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父亲作为村里的青壮年整天在山里开地。
分地的时候父亲说,这个地现在分开了种,早早晚晚还得合起来种。
当时这样的话,很明显是不符时代的潮流的,但是将这句话往后推三十年再看,这句话是相当具有前瞻性的。
分地在当时的的确确有利于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但是等到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过度分散不利于农业实行大规模机械作业。
所以父亲的话是有前瞻性的,但是父亲的观点在具有前瞻性,也不可能脱离时代的束缚,父亲关于农业分而必合的观点很可能来源于西方国家的一些具体的实例,例如美国等国家的农作物经济带等。
父亲每天早上吃过早饭,带着一支笛子和午饭上山,开山用的工具都是直接放在山上的。
闲暇之余吹上一段,或许这谈不上多么潇洒快活,可是往前推三千年,伯牙、子期大概也就如此吧。
可是父亲没有伯牙那么好运,没遇上了想子期一样才华横溢的子期。
当时的天很蓝,松树很多,荒草迷漫,在贫瘠中种出粮食,在荒芜中种出希望,这或许是父亲那代人身上最值得敬佩的地方。
那一年,我们家种了好多的地瓜,父亲说,那一年地里全是晒的地瓜干。我想父亲望向地里的时候眼里一定闪现着希望的光芒,有了粮食,有了生计才能谈得上其他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享受。
这一年,我七岁,父亲送我去上一年级。记得当时开证明,搞证件,麻烦了一大圈之后,老师还是不同意。
下半年出生的不够七周岁,学校不要。父亲好话说了一大通,终究没有敌得过学校的规矩和制度,我被父亲用凤凰牌的大梁自行车又带了回去。
我准备了一天的“岳阳楼记”,打算拿出来一鸣惊人,终究是落空了。我不知道父亲这么急着把我送进学校是出于什么的考量,但是我却清楚的记得那天我好高兴啊,不用去上课了。
第二年,父亲在新开垦的土地上种起了果树,当然,这不是父亲的创意,这是全村上上都在搞的事情。
在山上种果树比种粮食作物好的多,北方地区雨水较少,在山上种农作物没有灌溉水源,果树需要的水就比较少而且方便,其次还能保持山上的水,可畏一举多得。
板栗树一个春天载满了整个吴圣村,漫山的果树苗,像一个个守卫边疆的卫士,守护着一份希望,守望着田野,守望着故事和远方。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