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郑朝阳听着乙字号的演讲,说实话,他自叹弗如。
虽然,大家都是印染行业的人,可是……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如此多的布料知识的,更不是每个人知道布料的出处的。
世代相传的印染传人,这一刻,郑朝阳被乙字号打得一败涂地,他这一下知道自己储备量的不足,也知道了自己以后需要更改什么,又需要补充什么了。,
“成布,古代还有一个常用的意思,它的意思并不是编制成布的意思,而是细腻的布。”
乙字号拿出三块布料,走向主席台,每一个主席台上的人都在用食指摩挲着布料,感受这块布料的纹理,细腻。
“很久以前,中国的土布是一种粗糙的,磨着皮肤的布料。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土布有些是葛布,有些是麻布,用的都是粗糙的植物纺织而成的布料。”
乙字号又拿出一个纹理相对较少,触感相对细致的布。
“随着人们的研究,一种细腻的布料出现,那就是蚕丝纺织成布的绸缎。何为绸缎?”
乙字号轻轻一笑,又拿出一个颜色较为深的布,交到主席台的每个人手里。
郑朝阳看着乙字号诉说布的起源,他轻咬着嘴唇,这一刻,他发现乙字号越发的文雅了,这种雅是一种腹藏百书的雅,是一种胸藏乾坤的优。
怪不得,人们都说真正的读书人,儒雅为形,优雅为根,文雅为魂。
这一刻,他看到了什么叫做文化人,什么又是读书人的风采。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绸者,夏季的旗袍或内里。满箔春蚕得茧丝,家家机杼换新衣。缎者,冬季的棉袄或背面。”
乙字号看向主席台上的专家门,继续说下去,“也许你问绸缎是不是一个东西?是的,绸缎都是都是蚕丝制成的。但是夏绸冬缎,到底是不同季节的东西,厚薄不一样,纹理不一样,触感不一样,自然对于肌肤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这一块……”乙字号又拿出三块布,这三块布郑朝阳是认识的,这是棉布!
怎么会是棉布?
郑朝阳错愕的看着乙字号,今天乙字号打算讲述纺织的起源?
“宋末元初,棉花传入中国,人们第一次知道,原来有一种东西可以用来保暖,这就是棉花。随着雪白的棉花种植成功,我们又发现棉花可以种植的地方很多,并且可以纺织成线。于是,棉线与棉布出现在了我们这一片土地上。”
“但是逐渐,我们发现了种植棉花比养蚕更简单,于是老百姓不再穿麻布,开始穿上棉布。可是,即便是棉布更流行于百姓之间,但是麻布和绸缎悠久没有消失在我们这片大陆上。只是……”
乙字号叹了口气,拿出了另外四块已经不常用的布,那就是绫、罗、绢、纱。
“我们都知道绫罗绸缎,春有绸衣,夏绫褂,秋有罗裙,冬缎袄。可是多久开始,我们的绫罗不再出现在夏秋之间?又有多久开始,我们看不到绢花与绢帕?我忘记了冠发带帽的乌纱与青纱?”
“人道是,二十弱冠,成人之后,字表心智。何为弱冠?一顶纱帽,顶天立地的是郎朗苍天,一双葛布布鞋,脚踏实地的是煌煌厚土。布不仅是布,作为布衣中国,有时候,布也传承着我的文化。而这个文化却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乙字号又拿出一块布,“而这一块,大家摸上去又是什么样的感觉?”
“这一块的感觉,比丝绸还有柔软。”
“是的,触感要更好一些。”
“为什么感觉这一块不像是人工制成的?”
“没错,这一块是机织布。我们传承多年的东西,到了清末民初的时候,我们逐渐用仪器取代了手艺。逐渐的,机织布的触感取代了人工织布的粗糙,渐渐的,绫罗绸缎仿佛都不再了,只剩下化纤布、尼龙布。”
乙字号叹息一声,看向主席台的人,“我知道今天讲述的是成布的故事,可是不知道成布这个成的意思,又如何知道布的含义呢?如果仅仅是把布当做是御寒之物,又如何知道布衣中国的那种传承呢?”
“所以,我想让在场的每个人去摸一摸,看一看,再重温人工织布的感觉,然后反思一下,我们机器织布的意义。”
乙字号话说到这里,看向郑朝阳,“而我认识了一个小兄弟,他跟我说,他可以将我的织布手艺放到机器上,进行大量的生产。在这里,我想问问这个小兄弟,如果织布放到大机器去生产,那么生产之后,我们的手艺如何保护呢?”
郑朝阳从来没想过,乙字号会在这样的场合跟自己说话,而且说的还是这样的内容。
“丙字号?”随着乙字号的一声轻唤,郑朝阳清了清喉咙走向了乙字号。
看来,这一次他即便是输,也要尽量挽回最后的颜面了。
谁让他没有赢过任何一场呢?
“谢谢乙字号。早上见到你的时候,我想的是传承手艺,将云锦、缂丝传承下去,不让好的织物消失在漫漫的历史河流里。但是……”
郑朝阳看了一眼墙上的钟表,再次看向乙字号,继续说下去,“时至中午十一点,我明白了另外一个意思,那就是一切都是大机器生产,是否还有人继承手艺,又是否手艺能够延续下去。”
“是的,这是一个争论很多的问题。大机器生产带来了质量与数量可以实现人人皆有衣服穿的梦想。可是,大机器也会让人犯懒,让人忘记了来时的路,忘记了曾经的手艺,甚至慢慢荒废了。”
郑朝阳看向乙字号,发现乙字号笑着点头,看来他说中了乙字号的心思。
“如何不荒废了手艺,又如何能够完成大机器生产。我想这是个很大的课题,或者说议题。我只是一个二十来岁的人,论资历不够,论眼界不够,论经验不够,按道理我没有置喙的机会,但既然乙字号让我来说说……”
郑朝阳继续说着自己的观点,“那么我就不自量力一把。我觉得大机器生产是必须要的,而且是必要并且重要的。乙字号提到了清末民初,我们那个时候讲究实业兴国,可是我们研究了很多种大机器生产与提高效率的办法,但是当时的中国确实没有找到一个很好地办法。后来……”
“我们决定选择一种擅长的手艺来实现大机器生产,实现中国工业化。于是我们开始生产螺丝钉,开始生产钢铁,开始试着所有与蒸汽机有关的大机器生产,试着与电力有关的大机器生产。慢慢的……电力取代了蒸汽机,而我们的工业化也日臻完善。”
郑朝阳看向每个人,他不仅是一个喜欢研究技术的男孩子,更是一个喜欢读历史的男孩子。
因为郑朝阳深刻的明白,去其历史一如灭其国魂,作为中国人,无论如何都不能丢掉身为中国人的根,这个跟就是不忘历史,不忘来时路。
因为历史记载了中国的国魂,也承载了中国人的根本。
“我们的大机器生产是提高中国效率的关键,所以,我支持大机器生产,并一直想着,将所有织布手艺实现仪器化。但是……我们不能丢掉来时的路。但是……”
郑朝阳看向乙字号,郑重而认真的说下去,“我们不能忘本!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祖传的东西,是宝贵而且珍贵的,是我们中国独一无二的,是世界绝无仅有的宝贝。丢掉老祖宗的东西,就是数典忘祖!”
“我们不能做数典忘祖的不肖子孙!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保护这些手艺,并且实现手艺传承。”
郑朝阳从自己斜背着的包里拿出一本书,这本书便是他最近在看的《上海纺织科技动态》。
“《上海纺织科技动态》这是讲述了上海市的科技发展,所有与科技有关的发展,都标志着一个大机器的进步。我想,既然大机器生产可以有这样的进步,为什么我们的手工艺不能被收录,为什么不能记载着手艺的进步呢?”
郑朝阳看向乙字号,将问题返回给乙字号。
乙字号笑起来,看来这个小伙子想赢了自己的赌约。
“记载手艺的进步?”乙字号笑起来。
“我们的祖宗留下了不少手艺进步的书,最开始是《吕氏春秋》,后来是《博物志》,再后来是《天工开物》,最后是《博物志》。我们的手艺一直记载着,也始终记载着。为什么我们不能记录下去呢?”
郑朝阳又一次反问乙字号,这是一个问题,但也是一个答案。
“一个关于织物和相关手艺的百科全书?”乙字号笑起来。
“是的,一个关于织物和相关手艺的百科全书,甚至是织物和匹配的手工及机器生产的百科全书。我相信只要详细记录着手艺的步骤,这手艺就不会丢,也不可能丢。一如……”
郑朝阳认真的看着乙字号,他即便不是纺织界出色的人,但是,他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假以时日,郑朝阳相信自己一定会成为能担当起纺织界崛起的人物。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