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 > 第347章 大明未来的版图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原来,朱棣在拿下那个东瀛大名。

    并且将他治下的人全都送到银矿里当矿工之后。

    朱棣便尝到了甜头。

    留下一部分人看守这些倭人。

    便带着剩下的人马继续征战。

    去抓更多的俘虏让他们为大明出工出力。

    并且在这期间,按照朱雄英信里交代的方式。

    从那些原本最底层的人中选出来一批。

    充当监工之类的角色。

    只要不把这些人打死。

    随便他们怎么弄。

    至于那些原本所谓的贵族。

    朱棣直接将其充作矿工,一旦有任何想要反抗的欲望。

    立刻杀死,宁肯错杀也绝不放过。

    在朱棣的雷霆手段下,所有被抓的东瀛人都变得服服帖帖。

    而一开始,朱棣选出来的那些充当监工的人。

    在面对自己之前的主人的时候。

    长久以来的习惯还让他们感到诚惶诚恐。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的胆子也逐渐的开始变大。

    尤其是在掌握了皮鞭,享受到了权利的滋味之后。

    而这一切的改变,在一次监工的鞭子落到这些东瀛贵族的头上之后。

    便彻底的颠覆了。

    因为这些监工发现,这些贵族的无能狂怒不仅不能改变什么。

    甚至还会带来更多的报复。

    这点发现瞬间让这些监工心中多年被筑造起来的规矩轰然倒塌。

    原来这些贵人也是血肉之躯。

    原来鞭子落在他们的身上,他们也会发出惨叫。

    并且他们拿自己再也没有任何办法。

    醒悟过来之后的监工们开始变本加厉的折磨这些原来的贵人。

    明军对于这些根本就不在乎。

    而这些监工甚至比明军自己还要上心。

    一旦这些东瀛人有任何异动,他们就会第一时间告知明军。

    因为他们知道,一旦明军管不住这些人,那么第一个受罪的就会是自己!

    在这种倭奸的帮助下。

    银矿的开挖进度也是越来越快。

    而随着第一炉银子的成功提炼。

    也正式宣告了东瀛石见银矿,将成为大明经济的最大助力!

    弄明白来龙去脉之后。

    朱雄英再次笑着说道:

    “看来,朝廷要增加一点东瀛的军事预算了。”

    “毕竟看管这些倭人,可是要花费不小的力量的!”

    整个石见银矿,支撑了好几个世纪的东南亚白银贸易。

    哪怕是举东瀛全国之力,也要挖上个几十上百年。

    所以看守力量绝对不能够忽视。

    听到朱雄英的话,朱标点了点头说道:

    “这一点,我跟你爷爷已经想好了。”

    “马上就调集一批军户过去。”

    “长期驻扎在那里,看守那些东瀛人。”

    “如果可以的话,让他们的家人也一并搬迁过去。”

    “这样他们才会安心。”

    因为朱雄英的出现,导致了大明经济的飞速发展。

    原本应该出现的军户制度也就没有出现。

    因为军户制度的出现,本质上还是因为钱的问题。

    因为没钱,朱元璋就希望这些将士们能够自收自支。

    不用国家掏钱养活他们的同时,也能够为大明效力。

    这样既解决了大明的财政问题,又没有耽误打仗。

    简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只可惜后来的历史事实说明,这条路是行不通的。

    最起码在现在的大明是行不通的。

    不过这一切都随着朱雄英的出现而发生了改变。

    大明有钱了,就不再需要将士们自谋生路。

    军户制度自然也就废弃了。

    现在的大明军人已经是职业军人,完全脱产的存在。

    而朱标的说法则跟后来的军户制度没有什么区别。

    让这些士兵带着家属一起驻扎在东瀛,自成一体。

    不过这话出口之后,便遭到了朱雄英的反对。

    “父王不可,此事万万不能这么做!”

    “真要是这么做的话,只会为大明的将来埋下祸患。”

    听到朱雄英的话,朱标和朱元璋不由得对视了一样:

    “哦?此话怎讲?”

    因为这件事并不是朱标一个人做出的决定。

    是跟朱元璋两个人一起商量出来的主意。

    原本以为是个很不错的法子。

    但是让朱元璋和朱标都没有想到的是,朱雄英居然会如此言辞激烈的反对。

    两个人对此很是不解。

    于是便出言询问。

    朱雄英开口说道:

    “大明的兵来自大明。”

    “去东瀛只不过是为了弄点银子回来。”

    “若是让他们拖家带口的全都过去。”

    “岂不成了流放。”

    “原本是去征伐那些倭人的,转过头来却成了自己的流放之地。”

    “这种落差,恐怕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得住的。”

    “再者说了,东瀛距离大明这么远。”

    “若是没有家人作为牵挂,时间一场,说不定那些将士们就会生出别的心思。”

    “觉得这异国他乡也很不错。”

    “想着就此扎根下来,天高皇帝远的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到时候岂不是要重演唐末五代的藩镇之祸?”

    “就算朝廷有那个能力征讨他们。”

    “但是说到底,这些人都还是咱们大明的子民。”

    “朝廷派他们过去,最后却要出兵征讨他们。”

    “到时候民间必然会产生诸多非议。”

    “大明的将来可不止东瀛一地。”

    “远的不说,二叔和三叔正在征讨的瓦剌和帖木儿帝国。”

    “将来肯定要纳入大明的版图之中。”

    “还有梁国公发现的罗刹国。”

    “真要是按照爷爷和父王的做法。”

    “这些地方打不打下来又有什么区别?”

    “须知道人心思变啊!”

    朱雄英的一番话让朱元璋和朱标的心中不由得大震。

    自己原本以为天衣无缝的做法。

    没想到居然隐藏着这么大的隐患。

    幸亏是跟朱雄英讨论了。

    要不然将来被自己坑了都不知道。

    就像当初的蒙古帝国一样。

    看似疆域辽阔,但是却分成若干蒙古汗国互相征战。

    甚至元朝到灭亡的时候都还在跟别的汗国打仗。

    要是他们团结一心的话,哪里有自己什么事!

    这让朱元璋和朱标的心中顿时变得忐忑了起来。

    想到这里,朱元璋急切的问道:

    “那按照雄英你的说法,应该怎么做才是?”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