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极品提刑官:王爷,你被捕了 > 第442章 出发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夏瑾自书斋离开,已是午后。

    腹中空空,饥饿的感觉不甚好受,她于路边一面摊点了碗面,填饱肚子,方才回齐王府。

    入府后,她径直回了烟暖小筑,将房门自内合上,并落上门闩。

    随后,她快步至屏风后的圆桌旁落座,取出藏于胸前衣襟内的两封信件,先后将之拆开,阅览其上内容。

    其中,因年代久远而纸张泛黄的那一封信件,落款为许季风。

    此名在她于大理寺寻到的那份名册之上亦有载,加之东方阔于书斋中那一番言语,可知写下此封信件的许季风,便当是那份谋反名册之上的许季风。

    许季风在信中描述,他发现韩熹文心术不正,且涉及贪污军饷,便将此事上报于镇南将军胡锋。

    然而胡风却因对韩熹文的信任而并不采信,甚至当场叫来韩熹文,与之辩证。

    韩熹文得到消息,迅速作出反应,将克扣的军饷发了下去,并一番巧言善辩,将罪责推至旁人身上,成功骗过了胡锋。

    然,此事并未就此终止。

    为免日后涉及贪污军饷之事再发,自身受到律法制裁,韩熹文伙同几名军中之人暗中商议,陷害许季风与胡锋。

    许季风再次察觉风吹草动,劝说胡锋防备韩熹文,并将先前的军饷之事上报于朝廷,以防患于未然,然而胡风为人耿介,对手下人极其信任,并未依言照做。

    许季风见胡锋听不进他之言,恐日后生变,便写信将一切事情告知于同胡锋私交甚密的东方阔。

    ……

    阅览完信上内容,夏瑾心下不由唏嘘。

    据东方阔所言,许季风信方才寄出,第二日,朝廷的灭门圣旨便已下达。

    一朝大将军,与其手下数十名勇猛干将,还有家眷们,尽皆含冤而亡。

    但凡胡锋能多一丝防人之心,稍微认真琢磨一下许季风之言,事情也不至发展到如斯地步。

    惨案的发生,实则是多方面综合因由所共同导致。

    良久,夏瑾平复住内心涌动的情绪,拿起另一份信件的信纸。

    此一份信件,其上字迹歪歪扭扭,写信之人似并不工于笔墨。

    信上罗列了诸多韩熹文的罪证,收受贿赂,纵容府中之人违法乱纪,迫害百姓,频繁更换军中战马,虚高价格,且买入的战马之质量,一次比一次差,致使军队战力下降,而所得之黑心银两,尽数落入其腰包。

    夏瑾内心不甚平静的看完信上内容,秀美小脸上,黛眉紧紧的皱在一起。

    这写信之人在查到韩熹文收受贿赂,纵容府中之人违法外,竟连军中之事,亦知晓得如此透彻,且措辞之间颇有几分文采,并不似仅会识字之人。

    于古人而言,字迹便相当于另一张脸,既有文采学识,字迹便当不会如此歪扭,好似蚂蚁爬于纸上。

    莫非,此人在刻意隐藏字迹?

    若果真如此,是怎样的原因令其有此一举?

    夏瑾思虑愈发的深了……

    脑海中思绪万千,颇为繁杂,半晌没个头绪,夏瑾略微颓丧的叹了口气,视线随意的一扫,却瞧见了桌面上那封泛黄的信件。

    突然,她心头一动,冒出一颇为大胆的想法。

    她快速起身布至床前,趴于地面之上,将藏于床底的勘验箱取出,拿出里面的放大镜,再次返回至圆桌旁,用放大镜细细对比两封信件的字迹。

    但最终的结果并不如她所想,这两封信件,一撇一捺之间,字迹并无丝毫相似之处,并非出自同一人手。

    夏瑾将放大镜放回勘验箱,琢磨了下,又行至藏有名册的花盆旁,将名册取出,连带着那两封信件一起放入了勘验箱,最后将勘验箱放入床底。

    做完这些,她打开房门,去外面透气,意图散发一下自己的思维。

    往日不曾注意,今次,夏瑾兀的发现,春日的烟暖小筑繁花盛开,蝶舞漫天,倒不失为令人流连畅想之所在。

    她于小院花海之中漫步,在一拐弯处听闻自石径另一方向而来的两名婢女低声交谈,内容赫然与乐陶公主萧雪染有关。

    萧雪染毕竟年幼,又长于深宫,自小被呵护的极好,犹如温室里的花朵,此番虽被救回,却因惊吓过度,导致精神有些许的失常。

    今日其被护送回皇宫,柔妃见后,早已哭成了泪人,其间甚至晕厥数次。

    眼下,柔妃宫中聚集了多位太医,皆在为萧雪染之病况而苦恼。

    闻此消息,夏瑾心情愈发沉重。

    萧诚朗咯血,她负有间接责任,而萧雪染变成现今这般,终归也是因她而起。

    夏瑾心中愧意深浓。

    萧逸渊的父亲与妹妹,皆因她而伤,日后,她要如何面对于他?

    再抬头看相册满院美景,盛开的鲜花,与肆意飞舞的蝴蝶,再不如先前那般美好,它们的艳丽与自在,好似对她的嘲讽。

    夏瑾脚下变了方向,快速转至另一条石径之上,借着花草的掩映,避开那两名婢女。

    此时,她不想面对任何人。

    ……

    纵然心下再是沉重愧疚,时间的流逝亦不会有丝毫减缓。

    ……

    夏瑾琢磨着她第二日便要出发去往雁城,萧逸齐许会叮嘱些什么,但直至翌日清晨,她自王府出发赶往提刑司,与此番随行之差役会合时,仍未见萧逸齐路面,仅邯忠前来送行。

    夏瑾只当萧逸齐忙于处理旁的事物,而为联想到萧逸齐已然知晓大理寺走水一事,她牵涉其中。

    与邯忠简短的交谈了几句,夏瑾在其祝愿她一路顺风的言语中,坐上马车朝提刑司而去。

    抵达提刑司时,此番随行之人皆已整装待发。

    随着夏瑾一声令下,三十余人的官差队伍开始了他们新一轮的征程。

    ……

    当夏瑾动身前往雁城之时,远在谛都城千里之外的洪都,僵持了许久的紧张局面,终于随着西川战鼓被雷响,而骤然被打破。

    西川的二十万先锋部队,于前夜等来了后续援军,以及粮草等一应物资。

    此时的洪都城外,共集结了五十万西川大军。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