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新生代农民儿女的故事 > 第177章 乡村水井,清澈时光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我站立在田野河岸,脚下的水泥路面,光洁明亮,河里杂草丛生,废弃物散发着恶臭,田野呈现凌乱与荒芜……

    这不由地让我,让我回忆起我的乡村,那清清的河流,那一眼一眼的井水,那清澈的时光。

    现代人太娇气,还是现在的水,不再是纯净的水?

    人们喝的水,不是桶装水,就是瓶装水。家里装的自来水,尽管流出白花花的水,可是,竟然少有人喝了。

    哦!河流不再清澈,井水不再清澈,井里的水,村民们早就不喝了!

    这使我,使我不由地怀念起家乡昔日的井水,沟渠水,河水……

    昔日的水,小河小沟里的水,随便用手捧起就喝,尤其是村中井里的水:又清澈,又清甜。

    曾经,在我的家乡玉溪,有许多许多水井。有的水井很著名,有的水井很古老,有的水井里的水很是清甜。

    可以说,在玉溪,在八十年代前,玉溪的每一个村庄,都有一口,两口水井。

    玉溪不少的村庄,村名甚至因井名而来。听听:冯井村,李井村,马井村,谢井村,朱井村……不胜枚举!

    水井,对昔日的玉溪人,真是太重要了,村里人的饮用水,都得靠井水。

    玉溪,是高原上的美丽坝子,可是,自古缺水。特别是旧时代,没有水库,雨季是水患,旱季水如油。人们的饮用水,只有靠深挖地下取水。

    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水井里的水,就是人们赖于生存的源泉。

    可是,并不是每一个地方,每一个村庄的地下,都可以深挖到清洁能饮的水。有的村庄,挖遍每一寸土地,都找不到可用的水源。

    找到水源的地方,就是宝地。所以,我们的祖先,一旦找到好的水源,就用石砖精心砌制,细细保护。

    乡村的“水井”,是乡村的灵魂!是乡村的宝贝!

    昔日,村里的人们,家家户户,都要到井里取水。人们用特制的,带铁链铁勾的扁担,担起铁皮做的水桶,一担一担的水,一大早,就要担回家,直到把家里的大储水罐——大青瓷瓦盆盛满,准备好一家人全天的用水。

    有时,一家人,要担几次水呢!

    水井旁,是一个村中,最热闹,最欢乐的地方。不夸张地说,水井旁,是一个村面容的缩影。

    外地人,到水井旁一看,就可以略知这个村的生活状况。要找村里人,到水井旁一看,一打听,就可以找到。村里的人,没有不到水井来的。

    我外婆家——冯井村那眼水井,很深沉,很古老,水清澈而甜爽。围砌的石壁上,人们打水的痕迹磨得光滑而明亮。不大的,用水泥铺成的地板上,到处是洗菜,洗衣的人。村民们边洗边聊,脸上荡漾着欢颜。

    我所在的村子,是一个找不到水源的地方。常言道:“蔡官营,挑着尿罐游半营。”曾经,村里人吃水,要到周边的村里去挑。

    七十年代,村里人才行动起来,从村外一里多的地方,把水引到村里,一个村两个生产队,一队,二队,两口井——两口清甜的水井。

    从此,村里的人,不用再去外村挑水了。

    村中的水井,正处于村子的中央,正处在队里的公房旁。水井四周,用水泥石块,砌得整洁干净。有洗刷衣裤的石台,有可坐可蹲的平地。排水的沟渠,把流淌的水引到水田里。

    每天一大早,水井旁就有赶来挑水的人,家家户户,你挑我挑,络绎不绝。空中,传着打水的叮咚声,巷道里,传着踢踏的脚步声。

    中午,艳阳灿烂,许多小媳妇,拿来衣物,在水井旁洗,人们叽叽喳喳,欢声笑语。

    夜晚,天上的月光不够亮,队里公房墙上的大灯,把井旁照得明亮。

    井旁,有人在忙洗衣洗菜,有人在闲聊,小朋友们,跑来跑去。

    村民们一天的生活,一天的快乐,都在水井旁呈现。而我,在晒场上跑了一身热,一脸汗,回到家里,抄起大水瓢,瓢满水,大口大口喝起。

    哈哈哈,我一次喝两大瓢水呢!

    朋友们,今天,在村里再也见不到水井了,再也闻不到水井旁那种淳朴的,浓浓的乡村气息……

    不知什么时候,不知何方妖魔作祟?

    现在井水不能喝了!小河小沟里的水更不能喝了!

    我怀念那些清澈的井水!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