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海归之梦 > 第164章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放听了后,当即答应了。并告诉岳山成,要么就召开全村的村民会议,不要只开干部和党员、组长会议。

    他可不能让唐家发打破他的计划,更不能让唐家发只想一个人发财,要干必须要带着大家一起干。

    李放就如约赶到了大塘村,唐家新听了岳山成传递的李放的话,同意了召开全村村民大会。就让李放和唐家发一起在会上来讲,还特意让李放先跟大家讲。

    大塘村,有236户人家,除了5个五保户,6个老单身汉,李放让225户人家,每户认定贷款一万元。连同土地,算240万,占百分之八十的股份,樟树脚村投入60万,入股百分之二十。对于这个村,李放的计划不是当初那么大,不能按照自己村里的发展计划来。年出栏五千头土猪就行了,最多不超过六千头。

    李放把自己的计划说完后,得到的响应真的是很少,就像在小山村的反应一样的。

    他们看到铁铺公司目前的状况,很多人没有信心。只有少部分的人明白,这困难是暂时的,也相信李放,同意入股。

    然后,唐家发发言,他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说了。为了能得到村民的支持,他特意的说,自己投资四百万,占百分之八十。村里的地算百分之二十,就相当于是一百万。并郑重的说,这是把地作价一百万,不是李放说的十五万。

    他这话一说出来,全场人们都惊瞪着眼睛,随后纷纷的议论着,唐家发这是出血本了,是舍得花钱了,是真的想回来办养猪场了。

    唐家发制止大家的议论,继续发言,说年出栏两批土猪,一起是八千头。随即,他把李放的那一套说法活灵活现的运用,让大家听了,感觉到自己不投钱,一年赚猪料的钱都有几万。八千头猪,一年的猪料钱都要五六百万。每家每户分红可以拿到一万来块钱,就是万一拿不了,反正没有投资,把猪料钱赚到了,这分红是多多少少会有些的。当即纷纷的答应。只有那小部分相信李放的人不同意,却是起不了作用。

    李放看到这情况,知道自己想强求,都没有用了,就顺其自然吧。反正全乡还有那么多的村子等着自己去发展呢。这里有了唐家发投资,就让他先发展养猪场再说吧。比等、靠、要,还是要强得多。

    这时,光洋村支书杨凯峰和村长胡国力赶来找李放,请他到光洋村去办养猪场。光洋村,李放觉得那里靠近国道,正在考虑肉食加工厂,放在光洋村,还是放在街上村,就暂时没有想到去光洋村扩建养猪场的。

    李放把自己的考虑跟他们说了。

    杨凯峰就说:“办肉食加工厂也行,那什么时候办?”

    李放认真的说:“那要到明年冬天。”

    “明年冬天。那你是确定在光洋村办,还是在街上村办?”胡国力忙问。

    李放就告诉他们,自己也在考虑。

    杨凯峰就忙说:“那还是先办养猪场吧。就办一个。我们村子大,在东北角办一个养猪场。在西南角靠近国道的地方办一个肉食加工厂也行的。到时候,你把肉食加工厂放在了街上办,那就办养猪场。反正我们现在等不急了。我们村的人啊,都比小山村和大塘村的人精明,看得出,你的计划是好计划。”

    胡国力也忙劝着李放,两个人是轮流的说。

    李放还是说让他考虑两天。

    然后,李放就跟其他村的支书联系,方才明白,他们要么没有光洋村的支书和村长那么的精明,要么没有光洋村有胆有识。都说村民怕亏钱呢。就是看到现在每天就是卖不了十头猪,养那么多猪,自己卖不了那么多,卖生猪,就少赚许多钱,自然就不想入股。

    要么他们不出钱,就出地,像唐家发那样都行。

    李放就只好向光洋村发展,根据光洋村东北角那地方的情况,暂时扩建一个两千头的养猪场,一年出栏两批次,可以出栏四千头猪。一年下来,完全可以让光洋村脱贫。

    光洋村,有316户人家,五保户有15家,还有没有成家的四五十岁的老单身汗7个,就是7个户头。还没有脱贫的占百分之五十三,百分之四十七的脱贫了,也有些人家手头还比较拮据,随时会出现返贫状况。要是出现了重大疾病,那就直接返回到贫穷状况了。虽然有新农合,但是也不是全报销的。出现巨大的医疗费用,那百分之二三十,特别是到省城医院,只能报销百分之四五十,自己就要承担一半的医疗费,绝对会因病返贫。

    而且,近年来,农村的重大疾病的人家,逐年增高。让那些经济好的人家,的立即变成了贫穷户。

    李放就按照全村294户人家算入股,每人认贷款一万,连同地,占股百分之八十,铁铺公司(即樟树脚村)出资百分之二十,共同发展光洋村的养猪场。便把光洋村的养猪场,交给了刘老师和李春和杨凯峰、胡国力去负责建设。

    到了公历九月份。酒厂在九月九日正式开业生产。徐旺生特意赶回来,以原支书的身份参加村里的这一重大活动。这是街上村特意发的邀请函,是把他当以前的老支书的名义邀请的。也邀请了街上村在外工作的有身份和成就的人回来参加这个重大的活动。

    这两个多月,陈所长对徐旺生的调查情况怎么样,李放没有去打听。是听黄向新给他打过一次电话,叮嘱他,对于这起案件,要他耐心的等待,不要去问陈所长。

    他就没有去过问,明白黄向新叮嘱了,估计问题不简单了。不但是自己养猪场那一些母猪呢。

    于是,他在参加酒厂的开业仪式上,看到徐旺生的眼神,都立即感觉透着一种很阴霾的神色。从他的身上,似乎感觉到一种寒意。心里在想,自己是不是想多了?他有很可怕的一面吗?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