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 > 第276章 烧钱的铁架战舰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还不上?

    听到户部尚书的话,朱雄英的嘴角不由得扬起笑容。

    怎么可能还不上。

    且不说这船造出来第一步就是去打东瀛,占银矿。

    光是大明现在每年的赋税,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之所以现在没钱,是因为修铁路占去了大部分的钱。

    由于大明银储量的问题。

    银票也不能继续滥发。

    否则的话,大明怎么可能缺钱!

    “你是对大明没有信心,还是对你自己没有信心?”

    朱雄英笑着对户部尚书说道。

    “如今大明一年收上来多少银子,身为户部尚书的你应该比我更清楚。”

    “之所以现在朝廷拿不出来这笔钱。”

    “可不是因为真的没钱。”

    “而是朝廷没时间。”

    “等铁路修好之后,最多三两年的时间,一切花费都会再挣回来。”

    “想要在短时间内筹钱并且不动摇国本。”

    “国债就是最好的选择。”

    “相当于朝廷向老百姓借钱,并且支付一定的利息。”

    “爱卿不妨算算,这一亿两银子的国债,朝廷需要支付多少利息?”

    “这点利息和贸然加征比起来,又孰轻孰重?”

    其实不用朱雄英这么提醒,户部尚书就已经明白了。

    这是一个很好的法子。

    大明现在如日中天。

    根本不用担心到时候会还不上钱。

    自己刚才只是一时间没有转过来这个念头。

    所以才会说出那样的话。

    想到这里,户部尚书赶紧说道:

    “是臣想的不够周全,还望皇孙殿下恕罪!”

    朱元璋原本就觉得这法子能成,毕竟最开始的时候。

    自己滥印宝钞都能从百姓手里弄到钱。

    更不要说这实打实的国债了。

    只不过那些宝钞现在都变成了废纸。

    但是这些国债,朱元璋肯定不会让它们跟宝钞一个样的。

    毕竟这可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朝廷财政困难的方法。

    一点利息而已,朝廷又不是支付不起。

    “好,既然如此,那朝廷就先印发一亿两银子的国债。”

    “这些钱全都用来筹备船坞和建造铁甲舰的花费。”

    “不得挪作他用。”

    朱元璋当即便拍板决定。

    户部尚书顿时一阵无语。

    这陛下也太宠皇孙殿下了吧。

    说多少就多少?

    “陛下,这一亿两银子的国债是不是有点太多了?”

    户部尚书想跟朱元璋打个商量。

    不过是造船而已,根本花不了这么多钱。

    却不料朱雄英听到户部尚书的话之后。

    当即便开口说道:

    “多吗?我怎么觉得一点都不多?”

    “大明现有的那些船坞,都是做海船的。”

    “虽说面积足够大,但是吃水深度却完全不够。”

    “所以新修的船坞,必须要往海里延伸一部分。”

    “而延伸的话,就需要用水泥来修。”

    “这工程的消耗量,爱卿可以拿开封的大桥来做一下类比。”

    “即使花不了那么多,也相差不了多少。”

    “更不要说还要采买铁料,搭建船坞,征召民夫和造船的人。”

    “这硬性花费和一连串的人吃马嚼。”

    “恐怕一个亿也不一定见得能够填住这个窟窿。”

    朱雄英的话并非无的放矢。

    一艘轻量级的铁甲舰。

    怎么着排水也要在五千吨左右。

    那么光是自重就要三千吨左右。

    三千吨钢铁,以如今大明的铁价来算。

    少说也要一千五百万两银子。

    再怎么着也得三艘起步吧?

    一艘用来运兵,一艘用来运粮草军械。

    剩下的自然就是用来运银子了。

    不多造一点怎么能行。

    光是成本,五千万两银子就出去了。

    剩下的各种花费林林总总下来。

    一亿两银子,在朱雄英看来也不过是将将够用。

    毕竟再苦不能苦军事嘛。

    至于更大的船,根本没有那个必要来造。

    此时的整个地球上。

    都还是以木质帆船为主。

    即便是文明程度最高的大明。

    也依然没有开始向铁质舰船进化。

    更不要说别的国家了。

    至于朝鲜、东瀛这些地方。

    甚至连帆船都少的可怜。

    大多数都还是以舢板为主。

    再小的铁甲舰也不是他们能够承受得住的。

    几千吨级的铁甲舰已经够用了!

    再大也不过是徒费钱粮罢了。

    “就按雄英说的来。”

    朱元璋最终拍板决定。

    对于自己孙子的话,朱元璋是无条件相信。

    既然他说需要这么多的钱,那就肯定需要这么多的钱。

    再说了,这船造出来也是为了彰显大明的武力。

    哪有抠搜的道理!

    见朱元璋也拍板决定,户部尚书也就闭口不言了。

    金口玉言,这件事已经没有了回圜的余地。

    “那臣这就回去拟定一份计划书,看看这个国债到底应该怎么弄。”

    “至于一些细节,后续臣也会向皇孙殿下讨教的。”

    户部尚书开口说道。

    朱雄英点了点头。

    随后户部尚书便告退了。

    等到户部尚书离开之后。

    刘伯温主动开口说道:

    “皇孙殿下,这个国债臣觉得是不是要先从朝中文武和一众勋贵开始?”

    听都刘伯温的话,朱雄英不由得给这个老奸巨猾的家伙竖了个大拇指。

    不用自己说,就敏锐的察觉到了其中的关键所在。

    家天下和公天下可不一样。

    家天下的百姓对王朝的认可,依然还是地主和佃户的那一套。

    别看朱雄英嘴上说的轻松。

    但是对于老百姓会不会购买国债。

    朱雄英的心里也着实没有什么底。

    所以这个时候,必须有一个人或者说是一个团体站出来。

    替朝廷抗下第一波。

    否则根本不会有百姓买账的!

    而这个时候,朝廷文武官员、皇亲国戚和那些勋贵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因为这些人和皇家的关系是最密切的。

    要是连这些人都不买的话。

    又怎么可能让老百姓买呢?

    老百姓又不是傻子。

    所以刘伯温的这个提议就来的非常及时了。

    “没错,这国债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这样的好事,朝廷怎么能忘了那些国朝重臣呢?”

    “爷爷您说是吧?”

    朱雄英笑着说道。

    朱元璋也是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关节。

    立刻开口说道:

    “没错,别说是他们了,就算是咱,也得买一份!”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