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超级教师混都市 > 第166章 好事靠谋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政治上有了依据,全县工商企业体制改革的局势得以稳定。

    但是,另一方面情况又出现了:下岗职工一波又一波涌出工商企业的大门,又涌进县委、县政府的大门。

    1996、1997年间,下岗职工“占领”县政府大院或“包围”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常有的事情。

    工业秘书乔小东的工作性质决定他没有时间陪同牛缺草深入采访。

    那天,牛缺草拿着他的《沂北有百分之二十五的下岗职工重新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信息,深入工商企业以及县主管部门采访,时间累计达一周,然后利用礼拜天时间梳理材料写成初稿。

    和沂北工商企业改制一样,沂北下岗职工再就业没有“本本”可以参照;

    在写作中也没有现成资料可以参考,完全是县里怎么做,牛缺草就怎么写。

    要说他的“贡献”,也就是对现有情况提炼、概括。

    1998年3月27日《运河日报》头版头条刊出了牛缺草的稿子。

    当天下午,牛缺草来到县委办,共同“欣赏”着见报稿子——

    “坏事”变“好事”“好事”靠“谋事”

    ——沂北县下岗职工再就业情况调查

    牛缺草乔小东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沂北和全国各地一样,有一部分国有、集体企业富裕人员已经或即将失去原有的工作岗位,既而转岗、再就业。

    据统计,到今年初,全县工业、商业、供销、粮食、物资等五大系统已有一万五千多人下岗;

    在政府和企业的帮助下有百分之二十五的下岗职工重新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不少下岗职工摒弃等靠要思想,转变观念,自谋生路,实现了再就业。

    在调查中,我们常听到下岗或在岗职工称下岗为“坏事”,称重新上岗或自谋生路再就业为“好事”。

    那么,沂北许多职工下岗的“坏事”,是如何变成再就业的“好事”的呢?

    “坏事”变成“好事”又有什么难点和对策呢?

    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作了调查。

    一、“坏事”已变“好事”的特点

    下岗职工再就业,事关他们及其家庭的生活和生存,事关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沂北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和关心下岗职工,积极为他们的再就业创造条件,提供方便。

    主要特点有三:一是集体组织再就业。

    一方面对现有企业进行改制,启动停产、半停产企业,扩大劳动密集企业的生产规模,为职工再就业提供新的岗位。

    银花集团通过兼并,组建企业集团,以优势企业带动劣势企业,使全县四家已停产的轧花厂重新生产,三百多名下岗职工重新上岗。

    另一方面,有计划、有组织地实行劳务输出。

    去年全县输出劳务一万两千多人,大大缓解了就业压力。

    二是积极为下岗职工创造就业机会。

    商业系统投资三百三十多万元建立蓝天市场,解决了一千多人的就业问题,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下岗职工;

    物资系统利用闲置场地建立钢材市场,使本系统四百多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工商系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最优惠的政策积极帮助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私营经济。

    去年全县已有三千多下岗职工在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舞台上大显身手。

    三是引导下岗职工自谋职业并吸纳下岗职工。

    县商业局下岗职工陈德明自办糖烟酒批发站,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多家酒厂销售代理商,吸纳二十多名下岗职工重新就业。

    不少下岗职工“不找县长找市场”,在城区,修车、卖菜、蹬三轮车等各行各业中,处处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在调查中,我们感到“好事”的内涵不光是解决下岗职工“饭碗”问题,也包括极大地推动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方面,下岗职工在“铁饭碗”变成“找饭碗”后,从不理解到理解,从态度消极到积极,从等待观望到自谋出路,从再就业的辛酸和甘苦中体会到再就业来之不易,十分珍惜二次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再就业冲击的不仅是下岗职工,而是整个产业大军,包括在岗的职工,使之做好下岗的心理和技能准备,从而强化了所有职工的危机感和进取心。

    二、“坏事”难变“好事”的焦点

    根据调查,沂北大量职工下岗和部分职工失业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县大人多,劳力供给基数大、增长快,每年劳力资源以百分之八的速度增长,与有限的就业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

    二是企业效益不好,多数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造成大量职工下岗。

    商业系统原有职工四千人,下岗两千五百八十人,下岗率达百分之六十四点五。

    经委、物资、粮食、供销四大系统职工下岗率都在百分之五十以上。

    随着企业改制步伐的加快,一些企业被拍卖、租赁、承包、股份或破产后,预计今年下岗职工的人数还会上升。

    三是农村剩余劳力冲击城区职工就业岗位。

    随着大中城市清退农民工及乡镇企业效益不好、开工不足,农村劳力势必涌入城区,以工资成本低、比较易管理等特点被改制后的企业看中而争去了城里职工的“饭碗”。

    去年来,沂北再就业工作虽然作了很大努力,但全县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去年全县失业保险金只筹集了六十一万元,杯水车薪,根本无法保证职工在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和再就业需要。

    再就业难度大,原因来自方方面面。

    首先是就业机会少。

    全县没有什么优势企业,无力消化众多的下岗职工;

    停产半停产企业有的改制后虽然“枯木逢春”,但对用人很“挑剔”;

    “保吃饭”的财政一时还难以兴办为下岗职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其次是不少下岗职工观念有待更新。

    有的认为只有政府安排的才“冠冕”,有的在职业上拣肥挑瘦,还有的抱着“一全民二集体,不三不四干个体”的陈腐观念,宁愿在家待业,也不自谋职业。

    再次是多数下岗职工文化素质低。

    在下岗职工中,一般年龄大的多,年轻的少;女性多,男性少;小学、初中毕业的多,高中以上毕业的少。

    下岗无事干,有事又不能干,给再就业增加了难度。

    第四是企业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就业岗位相对减少。

    县化肥厂原有二点五吨锅炉,需要十五名工人;现在新上十吨锅炉,只用九人。

    “你们俩看什么呢?”县政研室美女主任旬小桃嚷嚷着进来了,“还两个人看一张报纸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