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 > 第190章 朱元璋的愤怒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若是旁人,以这两位官差的警惕性。

    绝对不会这么轻易的就开口诉苦。

    可是朱元璋这老少三人的组合。

    以及帮自己结账和请酒的献好。

    瞬间就降低了两个人的防备心。

    再加上朱元璋主动点出自己是从京城来的生意人。

    和说出京城里关于丈量土地的消息。

    又狠狠的戳中了这两个官差的痛点。

    瞬间就让这两个官差感到不吐不快。

    若论把控人心,朱元璋说是第二,天下没人敢称第一。

    两个小小的官差,还不是随手拿捏。

    几杯酒喝下去,两个官差就打开了话匣子。

    “朝廷推行一条鞭法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普通的老百姓倒还好说。”

    “官府压下去,谁也不敢诈刺。”

    “谁要是.....”

    话说一半,这个官差的脚就被同伴给踩了一下。

    说话的官差立刻就意识到自己失言了。

    这种事情自己心里明白就行了。

    轻易是不能往外说的。

    于是立刻转换话题:

    “可就是这些大户人家。”

    “仗着自己跟官府有关系。”

    “尤其是这位刘老爷,还是跟着当今圣上打天下的人。”

    “那脾气横的,谁也不敢去丈量他家的地。”

    “县令大人没法子,只能强行摊牌。”

    “我们兄弟两个算是垫背。”

    “被县令大人抓了壮丁。”

    “要不然,我们能跟一个管家低三下四的称兄道弟?”

    说完又是闷了一口闷酒。

    这些话说着倒是没什么关系。

    就算传到刘老爷的耳朵里。

    他也只会觉得是自己的权势太大,压的官府不敢出声。

    否则自己也不会说的这么放肆。

    另一个官差也是叹气道:

    “唉,谁让咱们流年不利呢。”

    “明天就去庙里上炷香。”

    “让神仙保佑那姓刘的能说动他家老爷配合咱们量地。”

    这个时候,朱雄英开口说道:

    “两位官差,这丈量土地是朝廷明发了公告的。”

    “天下谁敢不配合?”

    “难道他们就不怕陛下发怒吗?”

    两个人听到朱雄英的话,倒也不生气。

    只是笑着逗朱雄英道;

    “你这个小娃娃,倒还知道陛下会生气。”

    “只可惜,陛下他老人家管不了这么远。”

    “这天下啊,嘿嘿......”

    说完之后,两人把杯子里的酒一饮而尽。

    “多谢老丈的酒。”

    “我们哥俩也该回去了。”

    说完之后,便起身离开。

    这一次,朱元璋并没有搭理他们两个,任由二人离开。

    等到两人离开之后。

    朱元璋笑着对朱英饶和朱雄英说道:

    “吃的怎么样了?”

    朱雄英点了点头说道:

    “爷爷,我已经吃好了。”

    朱英饶倒是没有直接回答。

    而是愤愤的说道:

    “爹,这些人好大的胆子。”

    “竟然敢不遵朝廷的旨意。”

    “难道他们不知道李善长的下场吗?”

    从李善长造反被灭之后。

    朱英饶等人心里就觉得天下再也没有人敢不遵守朝廷的政令了。

    可让朱英饶没想到是,这才刚刚出门第一站。

    就遇到了这样的事。

    让朱英饶心中不由得冒出一阵火气。

    朱元璋哈哈一笑:

    “傻丫头,净说些没头没脑的话。”

    说着便从袖子里掏出一张银票:

    “小二,结账!”

    出了酒楼的门。

    回到马车上之后。

    朱元璋脸上的笑意瞬间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寒意:

    “去,查查这个姓刘的,到底是个什么来头。”

    随行的锦衣卫立刻转身离开。

    朱元璋的嘴里喃喃的说道:

    “哼,这才距离京城多远,他们就敢如此放肆。”

    “这大明还指不定有多少地方比这还严重呢!”

    “咱这些年光顾着杀文官了,对这些勋贵实在是有点太过于纵容了。”

    听到自己爷爷的话,朱雄英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历来都是如此。

    这种事情从来都不可能拔出干净,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遏制。

    找到一个平衡点。

    “爷爷倒也不必为此生气。”

    “找到问题,解决问题就行了。”

    “不遵从朝廷旨意,自有朝廷法度来处理他们。”

    朱英饶也在一旁劝解朱元璋。

    生怕朱元璋气坏了身子。

    没一会儿,锦衣卫就去而复返。

    把这个刘姓勋贵的根底给摸了个一清二楚。

    听到这个人的根底,朱元璋脸上顿时露出一丝冷笑。

    怪不得自己从来都没有听过这号人。

    当初建立大明,分封众臣的时候。

    朱元璋和马皇后只定下了最亲近,功劳最大的那批人的爵位。

    剩下的人都是由朝堂根据他们的功劳大小进行封赏的。

    而此地这个刘姓勋贵。

    不过是一个不入流的角色。

    别看他在地方上耀武扬威。

    但是在京城,连个屁都不是。

    这也是为什么此人早早的就回到家乡的原因。

    宁为鸡首不为牛后啊!

    “聪明倒是个聪明的。”

    “只可惜聪明用错了地方!”

    朱元璋冷哼一声说道。

    随后就吩咐一干锦衣卫散开。

    不要跟着自己。

    既然是微服私访,肯定不能招摇过市。

    身边只留下了朱雄英的贴身女婢观音婢。

    既然得知有人意图阻挠丈量土地。

    朱元璋肯定是要实地查看一番的。

    原本想让朱英饶也留下来。

    但是却耐不住朱英饶的纠缠。

    于是一行四人便踏上了微服私访的道路。

    “这些水渠,也是用水泥修建的。”

    “虽说前期花费大了点。”

    “但是既能防止水渗入地下,白白浪费。”

    “又省得每过几年就发动徭役清理河道。”

    “虽说眼下花了些钱。”

    “但是总的算下来,还是省了不少民力的。”

    路过一条水渠的时候。

    朱元璋指着水渠说道。

    这是当初治理完江南水患之后。

    工部官员跟自己提的建议。

    要在大明修建大量的水利工程,用来帮助民生。

    正准备再夸奖朱雄英两句。

    一个老者的声音传了过来:

    “这位老爷倒是个懂的。”

    “朝廷修建了这水渠之后。”

    “咱们这里就基本上没有为水的事情操过心了。”

    “旱时开闸放水,涝时也能够快速的把水送走。”

    “小老儿活了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感受到官府的好。”

    “这可多亏了陛下的体恤啊!”

    四人回头,正好看到一个老者目光也看向水渠。

    眼中充满了敬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