们也都是识趣的。”

    “此事涉及太大,你一定要盯好了,别让人钻了空子。”李景珏叮嘱道。

    段明成难得地正经了,“嗯,我知道的。”

    “殿下不要太担心,这个时候时机最好,百姓们都很拥护,那些领着俸禄不干事的,走了也好,”洛远不在乎地道。

    “时机成熟,问题不大,太子放心!”陈晋平道。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