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河庄梦情 > 第998章 :赊县皿镇备战忙(二更)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997章:赊县皿镇备战忙

    果不其然,刘铁告诉白满仓,他猜的没错!在他离开榆阳镇的这一天多的时间里,关县的井上师团一丁点儿动静也没有!看来,这个井上老贼,正在蓄积力量,以便突然发动下一次攻击!

    日寇休整这几天,白满仓和刘铁也是丝毫不敢松懈!赶紧实施当天晚上制定的防御举措!因为他们知道,日寇给他们提供的准备时间不会很多!

    关能到了赊县,立刻视察了冶西军所有的防御工事和城防设施。另外,让战士们火速加固赊县破损的城墙,并将那些笨重的火炮集中安置在日寇必经的赊县西门城楼,北城楼和南城楼也适当地保留了三门,东城门则一门也不再设置。

    因为关能认为,我军火炮数量极为有限,如果分散布置,势必会让东门的火炮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与其这样,还不如赌一把,将东门的火炮全部调集于西门,来有效打击日寇!毕竟西门外的大马路,是日寇主力部队南下冶州的必经之路!即便是他们不攻城,还是要走的!总不能飞过去!

    然后就是在关县通往赊县的大马路上,离赊县还有一里地的地方,连夜挖出深六米宽六米的壕沟,以此来阻断日寇战车的通行!在壕沟的南面,靠近赊县一侧,开挖出战壕,战壕的两侧分别挖出一个半圆形的火力掩体,让大家支上重机枪和轻机枪以及步枪,射击敌人。

    这样,关能就把赊县的防御工事向着赊县的外围推进了一里地,大大地增加了赊县的安全性!也让赊县的兵力配置更科学了!

    不然,像先前那样,张况将冶西军的四个团全部集中于赊县城中,如果日寇集中飞机来轰炸,必定会损失惨重!如果用坦克来攻城,我们再多的人,也是无能为力的!随后,关能让冶西军的两个团走出赊县,布置在战壕的东西两侧,时刻做好迎击鬼子的准备。另外两个团,一个镇守西城门,另外一个团去镇守北东南三个城门。自己则带领着105团的余勇将士,寸步不离战壕,日夜坚守在战壕掩体里。就连吃饭也是换班轮替。

    对于这一点,关能还是吸取了前几天在关县遭遇的困境,方才决定如此排兵布阵的。因为赊县的西侧正好紧邻着山前岗丘区,那里低山岗层出不穷,一个接一个,山岗上密布着树木和荆棘灌丛。如今已经是农历的三月初,山岗上很多树木已经长出了鹅黄的嫩叶,密密麻麻将岗丘区重新披上了绿装!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温的回暖,叶片长得很快,一天一个样,不需要三五天,就会让叶片由小到大,颜色由鹅黄变新绿,进而是浓绿!那里将是伏兵的最佳地方!

    赊县的北侧,东侧,一直到肖芬山的山麓,虽然岗丘不多,比较稀疏,但是就在关能修建战壕的地方,就有一个不小不大的岗丘,足足有六七十米高,分布一个团的兵力也是绰绰有余的!

    说完了关能的赊县布防,下面我再给大家说说岳明和戚天在皿镇的情况。皿镇是冶州手工业比较发达的经济重镇。

    依山面水恰好坐落在岗丘区与南部平原区的交汇处。它背靠一个大岗丘,南临素江河流,北侧的河岸上到处是烧制陶瓷的高岭土,镇民正是从那里开采陶土用来烧制陶器和瓷器的。可能大家还记得,大饥荒时期,赊县和白沙镇、杏林镇的人,不少都蜂拥到皿镇来采挖观音土用来充饥,结果造成了身体浮肿,腹痛腹胀,大便干结,死了不少人。

    皿镇由于经济比较发达,交通也是四通八达。从这里一路向北,就可以到达赊县,再往北就可以到达关县山口。从这里向南,跨过素江桥,一路向南,便可以到达冶南的甘县,继续向南,便可以进入泽西省境内,东南行便可以到达华中的中心城池武汉。

    在第四次冶州保卫战的时候,村上近冈的旅团,侵占冶州城后,兵败冶北*镇,便是一路南下到了白沙镇,被我军包围多日,然后伺机突围,向东进入岗丘地区,原本想着,抄近道到达皿镇,随后强渡素江,一路南下,回到武汉。结果,在白满仓的指挥下,所有旅团余兵皆被消灭在岗丘深处,连到达皿镇的机会都没有。

    当然了,在皿镇跨过素江后,一路向西,沿素江南岸,也可以到达杏林镇,然后过素江桥也可以抵达冶州城南城门。

    皿镇的南北交通如此重要,它的东西交通也是很便利。从皿镇一直向东,就可以进入肖芬山腹地。所以,皿镇是扼守肖芬山山区要道的重要驿站。从皿镇一路西行再稍向南拐,沿素江便可到达冶州城的东北城门和东城门。如果继续向西沿冶州城城墙西行,还可以到达冶州北城门。

    因此,皿镇的地理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是关县山口前往冶州城的大马路的必经之路!白满仓正是依据这一点,才断定,日寇两个步兵师团一定会走关县??赊县??皿镇??冶州城这条道路的!

    岳明和戚天是107师两员老将,善于打阵地战。所以,白满仓才让他们俩到达皿镇,在皿镇北侧,大马路上设置战壕,借此来阻滞日寇进军冶州城。

    岳明和戚天到达皿镇后,两人商议,要将阵地设置在皿镇北侧的两个岗丘之间,凭借着两个高地充当阻击日寇的天然阵地。然后在岗丘之间的大马路前方,开挖出深达六七米,宽七八米的壕沟。以此来阻挡日寇的装甲战车挺进。

    岳明的101团负责壕沟南侧马路东侧的山头,戚天的102团负责壕沟南侧马路西侧的山头,以此形成一个阻击日寇的阵地。

    对于皿镇,他们没有安排自己的兵力,而是让皿镇的保安队负责。因为他们断定,不管日寇从皿镇南行还是西行,都必须经过他们的阵地。这里排兵布阵,再合适不过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