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次期中考试默写毛主席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一句一分,占了六分,而有不少同学默写了柳亚子先生的原词《浣溪沙》……
“还有,在分析毛主席‘一唱雄鸡天下白’时候,还介绍了李贺《致酒行》诗中‘雄鸡一声天下白’……”
二人释然,郭恒吉愤愤然。
在期中考试总结大会上,特别说了初一语文考试平均分情况后,郭恒吉强调说:“关于牛缺草的去留,我和啸天校长一直有争议,暑假走人,应该没有悬念了吧?
“在外面发了教学论文,不问家里的教学情况,有什么用啊?啸天校长?你可不要护短哟!”
杨啸天笑着,未置可否。
郭恒吉追问:“你还有什么看法,说两句好不好?反正我‘五十七八,最后挣扎’了,快退休了,我不计较得失。”说着就把话筒递给杨啸天。
杨啸天接过话筒,说:“考虑各方面因素,本来打算回避牛缺草问题的,既然郭校长叫我说两句,就说说吧……
“牛老师和和其他年轻老师一样,有长处,也有短处,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不能放大他的长处、拉长他的短处,缩小它的优点、护着他的缺点……
“当然,相反,也不能放大他的优点、拉长他的缺点,我以前对他有误解,通过调查,我的误解消除了,多的是理解和谅解……
“就拿这次期中考试来说,他所教学的两个班级语文均分相对比较低,也还是有可以表扬的地方的。”
他分析了得低分的原因,表扬了拓展课堂教学的行为,接着特别强调说:“昨天晚上,我带着校办、教务处等同志,对全校各班级进行了民意测验,我还没来得及向校长室汇报,因为高中部的数据还没有出来……
“这里,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吧,郭玉媛郭老师教学的初一(5)班和初一(6)班语文平均分分别是九十点八分和九十二点二分……
“但是,初一(5)班学生认为她教学好的和比较好是百分之四十九,初一(6)班学生认为她教学好的和比较好是百分之四十七……
“薛祥生薛老师教学的初一(3)班和初一(4)班语文平均分分别是九十点六分和八十八点零分……
“但是,初一(3)班学生认为他教学好的和比较好是百分之四十八,初一(4)班学生认为他教学好的和比较好是百分之四十六……
“而牛缺草牛老师的呢,他教学的初一(1)班和初一(2)班语文平均分虽然分别是八十八点八分和八十七点九分……
“但是,初一(1)班学生认为他教学好的和比较好是百分之九十五,初一(2)班学生认为他教学好的和比较好是百分之九十三啊!
“……牛老师的课堂是生动的,活泼的,有的老师的课死板的,窒息的,是‘悲不悲,喜不喜,板起面孔讲道理’,十来岁的孩子谁理会你!
“学生之间、家长之间,互有沟通,和我也有沟通,两相比较,生动的课堂因为有死板的课堂相比,生动的更生动,死板的更死板……”
坐在一个角落里的牛缺草心情激动,诗兴大发,在会议记录本上写道——
树根
木匠们
不仅判你为死刑
还把你
碎尸万段而火焚
根雕家
不仅数你如家珍
还给你
熠熠艺术之青春
下半学期教学中,牛缺草为了“求生存”,强化应试训练——
针对背诵默写的薄弱环节,每天早读课最后十分钟都请四位学生上黑板默写,其余学生在桌位上默写;
针对学生回答问题不全面的问题,牛缺草设计答题模式,强化训练;
针对学生写记叙文结构不完整的问题,要求学生背诵《一件珍贵的衬衫》等课文,并要求模仿“首先概括描述(让子弹快出枪膛)、接着详细生动描写(让子弹飞一会儿)、最后升华主题(让子弹击中靶子)”的整体结构模式……
到了1983年期末考试时候,牛缺草教学的班级平均分遥遥领先……
接着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顺利教学了初二、初三课程。
1985年暑假担任县一中一把手的杨啸天,雄心勃勃,深入调查,召开“诸葛亮会”……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牛缺草提的建议是在学生中间成立文学社,请文学家来上课;
创办校报,说是“今日报纸,明日历史”。
不少老师认为在学生中间成立文学社是“劳‘生’伤财”……
创办校报是“劳‘师’伤财”……
但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杨啸天十分赞成。
1985年9月1日开学第一天的教职工会议上,就宣布创办校报,9月10日第一个教师节期间创刊。
9月2日就成立了杨啸天任总编辑,王功银、张岚烟、荣卫东、牛缺草分别为第一、二、三、四版编辑的校报编辑部。
王功银是校教务副主任,上下情况了解,上传下达便利,负责头版全校层面重大新闻采编和具体负责校报编辑工作,非他莫属。
张岚烟是王功银非常信任的上班时间的“教学女将”和下班以后的“蓝颜知己”抑或“红颜知己”,所以她自然而然进入编辑部并负责要与王功银“密切沟通”的第二版学部、年级、班级的新闻采编。
荣卫东、牛缺草两位老师教学论文发表得多,影响较大,编辑第三版教育教学论文,是最合适不过的不二人选,又由于牛缺草同时又发表文学作品,所以最后分工:
荣卫东负责第三版的教育教学论文,栏目名称是“红烛”;
牛缺草负责第四版的文学艺术,栏目名称是“百草园”。
杨啸天夸赞荣卫东的“红烛”、牛缺草的“百草园”两个栏目名字起得好,很有文学味。
红烛,火红的蜡烛,形象生动,象征意义非常清楚,一看就想起闻一多先生的第一部诗作《红烛》。
百草园呢,更贴切,很有校园特点,一看就想起鲁迅先生的发自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童趣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