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张謇慧眼独具,预估合理,大生纱厂在光绪二十五年年底,的确盈利不少,最后竟抹去了账面上的赤字,得了纯利五万两。只是,在此之前的几个月里,纱厂一度陷入停工的危境之中,迫得人几于崩溃。
先是应对织机的维修问题。
五月间,刘坤一派专员到大生纱厂,查验织机。这套机器本是由英国赫直林登厂制造,品质倒也说得过去,但因其堆放在遍地芦席的棚仓中长达三年之久,锈坏之处甚多,光是擦锈的费用都耗去不少。
专员算了算费用,颇为踌躇,道:“只怕还要好几万两,才能修好。”
“这么多?”张謇吃了一惊。
“你道维修过的织机为何又坏了?还是因为锈迹不曾擦干净。还有一些锈迹,擦也无用,只能换。我的意思是,要添配机件,要全面整修。”
前几日纱厂投产的喜悦,登时便被这几万两银子的预算,砸得没了影儿。张謇恍觉自己的心在滴血,好容易才启齿,问出心中所忧:“这笔维修费,不知可否由……”
专员生怕张謇把这麻烦事塞给他,立马截住他的话:“这个事啊,技术我们官家可以出,人也可以指派几个来,但这维修费,只怕还要问问刘大帅的意思。”
张謇也知他很为难,遂不再说钱的事,只赔笑道:“李专员辛苦了,来喝点茶吧。”
旋后,张謇边引着专员走出车间,往公事厅走,边道:“我以为,我那两个洋师傅是很不错的,便不用朝廷派人来了。”心里暗忖道:若是派技术人员来,又是一笔费用。
专员笑道:“这也行,如蒙不弃,便由我来做些技术指导。”
“如此,张某感激不尽。”
走进公事厅,专员见墙上挂着三幅水墨写意画,画工甚见功力,随口问了一句:“状元公好雅兴啊。这是……您画的?”
“这几幅画,合称为《厂儆图》,”张謇介绍道,“这几年来,大生纱厂创办之时,不知罹受了多少艰险。后来之人,须戒之勿忘。”
李专员一一看过去,只见这三幅画,依次是《鹤芝变相》《桂杏空心》《水草藏毒》,虽然其中必然各有寓意,但又说不上来,只得道了一句:“这年头办厂不易呀!状元公激流而进,李某实在佩服。”
张謇微微一笑,李专员继续找话题:“别的不说,就说这另一半织机吧,当初,盛道和状元公各分一半,各自办厂。现下,状元公已经把厂子开起来了,而盛道那头却还没有动静。所以,我说……”
说到盛宣怀,李专员心里突然一动:盛宣怀,盛杏荪……
往那《桂杏空心》上望了一眼,李专员顿时明白过来,张謇这是在影射盛宣怀、桂嵩庆言而无信呢!
7
亏得陈琛之母相助,七万两维修费很快凑足。陈家所凑的这笔钱,也作为股本投大生纱厂里。
谁也不曾想到,当初陈维镛退股,而今他的妇子,却以这种方式再次入股。
对于这对母子二人的所求,张謇心中也颇为了然——陈家夫人是想给儿子找一位良师。这自然不是什么难事,张謇本有此意,对这个勇敢聪颖的孩子颇为喜欢。
挑了个日子,陈琛如愿以偿地,被张謇收为学生,献了敬师茶。
过了一月,织机修好了,所有厂房都可以同时启动,但经费的问题却又接踵而至。
之前生产的棉纱刚卖出去,资金还未回笼,周转困难,如今欲将产量扩大,须得买更多的棉花、柴油,只是,这流动资金又从何而来?
张謇急得挠破了头皮,为此前往上海筹资两月,再度鬻字为生。彼时,浙江试用道朱幼鸿、浙江盐务督销严小舫,听说张謇为了维持纱厂运转,想把纱厂出租三年,特意赶来与他商谈。
然而,朱幼鸿、严小舫摸准张謇迫切转租的心情,只肯出价四十三万两,生生压下七万两承租费。谈来谈去,双方不但没有谈成,还窝了一肚子气,最终一拍两散。
8
回到通州,张謇想想朱幼鸿、严小舫趁火打劫的嘴脸,心里只觉郁愤难当,铺开纸来,便画了一幅题为《幼小垂涎》的画。
公事厅里,四张《厂儆图》逐个儿挂上,看得沈燮均哭笑不得。
问清缘由,沈燮均揶揄道:“别人看见,还说状元公是个小肚鸡肠之人。”
“那倒不是。儆者,令人警醒,不犯过错。我想时刻提醒自己,办厂是如何艰难,切不可中道而废。再者,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想了想,张謇又道,“我倒不在乎别人如何看我。”
沈燮均不过跟他开个玩笑,见他一本正经地解释,遂道:“我还不知道你这人?好了,不说这个了。我要跟你说的事才是最紧要的。”
沈燮均本就年长于张謇许多,张謇也觉得老让沈燮均操心,委实过意不去,便拉着他坐在沙发上,一边倒茶一边说:“慢慢说,不急。”
“你去上海这些天,我一直在研读西方的经济专著。总算让我想到一个法子。”
“什么法子?”张謇把茶盅递给他。
“眼下,我们最大的困难,是流动资金不足,难以周转。”
“嗯。”
“不妨换个思路。织机虽多,却不用尽数投产。吃饭,且一口一口吃。”
张謇深思不言,沈燮均接着说:“我们可以先把购入的棉花纺出来,再把棉纱卖掉,价格稍低也无碍,但有薄利便可。”
“你接着说。”
“卖纱之后,便用卖纱的钱来买花。如是几番,规模便能越做越大,如滚雪球一般。”
听到这里,张謇拍案而起,大笑道:“说得好!说得好!低价卖出,虽只薄利入账,但却能把这利快点滚起来,只要能加速周转,纱厂便能活下来!”
“对!季直你能明白便好,我们既不能在资金数量上加以周转,便只能在速度上做些调整。”
“九月了……”张謇看着公事厅外渐次落下的树叶,唇边拉出一个志在必得的微笑,“棉纱的价格还会上涨,所以,我们不涨价,便已是削价出售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