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春雨——大国绅商张謇 > 第78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5)(6)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5

    “叮铃铃——”

    上课铃声响起,学生们都有序地进了教室,开始上课。

    与此同时,张謇和江谦却从走廊迈入校长办公室,打算商谈要务。

    将至冬月,冷气砭骨,江谦甫一进门,便拨了拨炉子里的炭火,以确保温暖适宜的温度。

    张謇却道:“赶紧坐下。”

    江谦应着声,随张謇坐在办公桌前。但见张謇拿起一份学生履历,道:“你看看,这个学生怎么样?”江谦忙接过履历,仔细看起来。

    通州师范学校刚开办的时候,张謇曾聘请国学大师王国维执教国文课。遗憾的是,就在光绪二十九年岁末,王国维便因事辞职。在张謇看来,国文课是一校之本,须得由才瞻学博之师来授课。考虑再三,张謇便将这个重任,交给了江谦。

    担此重任,江谦自然是用力甚勤,没多久就在讲坛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教授国文课之外,江谦还协助张謇处理校务,而后又接管了监理职务。

    到了十二月,张謇、江谦在学校停留的时间,比往日都要长,一是要准备毕业典礼,二是要从毕业生从选出一批优秀学子,以备国用。

    眼下,张謇尤为关注的,是以第一名成绩毕业的孙支厦。

    这个孩子,是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入学的。起初,他被编入本可丁班,其后又转入学校新设的测绘科、土木工科。为了这个新设的工科专业,张謇想尽办法,聘请了日籍教师宫本先生来执教。孙支厦不负厚望,跟随宫本先生认真学习系统的建筑理论和设计理念。

    今年岁末,孙支厦终于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说起孙支厦,张謇满脸都是笑意:“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个孩子不一般。”

    江谦有些好奇,遂问:“愿闻其详。”

    “我在走廊上遇到过他。那时,他方才入学,便去图书馆里借了很多书。我瞟了一眼,几乎都是建筑学方面的书。从那时起,我便知,他对建筑有兴趣。”【注1】

    “原来如此。老师真是目光如炬。”

    闻言,张謇拈须一笑,颇有几分自得之意:“我想把他推荐给陶帅,去江宁劝业道工作。先长长经验,之后才好把江苏省咨议局的建筑造出来。”

    江谦点头称是,又给他报了另外一桩喜事:“孙钺的长进也很大。这个后生,一边忙着博物苑的事,一边兼任我们通师的博物教师,学生们对他可是好评如潮!”

    张謇哈哈一笑:“起初,我还不敢用他,是你一再举荐,我才敢用他。如今看来,你这个监理也没白当。”

    说起孙钺来,张謇便更是得意了。

    说来也巧,与孙支厦一样,孙钺也是通州本地人。光绪三十年(1904)时,孙钺转入通州师范学校读书。其人在植物、动物学方面颇有天赋,且好学不倦,日籍教师木村忠治郎不止一次向张謇、江谦称赞过他。

    适时,张謇正在为师范学校规划一个公共植物园,而后再建成博物苑。听得木村忠治郎的赞语,江谦便动起了心思,建议张謇聘用孙钺为博物苑主任,为木村忠治郎协理事务。

    彼时,张謇尚有几分犹豫。因为,孙钺入学不过一年光景,尚未结业,让他担此重任,未免有些胆大了。然而,木村忠治郎的主业还是教书,若要让他分心来主持博物苑的工作,只怕会加重他的负担。

    “孙钺既是木村先生的高材生,二人自然心存默契。学生以为,尽可一试。”江谦见张謇还在犹豫,便又再进一眼。

    张謇见江谦对孙钺信任有加,最终点头应了。

    三年下来,孙钺不仅完成了学业,还为博物苑征集了大量文物,又亲自采制标本、编订动植物品目,毕业后还在师范学校兼任博物教师,讲授动物、植物科目……

    每有人提及孙钺,张謇便对他赞不绝口,就差把“孙钺吾生”这四个字写在脑门上了。

    此时此刻,江谦听得老师夸他监理做得好,心里也美滋滋的。旋后,师生二人又谈起毕业典礼的一些细节。

    不觉间,已至夜色四合,月影浮光。

    6

    “夫人,我回来了。”

    回到府中,向着徐端的牌位问候一声,张謇这才回到书房。

    徐端过世已经大半年了。作为人们口中称誉的“状元实业家”张謇的正室,徐端的身后事免不了受人关注。亲友连夜致以问候,自是必然之理,必尽之义。认识的,不认识的人,也都登门吊唁。

    死后荣光,倒也让人无憾。只是,“节哀顺变”这般话语,很难抚平张謇的心绪。

    但在通州一日,张謇回府必向徐端的牌位“报到”。一闲下来,更是不自禁地写起悼亡诗来。旁人也不好多劝。因为,写完悼亡诗后,张謇的精神便能振奋一些时日。

    久而久之,对于这种疗伤的方式,府中人也见惯不怪了。

    来到书房,张謇用过管家赵镇递来的清粥小菜,便道:“我今晚就在书房睡,还要计划几件事。告诉夫人,不必等我。”

    这个夫人,指的自是吴道?至恕P於斯?乐?螅?佩澜?獾?址稣??职鸭抑心谖窠煌懈??S胄於艘谎??獾?殖び谂?欤??谌饲槭拦剩?质且晃幌湍谥?

    赵镇应了声,退出门时帮张謇拢紧了雕花的木门。

    “咨议局,咨议局……立宪,立宪……”张謇口中喃喃,提笔便在一张演算纸上写写画画。除了咨议局的建筑,应该考虑的事还有很多。

    光绪三十一年(1905),朝廷预备立宪,并委任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次年季夏,宪政大臣回到上海。为表立宪之决心,张謇立马在上海组织商学两界公宴,还替端方等人起草了《为立宪致各省督抚电》,阐明立宪的好处,便是君权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

    放眼国内外,立宪派们改良政治的呼声如此急遽,朝廷也不好再装聋作哑,索性趁着立宪派组成趁着预备立宪公会的当头,考虑设立资政院和各省谘议局之事。

    终于,隔年,朝廷下了谕令。

    至此,张謇和汤寿潜,作为预备立宪公会的副会长,自然要多为立宪之事,多方筹谋。

    【注1】孙支厦是在1905年冬入学的。上一章中,张謇在走廊遇孙支厦的情节,属虚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