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新生代农民儿女的故事 > 第138章 哈尼族姑娘王芳,大山里的苦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苦刺花礼赞

    在我们云南,有一种花,无论高山,还是平地,人们都能看见它。

    当山沟里的溪水,还清凌凌地覆着一层层薄冰,路旁的草尖上,还铺满白晶晶的寒霜,乡村的世界里,一丛丛,一片片的藤状灌木,在冬日里,在寒风中,悄悄的,坦然的,自然的,呈现一片片绿叶,绽放鲜花朵朵……

    这种花,这种迎着寒气,不待春回大地,就复苏,就盛放的花,就是苦刺花。

    蓦然间,苦刺花,就开遍了沟沟壑壑,开遍了山涧小路,开遍了田间地头。

    于是,残冬不那么肃杀了,乡寨不那么黯然了,山岗不那么荒凉了……

    山村世界,遍山遍野,都是白茫茫的苦刺花。

    苦刺花,无论是天寒,还是地冻,都会如期开放。不管天有多干,地有多旱,苦刺花绝不会误了花期。不管生长的地方土壤是多么贫瘠,苦刺花绝不因为环境的恶劣而屈服。即便冰天雪地,或是峭壁悬崖,苦刺花,都含苞怒放。

    苦刺花很苦,有刺,所以叫苦刺花。花骨朵有米粒大,白色的小花瓣,黄色的细花蕊,开花时散发淡淡的清香,?很是淡雅。

    冬天的山谷,田野,遍地是枯败的草木;只有苦刺花漫山开放。

    苦刺花,花朵堆在纤纤细细的枝条上,层层叠叠,白茫茫一片。绿油油的小碎叶,水灵灵地缀在花丛中,在寒风中飘飘洒洒,风姿妩媚,让冬天的山野,沉浸在弥漫的花海气息里。

    苦刺花貌不惊人,可一身是宝,花可以吃,是相当绿色的健康蔬菜,叶子嫩枝可以喂猪,吃过苦刺花的猪肉特别鲜嫩,枝条老干是甘蔗的好肥料,埋过苦刺花的地里长出的甘蔗相当甜。

    苦刺花生命力很强,割掉老枝会很快发出新条,来年就会开花。

    在雨雪漫天的冬季,满山遍地是残枝败叶,只有簇簇盛开的苦刺花,一堆堆,一串串,迎风怒放。

    瞧,小姑娘,大嫂大婶,正背着竹篓,采摘苦刺花呢!

    采下的花,可以卖,可以自己吃。苦刺花,是人们饭桌上的一道美味。

    我见过许许多多的花,我喜欢许许多多的花;但这满山的苦刺花,却是我看过的,最璀璨,最朴素的花,她既给我以春天的兴奋与鼓舞,又让我在寒冷的冬天,暖意盈怀。

    白里泛青,花开的时候花蕊带一点点淡黄,极是雅致,风韵。

    寒风无惧,冬霜无忧,只要一缕阳光,只要溪流轻唱,只要微风悠扬,无问春冬,绽放绚烂。

    苦刺花的品格,正如乡村里的妇女,不论少女,还是大嫂大婶,总在平凡中,在艰苦中,呈现着美丽,体现着生命的价值。

    也许,苦刺花的形状显得平凡,朵儿小,形态并不使人惊魂,既无牡丹花的高雅,也无兰花的悠香,但它是精神和力量的化身,它的一身都是宝。

    家乡的初春,风依旧呼呼地刮,寒冷而刺骨,大地仍然一片枯黄,苦刺花却在这样干燥的季节里活力四射,迎春绽放,随着春风翩翩起舞。

    虽然,苦刺花不像迎春花一样出名,也没有迷人的芳香;但在空气干燥,水分缺失的情况下,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

    苦刺花让我,想到了那些在艰苦环境中生活、磨炼的农村妇女。越是艰苦,越是困难,越显现出她们惊人的,力争上游的毅力,热爱生活的精神……

    苦刺花土生土长,无所需求,默默的,无私的奉献。

    我喜爱苦刺花的平凡!我喜爱苦刺花的朴素!我喜爱苦刺花的顽强!

    我的朋友,哈尼族姑娘王芳,她就是我身边的苦刺花。

    正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出生于元江那诺乡锅底村的王芳,她就是一朵哈尼风韵的苦刺花。

    这朵哈尼花,她的命运,她的经历,她的品性,正像哈尼山寨村前村后,山岗峡谷里随处可见的苦刺花:

    既素雅郁香,又坚韧顽强。既历经寒霜,又默默奉献。

    王芳,出生在横断山脉山寨里一户极普通的哈尼人家。

    这里,绵延大山,村村寨寨,百里内外,几乎都是哈尼人家。

    千百年来,哈尼人就生活在这片片大山里,他们山腰筑寨,山坡垦田。

    哈尼人的田地,是一片片弯弯曲曲的山坡梯田,在高山,在山腰,在峡谷,小块小块,弯弯曲曲,土地十分贫瘠,田埂窄小坎坷,村民耕作,很是艰辛,粮食产量不高,村民境况不好。

    王芳家所在的山寨,既古老,又简陋。住房,不是茅草搭建的“土掌房”,就是土墙灰瓦或石块垒就的石台房,人畜共处,房顶晒物堆物。

    村里,不是东一堆猪屎,就是西一堆牛粪。老母鸡刨一地的灰尘,看家狗汪汪狂叫。房里,苍蝇飞上飞下,老鼠跑出跑进……

    青山秀丽,灌木环绕的村庄,人居却显得枯朽而苍凉。

    村寨里的哈尼人,几百年来,少有人上过学堂而识文断字,许多人,甚至听不懂汉语,不会说汉话。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哈尼人可以上学读书了,人们不是读初中,就是上小学,年轻的哈尼人,汉语能说能写了。

    可是,长久以来,热爱大山的哈尼人,他们的生活,依然在大山里。男人们,不是扛着犁去犁田,就是缩在房屋里,油煎一碗水田里捉到的鳝鱼,吸着水烟,喝着焖锅酒,妇女们,不是在水田插秧,山中放牧,就是头顶竹篓,去采摘苦刺花;或者,也蜷缩在房屋里,陪男人喝上两口焖锅酒。

    条件差是差,生活苦是苦,但哈尼人,天性乐观,十分会享受生活。

    当夜色降临,山寨的场地上,篝火熊熊,能歌善舞的哈尼人,聚在一起,弹起三弦四弦,吹起巴乌、笛子、葫芦笙……

    欢乐地跳起“三弦舞”、“拍手舞”、“扇子舞”……

    舞姿健美,节奏明快,气氛浓烈,呈现浓厚的民族特色。

    王芳,她就是在这种浓郁的哈尼生活中长大,身上洋溢着浓浓的哈尼气息。

    转眼之间,十五岁,读完初中的王芳,已经是寨子里有名的美少女。

    她高挑,一米七的身材,在一群哈尼姑娘中,显得鹤立群鸡。她骨架硬朗,一看,就是那种在劳动中锻炼而出的结实。

    她的五官,清奇而别致,脸上凸显着哈尼人独有的风韵风情。她眉毛厚重如蚕,双眼又大又火辣,眼神像燃起熊熊烈火,野火;浑身既散发着犷野,又饱含着深情,很容易烧灼男人的心,勾去男人的魂魄。

    她高挺的鼻梁下,是阔而厚的嘴唇,红艳生香,性感十足,充满魅力。

    十里八乡,王芳的相貌,令姐妹羡慕,令小伙子垂涎。

    八十年代,山村改革了,分田到户了,寨子里的家务事,田地里的农活,越来越少了,村民们,不再受生产队拘束,可以自由自在地去外面找事做了。

    此时,商品经济的风,像飓风一样,吹遍大山深处的每一个角落,掀动着村村寨寨的每一个哈尼人。

    山林里的鸟,向外飞;山寨里的小伙子,小姑娘,走出山寨,走出大山,奔向大大小小的城市。

    【作者题外话】:我赞美苦剌花,虽平凡,但顽强,把美好呈现。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