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此时三人穴道已解开,汪行指着三个人,向台下观众说道:“此三个人,没有注册姓名和身份,就随意进入王府校场行凶。已被视若叛匪,即将被打入囚车,押赴京城受审。”
此言一出,昌邑百姓指指点点议论开来。有人就说:“这三个是什么来头,没有能耐就敢出来丢人!
另一个说道:“这三人功夫确实不错,遇到像车骑将军这样的人也是倒霉!”
又有人接话说道:“倒霉!三人被抓不冤枉。本来人家公开比武,你想比武不妨报名、签个到。可是他们倚仗自己有两下子,就不知天高地厚,善自闯进校场,这不是反叛是什么?”
台下说什么的都有,没有为三人说好话的人。
汪行又说道:“此次选拔赛,是为当今皇帝选锦卫军。有志加入锦卫军的人,可以报出姓名、身份,参加选拔赛。武功卓越的人,可优先录取。”
现场有人问:“我不想加入锦卫军,可不可以参加比赛呢?”
汪行:“如果有人无意加入锦卫军,无视规定硬行参加比赛,将被视为向皇家挑衅,最终和这三人一样的下场。”
在场观众,没人再出声说话,汪行宣布选拔赛开始。
第一个出场的是一名王爷府的侍卫,而上台应战的是一名本地武士。
主持人介绍了两人姓名和身份,汪行这才知道王爷府选的侍卫也和宫中侍卫一样,一般都是本地世家大族子弟。而这次选拔赛并没有家庭条件限制。
汪行进一步了解到封建社会中,等级观念是何等严重。一个没有家庭背景的人,想要在王府或者皇室谋到侍卫职位,是不可能的事。
而这次第一个出场的就是一个贫民子弟。这个人长得身高体大,力气惊人,先后两个王府侍卫都败在他的手下。
这人名叫唐凯,是本地一户佃农,这从他的穿着打扮就能看得出来。
汪行对此人非常重视,看他和两个王府侍卫打斗,并没有用什么招式,但每一次出拳又很有章法。
所谓行家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像汪行这样经过前世特种兵训练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唐凯的动作,看似笨拙,但却实用。
第三个侍卫出场的是一名屯长,这屯长不是现在社会的村长,而是汉代军队的编制。
汉代军队,将军下有长史、司马辅助。部队又分若干部,部由部校尉和军司马率领;部下边设曲,由军候率领,五百人一曲;曲下有屯设屯长,五十人为一屯。
可见屯为最底层编制,相当于现在军队的班长或者小队长。
屯长出场果然与前两个侍卫不同,看他的出手是有些功力的人。
两人斗了近五十回合,唐凯突然变招。只见他两腿蹦跳,像一只大猩猩一样,不时引起台下观众一阵大笑。
汪行看得出来,他的蹦跳更有利于身体的灵活性,看似可笑,却内含章法。
就在场下观众,笑声还没有停下来的时候,斗场情势发生变化。
屯长一记长拳被唐凯侧身躲过,而借着侧身之际,唐凯身体左侧前倾,一肘捣在屯长右侧肩部,跟着右腿伸出,屯长身体向左前方摔出。
汪行心里暗赞,好一记肘攻。
这一场比武,又是唐凯胜出。按规定连胜三场已有资格进入下一轮决赛。
接着进行另一场初选赛。这次出场的是侍卫中一名屯长,对阵的是另一名本地武士。
屯长几个回合下来,就把那名本地武士打倒。接着又连败两名上台挑战的侍卫,连胜三场进入下一轮决赛。
汪行举办此次选拔赛,本意是看看侍卫的实战能力到底怎样。并没有想到会有本地普通武士参加。
从刚才的几场比武,他已看出,有些侍卫完全是花拳绣脚,根本当不起武人之称。
汪行分析,这些人很可能是凭着家庭背景,或者是家里打点了钱财,被管事招进来的。主要就是混个出身,或者看中王府侍卫的待遇而来的。
汪行已决定,对一些根本不具备武人资格的侍卫,不予留用。
这是对那些公子哥的生命负责,也是对皇帝负责。这样的人也就是战场上的尸体,空费钱粮,而又影响军中士气。
此时初选赛已近尾声,之所以这么快,主要是侍卫们大都不是合格武士。有的人干脆弃权,有的人上场也走不了几个回合。
侍卫中五百人进入决赛的只有一百二十人,而本地武士竟有三十人进入决赛。十个屯长,也只有四个人进入决赛。
汪行看着这些侍卫不觉有些头疼,作为屯长肯定是武功佼佼者,可是屯长竟比不上一般侍卫,更别说本地武士。
汪行想起被霍光调走的中郎将龚遂。他本来就是管王府侍卫的,与王吉相比显然在治军上相差甚远。
汪行又想到前世历史对龚遂的评价。龚遂为人忠厚,性格刚毅临难不苟,他在府内曾规劝刘贺,在府外指责傅相,援引经义,陈述祸福,以至痛哭流涕,从不阿附于人。
这样的历史人物,属下的侍卫竟然是这样的水分。汪行也搞不懂是龚遂有意这样,还是他徇私舞弊造成的。
如果徇私舞弊,那么他的忠厚、刚毅、不阿附之名又是怎样写入历史的呢。
如果是他有意这样安排就更不符合他的忠厚之称,进一步来说,不阿附又怎么被霍光所利用呢?
汪行想到,历史上关于龚遂的记载还是有水分的。可以说是霍光的权力左右了人们对一些人的评价。
而史官根据这些人的评价,把它写入历史,这就使后世历史不是那么客官、公正的具体原因。
想到此处汪行不觉,对自己际遇感到难以言说。
本来在前世自己研究的就是考古专业。这考着考着,不觉考进古人的世界,让自己亲身经历大汉的真实情况。
可以说任何一次考古发掘都没有亲身经历来得更直接、更完美。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