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 > 第128章 朱雄英:我得替父王做好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江南水患已经被修筑的堤坝拦住。

    后续问题就容易解决的多。

    剩下的只需要按部就班的来做就行了。

    解决了这个历朝历代的大难题之后。

    朱元璋的心情也连带着好了许多。

    在李善长等人造反的问题上也难得的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

    而是往京城回了一道旨意。

    让朱标自己看着办。

    此时的李善长等人在朱元璋的心里,根本就占不了哪怕万分之一的位置。

    自己还要多在江南留一段时间。

    毕竟要是洪灾只需要治水的话,自己又何必大费周章。

    另一边,李善长等人叛乱的事情终究还是引发了不小的躁动。

    虽然朱标在第一时间就严禁百姓上街。

    并且迅速的让人清理了皇宫门前的尸体。

    但是空气中弥漫的血腥味儿一时间却无法消散。

    更不要说还有这些反贼的家人们还要等待朝廷的抓捕。

    尤其是贼首李善长的儿子李祺。

    在事发之后,竟然在李府没有找到此人。

    在李善长身死之后的第一时间,朱标就褫夺了李善长的一切出身和爵位。

    所以此时的韩国公府只能被称为李府。

    而李善长早就做好了两手准备。

    事成则万事大吉,自己当皇帝,儿子当太子。

    事不成,也好给老李家留下一点血脉。

    于是在开始动手之前,李善长就把儿子送到了应天府下一个小县城。

    那里有自己早年间买的一个宅院。

    不过有无孔不入的锦衣卫帮忙。

    李祺很快就被抓到了。

    至于其余叛乱勋贵的家人更是不用说。

    金陵每天都能够看到大街上有锦衣卫锁着面色灰败的人往刑部或者应天府的方向走。

    因为锦衣卫的诏狱已经关不下了。

    只能把那些最要紧的人物关在诏狱里。

    其余的人则借调了刑部和应天府的大牢关押。

    在朱标收尾叛乱事宜的时候。

    朱镜静等人却在和朱雄英一起“密谋”一件大事。

    “雄英,这事儿真能行?”

    朱镜静作为几人当中当之无愧的老大。

    面带担忧的说道。

    朱英饶倒是个胆子大的。

    对朱镜静说道:

    “大姐,你怕什么。”

    “我就不信到时候父皇跟母后还能拿咱们怎么着。”

    朱棣忍不住给自己这个妹妹一个白眼:

    “你倒是不担心。”

    “反正到时候父皇和母后又不会拿你们怎么样。”

    说完又看了看朱雄英,

    “也不会拿雄英怎么样。”

    “完了,到时候我成替罪羊了!”

    “不行,我还是回去找我的妙云妹妹吧。”

    说完就假装要开溜。

    朱镜静听到朱棣的话。

    哼了一声说道:

    “你今天要是敢走出去这个房门。”

    “我就把你小时候的那些糗事全都告诉妙云妹子。”

    “到时候我倒要看看你怎么在他面前表现你的雄武之风。”

    “还有,你别以为我不知道,当初你是怎么把妙云妹子骗到手的。”

    朱英饶听到朱镜静的话。

    当即就燃烧起了熊熊的八卦之火:

    “大姐,你跟我说说,四哥当初是怎么把妙云姐骗到手的。”

    朱镜静转过头来。

    笑着对朱英饶说道:

    “当初啊,你四哥......”

    “大姐,错了!”

    “我错了还不行!”

    朱棣没等朱镜静说出来自己的糗事,就赶紧出声求饶。

    就朱英饶这个大嘴巴。

    今天说,明天就能够传到徐妙云的耳朵里。

    虽然两个人的感情已经好的不得了。

    但是就徐妙云那个性子,要是抓住自己的把柄,还不得吃自己一辈子。

    朱镜静原本也没有打算把这些事捅出来。

    见朱棣这么识相,骄傲的一抬下巴,像是得胜的大将军。

    朱棣本身也是带着玩闹的性质,见朱镜静放过自己,脸上也是嘿嘿一笑。

    倒是朱英饶,还以为大姐真的要说关于四哥的八卦。

    眼见听不到,气的牙痒痒。

    朱雄英这时候站出来打圆场道;

    “好了,好了。”

    “别闹了,咱们还是说正事吧。”

    听到朱雄英的话,几个人立刻停止了玩闹。

    如今朱雄英就是这些人的主心骨。

    所有人都是唯朱雄英之命是从。

    “这件事爷爷和奶奶即便是知道了。”

    “也根本不会怪咱们的。”

    “咱们又不是做什么坏事。”

    朱雄英要做的事情就是替朝廷赈济那些灾民。

    虽然江南的水患已经被治理了。

    但是今年的收成还是要受到不小的影响。

    尤其是姑苏治下的昆山县。

    以往时候都要作为泄洪地的。

    所以这个地方的百姓是真正意义上的靠天吃饭。

    一旦觉得今年会有洪灾。

    百姓们就会早早的选择不种地。

    并且外出去当流民。

    既不浪费种子,也能让自己活下来。

    久而久之,就有一些百姓不愿意回到老家受苦受难。

    长此以往,整个昆山县就荒废了下来。

    如今爷爷他们带着水泥去治水。

    自己在这里就需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那些洪泛区的后续治理事宜。

    若是以往的时候,无非就是朝廷调集粮食前往灾区。

    帮他们渡过难关。

    只是大明如今的形势和以往略有不同。

    虽然大明现在很有钱,但也仅仅只是有钱罢了。

    因为粮食的产量并没有稳步跟上。

    之前之所以没有缺粮的困扰。

    是因为朱元璋和朱标能够从占城等地买粮食回来。

    补充大明所需。

    当初和北元的国运之战,就是从占城买的粮食。

    可是随着大越和占城之间战争的展开。

    粮食产量自然而然的也受到了影响。

    因为粮食的生长是需要时间的。

    即便是占城等国的气候再适宜。

    也得要好几个月的时间。

    若是放在平时倒也没有什么。

    大明多少还是有点储备粮食的。

    江南可是出了名的鱼米之乡。

    可是偏偏这个节骨眼上汛情大爆发。

    本身的粮食产量也受到了影响。

    几个因素叠加下来,就造成了一个结果。

    那就是朝廷也没有粮食了!

    自己父王现在虽然是大明的监国。

    但是一件造反的事情就足够他头疼的了。

    更不要说还要处理其余的政务。

    所以朱雄英便想悄悄的替父王把这件事情做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