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原省委赴沂北扶贫工作队队长于得水给省委书记、省长写的《沂北卖官鬻爵盛行》的调研报告中所言——
全县三十八个乡镇场中,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含乡长)及副乡长,坐下来都超过一桌。
最多的五个乡镇竟达十三人,绝大多数(二十六个乡镇)为十至十二人,
其余的大多为九人,平均每个乡镇超过十人,比规定职数几乎多出一倍,而且还有一大批副乡级。
群众形象的说法是“村村摊一个乡干部”。
沂北县级机关正副局长最多的粮食局达十一人,一个只有五个编制的县开发局被安插了七名领导。
连县计生委也达八人,而全县计划生育率却为全省倒数第一,不足百分之五十。
另据调查,乡镇超编和借用人员占事业单位总人数的百分之五十八点五。
以上这些情况,牛缺草和《新花日报》驻运河记者站站长王培经常沟通。
王培要求牛缺草注意对这些新闻线索的培植、培养、培育;
县委、县政府一有新举措,新闻一旦培养成熟,他就来和牛缺草一起,立即采访报道。
例如,包正和他的一班人狠抓计划生育——
1997年3月上旬,有四十七名因计生工作未达标的乡镇领导作了检讨;
大力度调整干部——
1997年3月中旬,新提拔四十三名,纵向、横向、换岗交流六十四名,转入非领导职务序列副科级以上干部一百九十七名;
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乡镇长助理——
1997年7月上旬,来自周边三县和本县的最小年龄二十一岁、平均年龄二十七点三岁,包括七名女性在内的七十五名乡镇长助理全部上岗;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在二百五十件立案中,涉及副科级以上干部三十五件,给予二百三十四人党纪处分,
同时调专人配合省、市纪委和检察机关查出了七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重大违纪违法案件,
如此等等,稿件不仅在《新花日报》以及《运河日报》刊登,有几篇还在《人民日报》刊登。
1997年3月初,包正在一次会议上讲,乡镇事业单位超编严重,我们精兵简政力度要大。
牛缺草向王培通电话,王培要求牛缺草密切关注县委、县政府接着做了什么。
之后的全县精兵简政动员会、乡镇精兵简政动真格情况,牛缺草都及时地向王培作了通报。
1997年6月初,王培来到沂北,找到牛缺草说——
“沂北县乡镇事业单位精兵简政的新闻啊,被我们培养成熟了,现在陪我跑相关乡镇和县人事局。”
上级新闻单位来人,县委宣传部接待陪同,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王培常来常往,谢绝所有领导陪同,说只要牛缺草陪同就行了。
牛缺草受宠若惊,获益匪浅,受益终身。
部里好事者套用广告词“省优、部优、葛优”,说牛缺草是“吃陪、玩陪、王培”。
因牛缺草只谋稿件不谋人,在部里地位非常低,找牛缺草的人也受尽窝囊气。
那天一见面,王培就对牛缺草认真地说:
“1997年度啊,我国有三大新闻线索——
“一是党的十五大秋天召开;
“二是香港七月一日正式回归;
“三是今天我和牛缺草终于通上电话了……”
原来,今早上班时,牛缺草在部里参加天天读报会议。
王培在运河市区打新闻科、宣传科公用电话,没人接;
接着打部长室电话,没人接;
接着打冯杈办公室电话,没人接……
“铃铃铃……”,办公室电话响了。
正在值班的古慕德按下免提,有气无力地说:“喂,哪里?”
王培王培叹了口气,说:“你好,我是《新花日报》王培……请找牛缺草听电话。”
古慕德说:“对不起得很,王站长,牛缺草在开会!”说完便挂了电话。
“铃铃铃……”办公室电话又响了。
正在看地摊小报的古慕德按下免提,又有气无力地说:“喂,哪里?”
电话里说:“我是《新花日报》王培……请你找分管新闻部长殷英接电话。”
古慕德说:“对不起得很,王站长,分管部长也在开会。”说完便又挂了电话。
“铃铃铃……”办公室电话又响了。
仍然在看地摊小报的古慕德按下免提,有气无力地说:“喂,哪里?”
电话里说:“我是《新花日报》王培……请你找沂北县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冯杈接电话。”
古慕德软了,放下手中的头版头条是《市委副书记死在电视女主播床上》的街头小报,说:“还是找牛缺草接电话吧……”
听了王培生动叙述的打电话情况,牛缺草和王培相视而笑。
白天,牛缺草陪王培到万字、白果树、大庙等三个乡镇和县人事局深入采访,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和相关资料;
晚上,在宾馆,牛缺草陪王培一起分析、归纳、整理。
王培认为,乡镇事业单位超编是一种普遍现象,清编减员已成为很多地方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不少地方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成效不大,而沂北在这方面则行动较早,收效较好。
写这篇稿子一定要有精品意识和得奖意识,大到谋篇布局、中到遣词造句、小到标点符号都要讲究。
和开明的人在一起,牛缺草很开心;
和说得来人在一起,牛缺草的思路也打得开。
首先,他们从题目开始推敲。
题目,顾名思义,标题之“目”,是眼睛。
按一般思维,该消息的题目应是《沂北乡镇事业单位清编减员力度大》,如此,显然是大路货题目。
而易之以《沂北乡镇“消肿”下猛药》,形象、生动、准确。
同时,再配之以《两千七百三十七名超编、借用人员被分流、清退,每年可节支一千万元》的副标题,相得益彰。
其次,他们从结构开始推敲。
万字和白果树两乡镇的例子在原稿中是先后列举的,在感到材料有“厚度”的同时,又感到事例重复,字数偏多,“面目可憎”;
去掉一个事例又感到“单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