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说起皇太子执政,其实并不是很突然,毕竟威廉一世身体在1887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些不好的。而已经做了十几年的皇太子同,自然要在第一时间,接手威廉一世的工作。不过因为俾斯麦的能力实在是很强,所以这个皇太子的存在感,并不是像名号这么强烈。
而这一次威廉一世病重,皇太子自然也要走上前台,而且霍亨索伦王朝一向是单传,所以最后德意志皇帝的位置,自然也用不着多想。
只是对于这位太子,俾斯麦表示自己并不是很喜欢,因为腓特烈三世的脾气,可不是像威廉一世那么好说话。而且对于俾斯麦的一些铁血性的政策,腓特烈三世并不是很赞同。两者最大的分歧,就是对于殖民地的太度,腓特烈三世觉得殖民地还是有用的,所以政策也是要有。
以前有着威廉一切的压制,俾斯麦还不敢太过到专政,但随着头上的大山消失了,俾斯麦玩得更加的决了,直接解散了议会,然后拉起了自己的一套班子。而更加让两者矛盾的是,俾斯麦主张首相不在场的时候,臣子是不可以向皇帝汇报相关的工作的。
嗯,俾斯麦这样的做法,似乎跟明朝的丞相差不多,几乎就是丞相把持着朝政。而随着不好的消息一天比一天多,俾斯麦也开始为自己主班着想了。因为自己与腓特烈三世不和,所以俾斯麦不管是出于国家,还是出于自身的考量,一些事情,都必须要做的。
而俾斯麦这样的做法,腓特烈三世因为要处理父亲的事情,所以现在也顾不上这些。但是未来的威廉二世,却是对于俾斯麦的帮法,心里是一个十二分的不满意。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反正在历史上,这两人根本就合不来,简直就是敌人,争吵几乎是每时每刻。
说真的,俾斯麦绝对是一个好首相,为了德国的崛起,他付出了很多。但他也同样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总想着德国会按着自己的设想,几乎没有差别的往前行。历史上有这么一段话,说如果俾斯麦还在的,威廉二切也不会出动一战,但事实却不完全是这样。如果没有俾斯麦的努力,德国也没有发动一战的实力,而且发动一战,似乎并不是德国,反而是海峡对面的英国。
这绝对不是黑英国人,这是有着前科的,曾经的法兰西帝国是怎么死的,英国人可是占了很大的成份的。如果说德国发动一战,只是威廉二世自大的话,估计他会被气死。如果没有英国人的苦苦相逼,德国会如此嘛。如果英国的经济再好一点,政客们还有一点良心的话,也不会把德国坚立为英国的仇敌。或者这样说吧,英国为了转移国家内部的矛盾,只好找一个看似乎实力不错,但又软弱的国家来欺负了。
在选来选去之后,强硬的威廉二世,简直就是一个一点就炸的火药桶,这样的好靶子,英国怎么会放过呢。而就算是德国暴起,不是还有法国与俄国嘛,反正隔着整个海峡,德国也攻不下英国人本土。英国人只要隔岸观火,就可以直接解决欧洲大陆的两大敌人,太美了。
英国人想得很美好,而且计划也按英国人所想的那么进行,但是最后的结果呢,却是被远在大西洋西岸的美国,给摘走了最大的桃子。虽然说一战的之中的美国,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但作为一片自由的土地,饱受战火的有钱人,自然会选择安全的美国呢!
说到自由这个问题,对于军舰的售卖,在现在这个时间,却是世界军火市场最后的自由。虽然在止之后,军舰的购买没有减少,反而会增加很多,但在之后的时间里,购买军舰其实会跟着很多政治条件。换一句来说,现在只要你有钱,个人都可以购买军舰。但是过了1888年这个时间点后,没有足够的政治条件,鬼才会卖你给军舰。
而在1888的年后,北洋除了没有经费外,其实英德两国也开出了不少的条件,那时候的李鸿章根本就不敢答应。要知道在北洋之前的时间,满清可是向英国购买了一支舰队,但英国人却是想控制这支舰队,所以才没有之后的。而在1888年后,各种政治条件的加压之下,北洋即便是有钱,也不敢去买这些带着非常高的政治条件的军舰。而只想着卖钱的智利军舰,就成为了清日两国争夺的目标。
在经过各种挑拨,各种离间之后,南美的四国,终于掉进了黄埔的坑里面。巴西觉得自己的身份还是不错的,几个小国之前,就敢玩这种铁甲舰,自己怎么能不表示一下呢。所以向着现在欧洲最好的造舰国家,巴西向英国订购了两艘二等铁甲舰,表示一下自己的存在感。巴西有了表示之后,智利自然也是松了口,表示自己可以考虑购买两艘军舰,但是买谁的,这个还要考虑一下。
军备竞赛嘛,自然是你买了,我肯定也要买了。与智利有着岛屿纠纷的阿根廷,看到智利居然要加强自己的海军,而且还是在已经有了两铁甲舰的前掉下,居然还要再买两艘,阿根廷表示不能怂,你买我也买。所以与巴西一起,向着英订购了两艘二等铁甲舰。即便巴西与阿根廷都选择了买军舰,智利也就不再犹豫了,转头就向黄埔订了两艘黄埔级。然后随后跟进的坡利维亚与秘鲁,那两艘订单也逃不了。
有了四艘二等战列舰的订单在手,英国人终于可以赚点钱了。要是再没有订单的话,估计英国人的经济就会到一些影响了。知道满清已经被黄埔给收拾得差不多了,日本也被黄埔给压制着,即便是购买军舰,也不敢买太多。至于有钱的美国,虽然自身的实力不怎么样,但美国人没有足够他们发挥的敌人嘛。自身有着完整的工业体系,其实也用不着向外面购买军舰,所以美国人的钱不好赚。
而欧洲的其他国家,西班牙已经老了,所以买军舰的事情,就这样吧。而法国比较专心到小型军舰的建造,而这些小军舰的利润不高,英国人也看不上。而且这些小军舰,其实就是拿来对付英国人,英国人脑袋抽了,才会帮法国人造军舰。
不过在另外的一件事情上,英国人的脑袋的确是被抽了,因为英国人居然放出消息,可为德国人建造军舰。而且其建造的规模与舰型,都会是现在最先进的。即便是德国要英国的柯林伍德级,英国人也愿意提供现役的军舰,哪怕是才下水,还没有服役的军舰也是可以的。
这英国人是吃错药了吗?当然不是,与外界所知君权级与不屈号被撞沉的不同,等着不屈号与君权号的所有被俘人员回国后,英国人发现,不管是君权级,还是最新的柯林伍德级,在黄埔级的面前,都只是无用的渣渣而已。而已经下水的君权级,再加上船上已经摆满的柯林伍德级,英国人心里非常的不爽,这些才建成,或者还没有建成的军舰,居然没有一个是能打的。
而现在英国海军的预算,已经在这一次的造舰计划之中,花得差不多了。想要上马新的军舰,设计的问题并不是很大,但问题是没有钱,无法将最新的军舰送上船台。本着将无用的废物,在合适的时机,卖一个好价钱的想法,英国就盯上了德国人。与法国不同,英法在军舰上的竞赛,可是一开始的时候,双方都是各不相让,反正大家的技术水平都差不多。所以法国人对于君权级,柯林伍德级的认知,也就是那个样子而已,直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但是德国就不同了,因为德国之前的军舰,还在现有排水量最大的军舰,就是英国人给建的。
而德国人自建的萨克森级,英国人表示这东西是一艘军舰,这根本就是一个水泥工厂嘛,那纤细的四根烟烟囱,真是非常的状观。硬加的重要的是,这艘排水量不小的铁甲舰,居然只装备了6门260mm火炮,这么细玩意是要打谁?
英国人看不上萨克林级,德国人自己也是看不上,不过德国的建舰水平有限,军舰设计的实力也是有限的,所以能造出萨克森级,其实也是不错的。至于卖给满清的定远镇远,虽然战力比萨克森级高了不少,但其真实的水平,并没有在战场上得到检验,所以还不作标准。
英国这种表面真诚,实则不知道是倒什么坏水的做法,直接就让威廉二世跳了起来。哦,为什么会是威廉二世呢,因为他的老爸,就只在坐了99天的皇位之后,就因为病去逝了,这就有些无奈了。还没有完成执政教育的威廉二世,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与俾斯麦对着干。你不是没有殖民地政策吗?我偏要造军舰,就是为了保护殖民地。你不是觉得你不在的时候,臣了不能向自己汇报工作吗,那我就直接另起一套班子,跟人对着干又能怎么样。心智不是很成熟的威廉二世,其本质还是一个中二的少年,非要与俾斯麦对着干。
那行威廉二世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肯定是有的,至少德意志的权力,重新回到了威廉二世的手里。帝国的一切,不再是不受控制的往某些方面发展,至于帝国防守力量的发展,不仅仅只是无限里的投入到地军之中。要知道俾斯麦对于海军没有多少好感,而对于陆军的发展,也仅仅是扩军而已。至于战术的革新,这个就比较抱歉了,因为俾斯麦注意的帐面上陆军的总人数。
所以这两人对着干的结果,就是陆军的发展,不再不受控制的只增加数量,质量这一块因为数量的原因,反而会有所提高。而威廉二世很喜欢海军,甚至被其他人称为,德意志的海军,其实就是威廉二世的玩具。这种说法当然是错的,但威廉二世对于海军的喜欢,这个可以肯定的。加大对海军的投入,这个在某一程度上来说,其实并不是坏事。一艘军舰的建造,最终整个流程下来,其过程会产生非常多收益。而这种收益,除了经济上的,还有就是威廉二世终于有向他效忠的海军军官了。
为什么威廉二世要与俾斯麦对着干,很简单的一原因,就是陆军的军官,绝大多数,都是俾斯麦的人。换一句来说,威廉二世基本指挥不动这些陆军。想想这样的情况下,帝国陆军居然只听宰相的命令,那么德意志皇帝这个位置,还真的有必要存在吗?除了这一点,威廉二世对着干,其实还有一个小小的原因,那不是在其祖父与父亲的墓志铭上,威廉二世想加上德国皇帝,却是被俾斯麦反对,最后只能说是德意志皇帝。虽然只是两字之差,但是其地区,那就想差太远了,一个是德国的皇帝,而另一个,却只是德意志人民的皇帝。
德国是以联邦制的国家,虽然威廉一世成为了皇帝,但其他联邦的军队,并不受威廉一世的控制,换一种说法,威廉一世只是一个类似于武林盟主的身份而已。想要直接控制这些联邦,到少在威廉一世这个时代,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俾斯麦反对。
那么好外这么多,那威廉二世与俾斯麦对着干的坏处呢,只要一条就够了,那就是俾斯麦一派的人,基本上也会反对威廉二世。虽然不能明着将威廉二世拖下来,但对于威廉二世想掌握德国的陆军,这个就让威廉二世基本上无法下手了。
怎么样,欧洲陆上最强战力的德国,内部居然有这么多的矛盾,没有想到吧。而之前能打赢法国人,并不是能说明德国有多强,而是说明法国能有多弱。而与德国一样,英国人内部,同样有着非常多的矛盾,比如对于布尔人要怎么处理,英国内部其实也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意见。也正是因为这样,当第二次布尔战争爆发的时候,英国人对于战争的投入,就变成了一点点的挤牙膏。
而最终的结果,自然也就不言而谕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