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河庄梦情 > 第364章 :人有旦夕祸与福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363章:人有旦夕祸与福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

    这个卢东柳,原本是泽西省湖阳县县城的一位富商。世世代代在县城中经营面粉生意,积累了万贯家产,生活过的有滋有味。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就在卢东柳在湖阳县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时,日寇来了。自从日寇占领了武汉后,就从来没有停止对周边地区的侵扰。去年春,日寇突然袭击了泽西省湖阳县。猝不及防的湖阳县守军,闻敌军而丧胆,没有怎么抵抗,就让日寇破城而入。结果,可想而知,日寇在城中烧杀淫掠肆虐了十几日,就这样,一举占领了湖阳县。

    城中百姓是死的死,伤的伤,没有伤亡的,纷纷趁着夜间,从湖阳县的城墙排水洞中逃出城外向北面的江北省冶州地区逃亡。

    卢家家大业大,在湖阳县有房产和商铺生意,看到城中居民纷纷逃散,也想逃走。无奈,老爷子舍不下这些财产。卢东柳只好将此产业贱卖,但是,兵荒马乱的,一时无法脱手。就这样,一拖就是大半年!

    就在去年秋天,日寇委托的伪军狗腿子,前来催收苛捐杂税。征出的税款,比自己的房产还要多。卢家老爷子上前与汉奸理论,让人家一脚给踹翻在地,抬回家后不久,就一命呜呼上了西天。

    这件事,让卢东柳深刻地认识到,如果继续在湖阳县待下去,不但保不住自己的祖业,而且有可能家破人亡。于是乎,他含泪舍弃了祖宅和商铺产业,带上细软家财,连夜拖家携口逃出了湖阳县。

    走出湖阳县城后,卢东柳与其他难民一样,由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巨商富贾变成了一个流离颠沛的无业游民。这让他内心生出了无限悲凉!国破家何在?当了流民后,终于体会到了亡国奴的滋味!

    就在他万念俱灰的时候,他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自己的姐夫??董立仁。

    这个董立仁,原本是湖阳县乡下的一个穷书生。二十多岁的人了,依然是光棍一条。他认定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谷满仓的人生信条。不愿放下读书人的架子,整日背着一个破包裹,游走于湖阳县城,替别人书写状纸和书信、对联勉强度日。

    如果遇到有钱人家请他当个私塾先生,他也可以住进豪门大户,去教那些小孩子读书认字。他当然是趋之若鹜,欣然接受。

    正是这样,有一年冬天,在街上摆摊写字的他,由于天气寒冷,没有生意,一连几天,他都是仅仅依靠一碗新米粥勉强维持体能。终于,撑不过去了,他只好放下自己那可怜的尊严,去一户人家讨点儿吃的。结果,到了人家门口,他犹豫了,就是不敢伸手去叫人家的门。

    就这样,傻傻地站立在人家门口,缩着头,耸着肩,心情复杂地望着那朱红的大门。谁曾想,站了没有多久,饥寒交迫的他,眼前一黑,双腿一软,一下子晕倒在人家门口。他的头,正好撞击在人家的大门上。

    这家的下人,听到响声,便打开了屋门,看到了已经气若游丝的董立仁。这位下人,不敢擅自做主,但是,又不忍心看着一条生命活活地冻死。于是,他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将董立仁搀扶进屋门内。

    然后,他慌慌张张地跑进大院,禀报了卢东柳的老爷子。谁知,卢老爷子,根本不为所动,不但不愿收留这个穷书生,反而将这个下人给臭骂了一通,让他赶紧将这个穷书生给扔得远远的。

    就在这个下人回到门口,准备将董立仁重新拖出屋门时,卢东柳的母亲出现了。这位仁慈的老妇人,动了恻隐之心,她制止了这位下人,让他将这个穷书生背进柴房里,先暖和暖和身子,如果醒了给他灌口热汤。

    谁知,董立仁福大命大,有了火,有了热汤,很快便苏醒过来。他告诉卢老夫人,自己不是一个要饭的叫花子,而是一个饱读圣贤书的书生。

    这让卢老夫人大喜过望!因为,她和卢老爷子,世代为商,钱财多得是,就是识字不多,为此常被人耻笑!于是,他们原指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多读书,将来考取个一官半职。谁知,自己祖坟上没有那根灵验草,不管自己如何费尽心思,他们的三个孩子都不是那块读书的料,读过十余年,依然是糊涂蛋一个!这让他们大失所望,从今往后,对读书人总是高看一眼。

    可能是他们的诚心打动了上苍,虽然自己的三个孩子都没能读太多书,但是,他们的儿子卢东柳的儿子,生下来好像都与书结了缘似的。这个小东西,在周岁时抓阄,竟然对算盘和银元不屑一顾,直奔印章而去。这让一家人高兴地合不拢嘴,直夸卢东柳的儿子有出息,将来要改门缝了,不再经商,而是读书做大官!

    所以,卢老爷子自从有了小孙子后,将手上的所有生意全都推到儿子卢东柳身上,自己做了甩手掌柜。一心扑在小孙子的教育上!给他买来了许多识字的书,专门请了私塾先生,当小孙子的启蒙老师。就在他一两岁牙牙学语时,就开始了启蒙教育。给他背诵唐诗宋词元曲什么的,让他学说三字经百家姓这些经典读物。

    结果,搞得小孙子烦不胜烦,对读书像躲瘟神一样,唯恐避之不及。卢老爷子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揠苗助长的错误行径,反而责骂人家私塾先生,说人家是死脑筋,不会教书,结果辞退了一个又一个,直到最后,他卢家即便愿意出多少钱,也没有人愿意再来教他小孙子学习了!

    就这样,过了将近大半年,这可愁坏了卢老先生和卢老妇人两个人。

    谁知,这个董立仁竟然这样误打误撞进了老卢家,大家说,卢老夫人听到董立仁说,自己是个饱读诗书的书生后,能不高兴吗?

    这个卢老夫人,赶紧踮着小脚,领着董立仁去了客堂,拜见了卢老爷子。

    当时,卢老爷子正在太师椅上坐着喝茶暖身,一看到老婆子领着那个穷叫花子进来,立刻火冒三丈,怒吼道:“你难道没有听到,我不是说让你们将他赶出去吗?怎么?竟然领进家门了!你当我的话是耳旁风了!”

    “老头子!你是不知道呀!这位先生,不是叫花子,他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书生。由于饥寒交迫,才晕倒在咱家门口的!”卢老夫人赶紧笑着解释道

    “什么?书生?他会教书吗?”卢老先生顿时转怒为喜,双眼放光地问道。

    “不错!他确实是个读书人!我已经看过他的包裹了!”卢老夫人附在他的耳旁悄声说道。

    卢老爷子一拍桌子,“嚯”的一下站起身来,大声叫嚷着:“哦!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呀!想不到,我老卢家,竟然有人主动投奔过来来教我的小孙子!给先生上茶!”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