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铁血浪子 > 第303章 大清公使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支武林高手和太医院御医组成的专家队伍赶到了兰州,对小五爷展开了救治,经过了大半月努力,最后结果是保住了小五爷一条左臂、一只右眼。右臂因为筋骨断裂时日太久,已经残疾;右腿经过治疗以后,也恢复了知觉,但是目前明显不能用力。侥幸的是,经过一个月调理,身心慢慢恢复了正常,加上五脏六腑损伤不严重,神智也一直清醒着呢,顽强的毅力之下,顽强的小五爷终于站了起来,并迫切要求返回京师。

    四月份的大选大比加上了另外一个优先进行的内容:童生考试选拔。因为其中有出国进修名额,所以资格审查中加了一条:是否同意出国留学。也因为这一条款,报名参考的人数比之往年少了很多,经过各省推荐和考选,到了京师只有不足千人参加了最后的考核。还好,半数多符合了进入朝廷新式大学堂附属小学段、中学段学习条件。经过了三个月学习,尤其是外语学习之后,六十多名符合条件的少年被送到了欧美国家,作为第二批留洋学子出国深造。

    作为带队奔赴米利坚国,同时兼任大清帝国驻美公使的陈兰彬,在主要外事活动结束,并且特别了解了第一批十三名留学生的近况之后,特意赶到麻省,看望了正在此地读书的三位最早被教会人士带到米利坚的容闳等人,将定亲王亲笔书信交给了他们。

    首先说这陈兰彬公使。晚清大臣、学者,首任中国驻美公使。不同于旧有历史上的1853中进士,1872以留学监督身份率领第一批留学生30人赴美。1878年以太常寺卿身份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等国。回国后历任兵部、礼部侍郎及会试阅卷大臣等职。晚年回归故里编订府县志,研究史籍等。

    因中国第一位留学生容闳上书派遣留学生得到批准,1870年,陈在曾国藩的推荐下,以太常寺正卿衔被任命为留美学生委员,会同副委员容闳制定了留学章程,并且自1872年开始陆续选派幼童四批共120名赴美学习,并于是年八月被任命为留学生监督,与副监督容闳亲率领第一批留美学童三十人赴美,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批官派留美学生。不少留学生因此成才,成为了近代中国名流好有用人才,比如著名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外家教、政治家伍廷芳、唐绍仪等人。

    驻留美国期间正值美西等国大肆殖民侵略中南美洲,并且掳掠华工的时期,陈兰斌被任命为专使到中美洲实地调查了解华工的生活困境,尤其是被欺骗、强掳至此,并吃不饱,遭受鞭打、欺凌,甚至残杀的悲惨遭遇,向朝廷写了奏章。促成了当时的清朝政府向英法美提起公诉,最后得益于陈兰斌等实地调查了解,华工的证人证词,迫使多个列强国家支持了清朝的公诉,迫使西国政府承认改善华工地位和待遇,使华工处境得到了改善,赢得了华工的崇敬和爱戴,撰联赞颂曰:“感德永难忘身经九万里重洋济人苦海;奇功真不朽手订十六条和约出我生天”。

    在古巴独立纪念碑上,有文字记录华人华工在古巴独立中:“无一人逃亡,无一人投降!”的事实,充分肯定了华工为当地所做的重大贡献,无论是开发建设,还是在独立运动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回头说世事有变,历史变迁。如今的陈公使作为第二批留美学生领队,还肩负着一个重要使命,那就是探视早已驻留在美国,接收系统学习的容闳等人。

    容闳广东香山县人,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社会活动家。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因为清政府实行禁止外国传教士活动的政策,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前,西方传教士只好采取其他手段,比如兴办医院和学校,以此吸引生活困难无着的人家,或者流民,无依无靠少年入教。鸦片战前,事实上的殖民地澳门自然成为了西方传教士的大本营。并为贫穷人家兴办一些医院和学校,以吸引人入教。葡占澳门,自然成为传教的大本营。

    1835年,七岁的容闳跟随父亲来到澳门,进入附设于伦敦妇女会女校的马礼逊纪念学校学习。1842年,由于香港被割让给英国,故马礼逊纪念学校迁往香港,容闳亦随迁香港继续学习。1847年初,勃朗校长夫妇因病返美,同时带了三名中国学童容闳、黄宽、黄胜三人前往美国学习。到达纽约后,进入麻省的孟松预备学校学习,1850年考入耶鲁学院,成为了第一名就读耶鲁名校的中国人。1854年以优异的成绩从耶鲁大学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不久之后就回到了国内,最早出任广州美国公使馆职员,后又曾经任职香港高等审判厅、上海海关等处,也曾经从事过商行生意活动等,总之在最初的事业中作为美国国籍,华人身份的容闳并没有得到器重,当然也由于清朝的保守是无用武之地的主要阻碍,但是当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洋务运动开展,一直到维新运动如火如荼,再到辛亥革命时代,容闳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某些发展契机。

    天平天国定都天京,容闳的近代化思想有了希望,因此冒险进入了天京。在会见太平天国后期主要领导人,干王洪仁?时,提出了组织良好军队、设立武备学堂,尤其成立海军学校,建立高效有为政府,颁定近代教育制度等七条建议。同时,容闳表态说,如果天国政府能够采纳他的建议,他本人愿意效命太平天国。可惜当时的太平天国正处于被围困时期,军事形势和政治形势都不可能给与容闳施展抱负的条件,容闳最后只有失望而去。

    后来,容闳接触曾国藩,并且受其委托为筹建江南制造局赴美采购机器,一年后所购百多种机器运回国内,成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洋务企业江南制造总局的主要设备。曾国藩保举容闳以五品候补同知衔,出任江苏巡抚丁日昌的译员。后来又采纳容闳的建议,在江南制造总局内设立学校,培养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同治九年,容闳又向曾国藩提议公派学生赴美留学。曾国藩认为可行,奏报清廷获准,并推荐陈兰彬、容闳分任幼童出洋肄业局正、副委员,开始了在东南沿海的招生,并且决定从同治十年至十三年的四年间,每年派出30名生源赴美留学。

    洋务运动破产,失望之极之下,容闳侨居美国数载,一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消息传来,致使他坐卧不安,焦灼担忧国内形势。回国之后提出了一系列治国兴邦建议,比如设立国家银行,修筑铁路等等,结果都没有获得成功,直到维新变法运动失败,逃出北京,避居上海。

    广州起义,众人提议容闳为革命成功之后的大总统,结果遭到了他的拒绝,并且一力主张拥护孙中山先生为领袖,自己努力做一些联络革命志士,筹划款项,训练军队的工作,并邀请孙中山先生赴美会商,全力支持革命。

    辛亥革命成功,身居美国的容闳异常高兴,并写信祝贺,并提出不少合理化主张建议,孙中山先生也写信请他回国担任重要职务,只可惜容闳当时重病已经难以远行颠簸,并与当年四月病逝于美国

    综合而言,容闳可是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做出了毕生努力:冒险推动天平天国实行近代化改革;积极投身洋务运动并促成了近代中国第一家机器厂江南制造总局;促成并亲自参与了近代第一批留学生事业;参与维新变法;投身辛亥革命。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历史时刻,无处不在容闳的身影,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