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当年8月,李升伯代表财团正式接管大生公司。
从人事任用,到管理制度,李升伯全心投入,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过去“土产土销”的思路,也被调整为对外贸易。亦因如此,发展适应外贸的细支棉,便成了产业结构中最重要的一环。
李升伯的改革,不仅获得了大生公司成员的支持,也赢得了财团的肯定。
随后,李升伯向上海银行贷款,用以发展纱厂。
张謇退居幕后,对逐渐转好的情形,默默称许。
5
民国十五年(1926),清明时节,雨纷纷。
张謇拄着拐杖,立在特莱克的墓前,良久。
当年所撰的墓表,一直有人擦拭,依然清晰无尘。
张謇对这位永远年轻的朋友,亲自主持墓祭,以寄哀思。
除了墓区,张謇又往不远处走去,那里葬着另一个故人——沈寿。
张謇在墓前久久不去,话起了一人口述、一人笔录,创作《雪?h绣谱》的往事;也说起眼下大生公司的情状。说到最后,又叹道:“照我的打算,是要以实业、教育相互为助,所以纺织学校也是依傍纱厂来建的。只可惜,这些学校都仰赖于我兴办实业公司,但外界却对此无有所助,实业公司也就举步维艰。再后来,有些学校就开不动了。雪?h,我对不住你,女红传习所,也已停止招生了。”
说罢,张謇更觉颓然,似这半生以来,所负良多,所失无算。
在沈寿目前鞠躬,滞留好一时,才踏着杏花春雨归去。
一路上,他幽幽地想,想那些江南的春雨,江南的风日。
老杜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幕春雨,但能滋润一个长夜,便是一幕最知晓情意的好雨。那么,人呢?倘能在一个时代的长夜里,滋润渴慕自由光明的心灵,是不是,也算得上是一个曾予人们以希望的人呢?
如此一想,心下便又释然几分。
6
“江昏不得月,暑盛独繁星。掠典偏难掩,摇风闪未宁。有人愁太白,无始满空青。岁已非吴越,占家莫狃轻。聚弱真成汉,沉忧独庶民。在天犹没浪,照地若为春。帝坐虚共主,农祥愿丈人。斗箕勿相笑,南北正烟尘。”
题下这首诗,已是夜阑人静之时。
回头一看,先前因照顾丈夫而疲惫不堪的妻,已经倦然入梦。
甫一入秋,便传来江岸溃堤的坏消息。张謇顾不得病体,拖着酸胀的腿,与水利工程师们一道视视察江堤。纺织事业已后继有人,但张謇还想发挥一些余热,在这水利之上。
哪知,寒气入体,回到家中,身体竟然僵得如冻肉一般,须得用热水来沃灌。
张謇终于病倒了,一病就是二十余日。
到了今日,正好是农历六月十八日,距离满月也只三天罢了。
张謇勉力起身,遥瞰天边灿亮的星子,痴痴地想,人总说月明星稀,繁星无月,不知今晚是否有奇迹。
看了半日,奇迹却并未发生,张謇念及军阀割据、治者悬虚的国情,心潮难平,遂提笔写下此诗。
此时,他大概知道,这首感时伤己的诗,会是他人生的绝唱。否则,他不会不留下只言片语……
尾声
1926年8月24日,张謇病逝于南通,享年73岁。
消息传出后,总统杜锡?,以及社会名流蔡元培、梁启超、胡适、黄炎培等人纷纷致唁。社会各界2000余人至其宅致哀,南通全城下半旗三日,各个工厂、商铺停工半日,学校也停课三天。10月29日上午,人们在公共体育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张謇的遗体于11月1日早上六时出殡,全城披挂黑纱,机关、学校、工商、军警俱派人送殡,沿路不断有人加入了送葬队伍,最后队伍达到了一万多人。他们目送着紫缎的灵柩缓缓而过……
万人空巷送一人。张謇配得上这样的哀荣。
张謇的随葬品极为简朴,只有一顶礼帽、一副眼镜、一把折扇,还有一对金属的小盒子,分别装着一粒牙齿,一束胎发。他的殓服,是大生纱厂所织的南通大布所裁制。
但是大生纱厂的危机,并没有随着张謇的离开而消失。
张謇的事业在晚年得以成功。那时的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所以他才会迫不及待地想去实现自己的诸多理想。也正因如此,张謇的事业扩张的步伐过于快速,随着纺织业、垦牧业遭到天灾人祸的打击时,他的事业也陷入了困境。
好在有一个李升伯。
张建死后,李升伯经营大生一厂总共13年。期间,张孝若、吴寄尘配合李升伯的管理,还清了张謇遗留下的800万债款,建立了张謇生前梦寐以求的天生港大电厂,引进了240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丰田织机。一举扭转了张骞时期比较封闭的市场环境,使大生纱厂平安度过了危险的时期。
正当所有人认为大生纱厂已经步入正轨时,日本人的入侵又给了纱厂毁灭性的打击。
1937年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打响。1937年8月7日,日本人的飞机炸毁了大生二厂,全城人民无比愤怒。董事会与德国人协商,共同抵制日本人。
1938年3月17日,南通沦陷。纱厂消极怠工,采取不合作的态度,令日本人束手无策。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尾声阶段,国民党派人至南通,计划将一厂、二厂、三厂迁至港台。消息传出后,纱厂全体职工举行抗议活动,一直坚持到1949年南通解放……
后记
如何评价这样一位,半生仕途不言利,半生实业为兴国的人物呢?
在中国——
梁启超曾说:“南通是我们全国公认的第一个先进城市,南通教育会和各团体是我国教育界中的先进者。.……他们价值之高,影响之大,国人共知。”
胡适亦说:“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失败的英雄。”张孝若对此深以为然:“这话确当得很,就是我父本人也承认的。因为他生平志事没实现的,何止百分之八九十,只遗留了许多实地测验的具体计划。”
当代历史学家章开沅还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很难发现另外一个人,另外一个县,能办成这么多企业、事业,而且如此深刻地改变了这个地方的经济、文化面貌。”
在国际上——
日本人驹井德三说:“张謇独居南通,拥江北之区域……所怀之理想,数十年始终一贯,表面以分头于实业交通水利之建设,里面则醉心于教育及慈善事业之学理,乃唯一主新中国之创造者,诚可谓治现今中国之良药,而非过言者。”
令人欣慰的是,南通的城市,依然保持当年“一城三镇”的基本格局,健旺的发展活力;张謇的纱厂也保留了下来,他的爱国为民的精神,更是得到了传承与发扬,一如濠南别业前,盛放如瀑的紫藤,永远生生不息。
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称张謇为“爱国企业家的典范”。
2020年11月12日下午,在江苏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展陈,了解张謇兴办实业救国、发展教育、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情况。习总书记指出,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