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也就是现在还处在夏收的末尾,要是平常日子,何母也坚决不肯一天三顿的吃的。何况中午吃了那么精细的挂面,连吃三大碗,吃的饱饱的呢。
孩子们看到还是米粥,没说什么,只是一个个嘴翘得能挂起油瓶了。
肖慧慧也知道何母过得精细,过得不精细哪能在何父把家里的钱都拿去喝酒的情况下依然把三个孩子拉扯大呢。
大闺女何计芹,在供销社当临时工,嫁了个转业在汽车厂修车的军人,生了个儿子,还准备拼个闺女呢,不经常回家。
大儿子就是何计锋,高中毕业后何母给拖了关系进了公社里的学校当老师。
二儿子就是何向阳了,何向阳本来不叫何向阳的,叫何计田,当兵报名的时候自己改了名字。
“我去大队了。”何母吃完饭对肖慧慧说。
“娘,你的脸……”。下午何母因为脸破相了都没去上工,现在脸也没有多好。
何母顿了顿,说:“不行,今晚上是周知青讲课,她讲得好,听一次都能学好多呢。”
何母说得是大队上的扫盲班,在大家下工吃完饭后去听课,现在队上的知青负责给大家扫盲,知青们是抢着来当老师的,大队里会给一份额外的补贴,也方便和村里人建立良好关系。
但村民可不太愿意来参加扫盲班,没别的,就是累了一天了,谁也不想来听知青们念天书。何况读书有啥用,知青也都上过学,还不是要来这穷山沟沟,一个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挣得粮食养活连自己都养活不过来,还要靠家里接济,有什么要向他们学习的。
大队长显然也知道自己大队里这群人的性子,强制每家每户必须出一个人来参加扫盲班,大队长这话一出,每家每户都非常配合的派人来参加扫盲班了,要不配合,大队长给你穿小鞋咋整?
何母就是被派出来的,何父下了工就是喝酒,何计锋自认为是个小学老师不屑参加这种活动,何计锋的老婆向雨以照顾孩子的理由不来,原主是初中毕业,不需要扫盲,最后的任务就落在了何母身上。
何母是认得几个字的,要不是家里穷她也上学去了,她参加扫盲班后像一块海绵一样如饥似渴的吸收着知识。
只是知青们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讲的跟天书一样,她完全听不懂,有的就讲的很简单,她一晚上就觉得自己学了很多。周知青的授课显然属于后者,因此她的课何母最喜欢,她一直也是第一个到。
“娘,我跟你一起去。”肖慧慧说。
何母十分欣喜,对肖慧慧突然有种知音的感觉,“好好好,孩子们都带上,人咋能没有知识呢,孩子们越早学习越好。”
肖慧慧她们来到大队的时候,人已经挺多的了,大多都是被家里指派过来的老婆婆,小媳妇。
但时间还挺早的,这些人都是因为周知青才来抢占前排座位的。
肖慧慧也想知道这位周知青讲课到底讲得怎么样,于是也在前排占了个座位。
肖慧慧刚坐下,来上扫盲班的人就乌泱乌泱来了,这架势,比后世教授的讲座还要热门。
周知青很快就来了,她看上去也就二十出头的样子,扎着这个时代流行的双麻花辫,个子不高,塌塌的鼻梁,配上大大的眼睛,不太和谐,但是是那种大家都会觉得非常可爱的姑娘。
“好,同学们,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字是……”她伸手从一个箱子里抽出来一张纸条。
“何春花”。她话音还未落,人群里就有一只手伸出来,站出来说“我我我,何春花是我!”
“好,这位婶子你先坐下。”周知青柔声说。
“何这个字我们都已经学过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春和花两个字。”
她从春是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讲到了春这个字是怎么来的,又延伸到了几个春的成语,最后让几个名字里带“春”的几个嫂子上黑板写了写。
她讲花也是,说了好多队里人都没见过的花,讲了四季都有什么花,又让几个嫂子说了说她们认识的花,并描述一下花的样子。再来学写花这个字。
“何春花这个名字是一个非常非常好听的名字。”
肖慧慧本来没多大热情也被调动起来了,何况是其他人。她震惊于这个比她还小的女孩的博闻强记,旁征博引,扪心自问,在后世的她都没有眼前这个女孩的能力。
“我们请何春花同志自己来写一写自己的名字。”
底下叫何春花的那位嫂子摩拳擦掌,上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了名字,底下是雷鸣般的掌声。
“谢谢,谢谢。”那位嫂子眼含热泪,对底下的人群说道。
“俺还不知道俺有那么好呢,当时俺爹随便就给俺起了个名**花,俺也就这样随便用着了,没想到花这个字可真好嘞,春夏秋冬都有花,俺现在叫花开心着嘞。”
底下又是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响在肖慧慧的心里,久久不能散去。
她深深的佩服眼前这个姑娘,她不只传道、授业、解惑,她还给人生活下去的希望,给人迎接未来的希望。
一堂课结束的很快,但肖慧慧相信来听这节课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掌握了“春”和“花”这两个字。
上完课的周娜被肖慧慧拦住了,“我认识你,你是李婶子家的二媳妇吧。”李婶子就是何母。
“那我们现在可以重新认识一下了,我叫肖学慧,周同志,你好。”她伸出了手。
“你好,我叫周娜,很高兴认识你。”她握上了肖慧慧伸出的手。
“为什么你会下乡呢?以你的学问完全可以到县城当老师。”肖慧慧忍不住发问。
周娜笑了笑,“一方面是家里只有我适合下乡,一方面是那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就是我的乐。”
肖慧慧终于体会到后世的人说六七十年代的人是最有信仰的人这句话。
她们是火热的,一燃烧就燃烧了整个时代。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