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她性格开朗,爽直豪放,办事精明能干。
万分可惜的是,在总理九岁那年,生母万氏因病去世,终年三十岁……
在叹息声中,尤一梅追问道:“听说总理乳名叫‘大鸾’,牛书记,这里有什么典故吗?”
牛缺草介绍说:“有啊。传说,万氏在临盆之前,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有一只鸾凤般的神鸟飞入怀中,全家人都认为这是吉兆。孩子生下来,果然眉清目秀,气宇非凡。
“祖父给孩子起了个乳名大鸾、取名恩来、字翔宇……后来,在南开读书时,总理取笔名飞飞,这些名字都和鸾凤之鸟的梦有关呢……还有,《山海经》上说,鸾是一种神鸟,‘见则天下安宁’……”
尤一梅睁大眼睛,惊异地说:“是吗,牛书记?”
在诞生地对面的粉白墙上,镶嵌着一块长方形大匾额。
匾额框子是栗壳颜色,红底上面是银白色的题词:“全党楷模”,匾额上的小字表明这是1984年10月29日时任中某中央总书记胡某邦同志来淮安瞻仰周总理故居时题写的。
这是牛缺草他们驻足细看的第三个景点。
大家都在大匾额前照相留念。
牛缺草他们驻足细看的第四个景点是院子当中的一口古井。
牛缺草打一桶水上来,水很干净。
和尤一梅等女同胞还喝了一点,说还有点甜呢。
古井旁还有两株百年榆树,树冠很大,整个院子阴凉阴凉的。
牛缺草介绍说,水井是周总理童年时期用过的,他对这口井的印象很深,1960年,在接见淮安县委负责同志时,他还深情地提起过这口井,关切地问:“我家的那口井还在吗?”
听说还在,他非常高兴,向在场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淮安的地下水位很高,吊桶上只要系上尺把长的绳子,就能把水打上来了。”
水井和榆树,寓意“饮水思源”“年年有余(榆)”“叶落归根”。因而榆树也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花小香赞叹说:“牛书记知道的真多啊。”
尤一梅则说:“以前听说‘年年有余’,和‘鱼儿’有关;听牛书记一说,还和‘榆树’有关,长见识了……”
出口处,有一株腊梅,指示牌上介绍说——
“素心腊梅,为腊梅中最名贵的品种,寒冬腊月,傲骨铮铮,纯黄的花蕊竞相绽放,色泽明亮,浓香纯正,沁人肺腑。此株腊梅,人称一品梅,花中一品;周公,官至一品;其德,人之一品。”
牛缺草轻轻地读着,随口吟诵古人诗句:“旦评人物尚雌黄,草木何妨定短长。试问清芳谁第一,腊梅花冠百花香。”
尤一梅走来了,说:“牛书记,诗兴大发啦?”
牛缺草高兴地念道:“你叫尤一梅,此处有一梅,和它合个影,美丽永相随。”
尤一梅微笑着说:“牛书记,厉害啊,出口成章。”
任美丽过来了,说:“大胆,说牛书记出口成‘脏’!牛书记说脏话了吗?”
尤一梅笑嘻嘻地说:“任主任,你耳朵也‘近视’啦。”
牛缺草念道:“你叫任美丽,此处花美丽,和它合个影,比比谁美丽。”
花小香也笑眯眯过来了,说:“牛书记啊,我呢?”
牛缺草念道:“你叫花小香,腊梅花也香,和它合个影,应当不应当?”
花小香赞叹说:“牛书记真是出口成章呢。”
牛缺草望着腊梅花说:“古典诗词中,写腊梅的多了,大家能来几句吗?我抛砖引玉……这是宋朝人李方叔的诗句——‘底处娇黄腊样梅,幽香解向晚寒开。故人未寄岭头信,先报江南春意来。’”
尤一梅夸赞说:“好一个‘先报江南春意来’啊!”
牛缺草鼓励说:“尤一梅,来一首。”
尤一梅笑着说:“你不要说,我还真能来一首,我爸爸教我家小海子的,宋朝黄庭坚的,题目叫《从张仲谋乞腊梅》——‘君闻寺后野梅发,香密染成宫样黄。不似折来遮老眼,欲知春色到钱塘。’”
牛缺草赞叹说:“好,‘欲知春色到钱塘’,不简单。”
花小香笑着说:“什么‘不简单’啊?牛书记你说尤一梅这株‘野梅’不简单吗……我家孩子也会哟,牛书记,你听,也是宋朝人的,郑刚中,题名就叫《腊梅》——‘缟衣仙子变新装,浅染春前一样黄。不肯皎然争腊雪,只将孤艳付幽香。’”
牛缺草啧啧称赞,说:“‘只将孤艳付幽香’,也不简单呀!任主任,你呢?”
任美丽笑笑说:“我想好啦,还是我小时候爸爸教我的哩。是元朝人吴永斋的,题目是《腊梅》——‘惹得西湖处士疑,如何颜色到鹅儿。清香全与江梅似,只欠横斜照水枝。’”
牛缺草夸赞说:“不错嘛,‘清香全与江梅似,只欠横斜照水枝’……大家都不错。”
尤一梅感叹地说:“哎呀,真是‘跟好人学好人,跟大仙学跳神’啊,牛书记文雅,我们也沾光啦……牛书记,再来一首总结吧。”
牛缺草大喜过望,说:“好呀。有一次,一个姓旬的秀才送给宋朝大诗人陆游十枝腊梅,非常奇特,陆游写了这样一首七律——
“‘与梅同谱又同时,我为评香似更奇。痛饮便判千目醉,清狂顿减十年衰。色疑初割蜂脾蜜,影欲平欺鹤膝枝。插向宝壶尤未称,合将金屋贮幽姿。’”
三人鼓掌,说“太有才啦”。
王玉人一直站在一边,迷惑地说:“什么‘太有才啦’,我怎么一句也听不懂啊?”
到午后一点多了,牛缺草他们饿了,便到饭馆吃饭。
王玉人提醒牛缺草:“牛书记,马部长说,中饭每人不要超过十块钱。”
牛缺草撇撇嘴,众人摇摇头。
在等饭吃时,任美丽追问:“牛书记,周总理什么时候离开淮安的啊?”
牛缺草思考着说:“十二岁的时候……总理的四伯父周贻庚,在东北奉天工作。1910年春天,四伯父派人接总理去东北读书的。四伯父在天津和东北奉天等地供职,他对总理生活和思想转变起着关键作用。”
饭后,来到周总理纪念馆前。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