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聊斋拾遗集 > 第121章 出使蜀国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郑灵儿和罗伟出使蜀国的前夕,?王为他们举行了浓重的送行晚宴,为了表示对蜀国国王的敬重,?王安排了同行的随从数人,给蜀国国王送去晾晒的野生兽肉和茶叶,早在先王的时候,?国早就学会茶叶的种植采摘和制造技术。对于两国文化的交流,这还只是一个简短的开始,以后还要在更多文化方面多做交流。听了郑灵儿的介绍,?王决定用兴建从?国通往蜀国的道路,同时还要连接东边巴国的通道,只是现在和巴国还没有文化交往,但是在?王看来,朝中像郑灵儿这样的外交人员大有人在,和巴国的交流也近在咫尺。

    郑灵儿出使蜀国的时候,?国的臣民送行到西门两公里的地方。直到看到身影的消失,这些送行的人才回到城里。

    看着?国一天天的发展壮大,人们的生后逐步的得到改善,荒芜的森林已有许多开垦了出来,或是农田,或是茶山,或是搭建了饲养野兽的圈棚。

    当郑秋看到这一切的时候,心中大有不快。这一日,他早早的来到朝中,参加早朝。这一切在?王看来,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沉迷酒色的三弟今天终于来到了朝中,似乎他已经改变了,既然改变了,就会为?国尽献力量。

    开朝的时候,?王满心欢喜的对着满朝文武宣告,郑秋出山,现在?国正要大力抓教育,郑秋的回归无疑是对?国莫大的帮助。

    可是郑秋却说:“好好的一个国家,森林被砍伐了,还从大江里修一条运河,把水引到我?国来,万一上游发了大水,我整个?王城不都要受到牵连。”

    郑平低声的说:“三弟,不可无礼,新建这条水渠,是为我?国灌溉农田和养鱼所用。并不时你说的要淹没我们的王城,要是你说的那样,我们岂不是自寻灭亡吗,只是你玩耍的时间太长了,不明白罢了。”

    “是啊!三弟,你二哥所说的是啊,我们国家要逐步改善原来的农耕面貌,成为一个集农业,渔业,畜牧业及军事强国。虽然我们现在和蜀国是友邦,但是我们国家的周围还有比我们更加强大的国家,北方的国家说不定比我们还要富强。”

    郑秋听了,觉得无话可说,在满朝文武看来,现在?国所有的建设,都是为了?国的人民,郑秋只有说:“我知道,我的堕落让你们大家都看不起我,我留下来也会成为你们的眼中钉,会成为你们的绊脚石,我还是要像王妹一样出使他国,我也到蜀国吧,在哪里学习技术,也为我?国出点力。”

    ?王说:“三弟有这样的想法,实属不易,我准了,王妹在那边,你过去了多少也有些照应。”

    其实郑秋的目的可能并不是去学习一个什么技术,他恐怕还有其他的目的出使蜀国吧。因为他要在?国占据一席之地,,现在看来,已经不大可能了。就连早些时候二哥的叛逆心理早已归顺。

    对于郑秋的这个要求,是会得到满足的,但是他出使蜀国的时候,没有得到像郑灵儿那样被人们欢送,他只是带了几个随从,但是有?王的通关文碟,到了蜀国还有熟悉蜀国文化的郑灵儿,应该很多事情都会顺理成章。

    ?王城外的水塘如期完工,顺着水渠引来的水潺潺的流到了水塘里。紧接着,按照?王的吩咐,?王城周围渔业的居民送来了活鱼,放到了鱼塘里面。这是放归的希望。

    ?王让王小波记录下这件事情,在鱼塘的旁边,树立一块石碑,铭文记录下来,并载册保存。

    现在放归鱼塘的鱼,等一段时间长大了,自然就看到了成效,然后全国的人都可以效仿。只是饲养野兽变为家畜的想法还没有得到实现。

    其实,早在郑灵儿说出这种想法的时候,住在?王城外的赵四和水牛,已经在一次围猎一头野猪的时候,把那野猪死死的围进了陷阱,经过一番周折,才把那野猪制服,早在那个时候,他们就有这种想法。后来在山上搭建了圈舍,将那野猪养了起来。赵四和水牛把猎获的野猪,圈养不久就生下了一群小猪仔。

    ?王听到后,太好奇了,他要去参观这家早就建立起来的野兽饲养场。

    赵四听说?王要来,高兴的不亦乐乎,准备了好酒好菜。?王参观了赵四的野兽饲养场,高兴的赞许说:“如果还可以饲养其他的野兽就更好啊。”

    赵四说:“想过,就怕追究责任,有些猛兽如果圈养不严,出来伤人,可是要杀头的,所以不高表露出来。”

    ?王说:“要是你早些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支持,只是后来郑灵儿告诉我这个想法的时候,我觉得可行,不想你早在她之前就这么做了。”

    面对?王如此大的支持,赵四相信,自己会饲养更多的野兽,再把他们加以驯化。

    冬天过去。春天很快来临。

    春天的时候,郑灵儿传来信件,说是养蚕种植桑树的时节快要到了,要?王派些人去蜀国运送桑苗。

    整个冬天,?国人都在新建通往蜀国的道路,现在可以通过马车了。如果这次运送桑树苗的队列马车通过两国的境内,势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那将会何等的壮观。

    桑苗要在春天适时的季节栽种,蜀国距离?国路途遥远,但是现在有了一条通道,可以用马车运送,以免在运送的途中枯死。

    桑苗种上以后,当年的春天就可以养蚕了。

    自此,?国的农业,渔业和畜牧业都上了一个文明的台阶,臣民过着优雅的生活,百姓安居乐业。如果还有可能的话,还要扩张疆土。但是现在?国的文明程度还远远赶不上蜀国。要像蜀国学习和交流的地方还很多。虽然现在郑灵儿和罗伟在蜀国交流学习。但是人手远远不够。

    郑秋到了蜀国,也不知在干些什么。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