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为表彰林大人殊功,彰显爱国敬业大臣的楷模,定亲王带领部分文武大臣昼夜兼程奔赴福州,亲自主持了大人的葬礼,并题写祭文墓志铭等。又将朝廷谕令,以及万两纹银交到了林家人之手,以资助其家庭生活开销。同时还明确规定地方政府负责了林大人故居的维修,墓地的建设保护等工作,可以说尽最大可能的处理了林大人身后事宜。
诸事安排妥当,问及林大人临终遗言,尤其听说大人死前指天高呼“星斗南”的传闻,林公子也不得其意。后来据说有人不断推测,得出了似乎不很确切的两个版本的解说。
一个传闻是:林大人主政广州的时候疝气旧病发作,大商人,曾经与洋人勾结的伍豪官极力建议林大人延请西医治疗。开始的时候,大人很是忌讳洋医生,更不会放下架子到洋人的医馆无看病,但是病魔折腾之下,只好以伍豪官代替自己向当时的洋医生“新豆栏洋医局”的伯驾为他开具药方子。伯驾拒绝了林大人的要求,并且解说一番西医治疗的原理,要求他亲自到医馆进行诊治手术,起初遭到了林大人回绝。
再后来,林大人发现了洋医生为同样犯有疝气的病人绑扎的疝气带,加上疝气折磨难耐,竟然托人之名,绑上了疝气带,果然觉得有效果,据说曾经回信致谢伯驾。
最后竟然托他人名义绑上了疝气带,并回复伯驾,说道疝气带的好处。
疝气带带来的好处,使得林大人接受了洋医生治疗,然后不久就因病而死,而且死前还大泻不止,林大人是否怀疑是新豆栏的洋医生给自己下了药,毒害自己呢?因为福建话“星斗南”与“新豆栏”是同音。
在名臣张之洞看来,林大人之死的确有些疑惑。他的疑虑在侄子张祖继的《拜林则徐小像》中有:“为谢金人罢李纲,英姿想见?重洋,伤心新豆阑犹在,竟死奸民一寸香。”后面注释曰:“‘新豆阑’广东要地,林公临殁连呼之,人讹为星斗南。孝达公(张之洞)莅此,始悟其语,恐世不知,告予记之。”那意思是:林大人死前三呼“星斗兰”是人们误解了他的本意“新豆栏”的奸人害了他的性命,后来张之洞大人主事广东才领悟了其中含义,嘱咐诗人记下来,并且示之后人。
也因此,当年林大人曾经聘用过十三行厨师郑发,而林大人怀疑被这些人串通起来毒害自己,故临死醒悟过来,大呼“新豆栏”而气绝身亡,也成为了一种版本。而且后人多数信任林大人是被洋人买通的汉奸所毒死的。
另有版本说,林大人被遣戍伊犁时候,了解了西北的鄂罗斯的威胁,而恰恰此国与大清边疆线上万里,既在星斗之北,常有对我星斗之南的野心,不得不引人关注。林公经常夜观天象,忧虑北方敌寇威胁,常忧虑在心。据说后进之学向林公请教治国方略,林公明确表示:“英易与耳,终为中国患者,其鄂罗斯乎!”那意思是说,英夷好对付,因为他们离着我国十万八千里,真正打起来那可占不到便宜的,而真正对我国威胁巨大的,应该是鄂人。又因为中俄之间在四五十年代没有什么大的冲突,时人也就忘记了它的存在,它对我西北疆域的觊觎,这就更加让林公担忧,故而临死之际都在警示人们,不忘西北威胁。
现如今物是人非,定亲王自然没有忘记列强对我疆域的威胁,因而励精图治,先发制人,解决了不少原本历史上让国人痛心的国土沦丧,洋货肆虐,大量赔款等不公正待遇,反而在很多方面超越了不少传统列强,比如疆域安定,比如机器生产,比如外贸昌盛,比如海军实力强大等等。但是却也没有忘记对于宵小阴谋手段的怀疑,因而借着此次东南之行,倒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多亏了十年布局,尤其广州地区的明暗实力,可是没人能够比林小子更加强大了,短期之内就搜捕了数十名内外奸邪,经过审讯自然得到了不少有用的情报,其中也有迹象,有人曾经串通过要谋害林大人,只是限于实力不够强大没能成功而已。
广州将军衙门,刘延平对于突然出现的定亲王倒也没怎么很是感到意外。但是听过了王爷的指令,却是很有些意外,愣了一会谨慎问道:“大帅真的决定要这么做?”
定王肯定的点点头,慢悠悠说道:“此事只有在这里最好推广,换做其他地方可是不合时宜的,因为广州是当今天朝最为开放和发达的地区,与外国人接触也多,平民百姓可是见惯了蓝眼睛,花白头发的洋人的,新政不会引起大的轰动和反对。以此为基础,这些政令可以在总结经验教训之后,慢慢推广到其他沿海地区,进而深入内陆才行。”
刘延平虽然是旧举子出身,但是为官十多年先是崇拜定亲王的文公武略,并被折服,以学生身份求教与定王;又被委以重任,驻守定亲王最早的军事后勤基地深蓝,可见亲王的信任和重用。期间刘延平不负重托,既守好了这块最重要的基地,同时也更加接触了洋务,通晓了不少绝大多数官吏没有接触过的现代技术和管理知识,思想更加开明。又因为他的身边围绕着的都是定王的亲信,对于定王那可是奉为天神一般,定王的命令更是从来不打折扣的。但是关于扩大开放规模和范围,允许洋人在中国土地上设立厂矿企业这个问题,还是很有顾虑的,尤其顾虑其他人不理解,不接受。经过定王仔细解说,这才很痛快答应,提前做好准备,到时候一力赞成大帅提议。
因为新任两广总督林汝州丁忧期间,经过调查并征求意见,定亲王力主提拔了原广东巡抚徐广金为两广总督。因为不太熟知其人,定亲王还是做了一些功课的,通过了解得知此人也算是一位能臣干吏,廉洁爱民,开眼看世界的人物。尤其是对于他在任期间的外交事务,联合广州民众抵御英夷进入广州城内,想尽办法维护民众利益,敢于直面列强威胁,那是从心底里赞赏的。
根据历史评价,这位徐大人的确廉洁爱民。在任榆林知府的时候,因头年霜早欠收,经他申请,准许借给老百姓种籽和口粮,没想到,百姓不买账,竟然很少人去领取,调查后才得知百姓对于官府的借机盘剥手段很是顾虑,为此亲自下到乡里承诺,绝不少给一粒粮食,等来年也绝不加价收取借贷的粮食,这才解除了百姓顾虑。后来调任皖南,据说他离开榆林时,民生向好,“野无饿殍”,百姓称颂。
又说他敢于担当,尽心地方。在任职苏北的时候,因为海州等地水灾严重,水利工程耗费巨大,多任官吏都消极应对,只有他到任之后,进行了详细调研,并且说明了长此以往的巨大危害,力主下大力气整修水利。不久后调任两广,遇到曾经苏北的部下,还不忘打听此地水患治理情况。
徐大人也是一个清廉爱民的官员,在榆林当知府时,为救济灾民,把自己的“养廉”钱都捐了出来;到广东任职,得知河南受灾,马上把积蓄的五万两银子捐给河南灾民,如此一来,自己倒是没了多少存货,因而到了两湖任上,因为镇压太平天国不力而被革职抄家,竟然没抄到什么金银财宝。而晚年致仕回到家乡,住的是茅草屋,吃的是百家粮,靠着亲朋好友接济来生活,为此曾作诗自嘲:“分俸重捞张内相,赐金还靠柏中丞。祗今疲茶烦亲故,差说长风海上乘。”
最让后人赞赏的,还是徐大人任职广东时候,在外交事务方面表现出来的气节和大义凛然,护国爱民情操,堪为民族英雄,为后人敬仰。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