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踏月归之世子漫漫求妻路 > 第344章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姜?岁刚到寿安院,还未曾等丫鬟通报,就听到里面一派欢声笑语。

    “岁岁快些过来,怎么到的如此晚,可想吃些什么,外祖母让人给你做。”

    姜?岁刚被下人引进去,还到老太太跟前行礼,老太太就已经笑着迫不及待的问起来了。

    上座的老太太免了姜?岁和姜陈氏的礼,姜陈氏又挥手示意众人不必行礼,自己坐在了一旁的椅子上,笑着看着自己娘亲拉着自己女儿问东问西。

    姜?岁陪外祖母说这话,转头看向屋子里,屋子里人不多,上位坐着老太太,下面坐着舅母陈王氏,表姐陈玉珂,和大表嫂陈任氏,姜?岁细细看了眼舅母,转头继续跟祖母表姐和大嫂说话。

    “外祖母,我和娘亲想快快来还抄了小道,结果来的路上正好遇到书院放学,我和娘亲等他们散的差不多了才赶过来的,让您久等了,我们不饿的,来的路上吃过了,等晚间再吃。”

    姜?岁从进了寿安院就笑着一张脸,嘴又甜,哄的陈老太太笑声不断。

    “祖母就是偏心,岁岁来了就把我们都给忘了。”

    姜?岁看向说话的人,不由笑嘻嘻的看她一眼,脸上一片得意洋洋,更是窝进了外祖母的怀里,“祖母就是偏心我。”

    \"表小姐多久才来一次,小姐你日日在老太太身边,就这一次还要吃醋吗?\"

    陈老太太身后站着的一个老嬷嬷,看着表姐妹俩人斗嘴,不由笑到到。

    \"这般怎么成我吃醋了,岁岁你下来我与你说道说道。\"

    \"我偏不,我要挨着外祖母。\"

    众人看着姐妹俩玩笑,不由的都笑开了,陈老太太更是笑的开心,搂着姜?岁直呼心肝。

    姜陈氏一边看着女儿们间的嬉闹,偶尔说几句话,余光却瞥见自己的弟妹脸色有些苍白,笑容也有些牵强,心下不由困惑,面上不显,安静喝茶。

    陈老太太候着姜家母女缺了午休,众人坐了会就察觉出老太太的倦意,纷纷告退。

    刚出了寿安院的门,姜?岁就被表姐陈玉珂拽走了,姜陈氏也未出言阻止。

    只是看向自己身边的王氏,低声问:“你今日怎的了?可是病了?”

    陈王氏看了眼小姑子,强撑着摆出个笑脸,摇摇头说:“多谢姑奶奶关心,只是近日遇了件烦心事。”

    姜陈氏觉得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就拉着陈王氏回了自己出阁前住的院子。

    出门时老太太身边的嬷嬷说姜陈氏这几日便带着姜?岁住在那里,姜陈氏也并未推脱。

    姜?岁随着表姐陈玉珂到了她的荷凝轩,姐妹两个手拉着手说悄悄话,丫鬟们见状在桌上放了凉茶、水果和开胃的糕点,就纷纷退出来了。

    姜?岁的两个丫鬟和陈玉珂的丫鬟拿了瓜果在廊下阴凉处也叽叽喳喳小声聊天。

    陈王氏跟着姜陈氏到了姜陈氏出阁以前的院子涟水阁,翻修过一次,除了侧房休整了一番,其他地方还是几乎保持着二十年前的样子。

    陈嬷嬷估摸着两人有话说,看着丫鬟上了茶水、水果和糕点就准备随丫鬟出去。

    “陈嬷嬷你留下吧。”姜陈氏拿了颗葡萄放进嘴里,是冰镇过的,夏日吃正舒适。

    “是。”陈嬷嬷低头站在姜陈氏身后。

    “说说吧,遇到什么烦心事让你面色难看成这个样子。”

    姜陈氏瞥了眼自己的弟妹,原本保养的不错的脸上现在擦着厚厚的粉,还是盖不住眼下的青黑。

    房外种着满院子的竹子,现在遮了大多太阳,屋里也不热,可陈王氏却提不起劲来。

    陈王氏名叫王柔瑾,是京都礼部侍郎的嫡次女,姜陈氏当初初到京都已经十四岁,再有一年就要及笄,因为陈家书院的缘故,巴结陈如之的人趋之若鹜。

    可陈如之始终无法真正融入到贵女圈,一方面京都闺女有意排挤,另一方面陈如之并未想要融入其中,面上过得去就行了。

    王柔瑾是当时贵女圈出了名的好脾气,只是因为一次聚会,有一位贵女不知道在哪里受了气,却将气撒在了王柔瑾的身上。

    陈如之看着脸色苍白却不敢反驳的王柔瑾,出口维护了她,后来陈如之和王柔瑾被排挤的更厉害。

    王柔瑾的父亲当时中年及第,近四十了才来京都,还只是是个从四品小官,在京都这样达官贵人云集的地方,根本算不得什么。

    王柔瑾本深知自己可能惹了祸,但还是真心实意的对陈如之道了谢,陈如之虽不喜她有些懦弱的性子,却觉得人品不错,一来二去两人成了好友。

    当时十几岁的陈如之也不曾想到自己对王柔瑾的维护,会给王家带来沉重打击。

    王柔瑾的父亲好不容易熬出头,从外省调到京都,却莫名被贬职,又到了一个贫困县做司马,比原本的官位更不如。

    这对王父无疑是晴天霹雳,在京都还未站稳脚跟,就被贬谪出京。

    自那件事后王侍郎就病下了,而王柔瑾被罚跪了三天的祠堂。

    陈如之还是从其他贵女口中得知事情经过,立刻回家找了父亲,父亲原本不想管,但女儿跪在书房门前,说是自己一时之过,却连累别人家,实在良心难安。

    陈景澜也觉得王家实在是被受牵连,但陈家书院本就处处受限制,根本不敢有任何大动作。

    所以写信给了在南方的兄长,兄长知道此事时,王家已经举家搬出京都,但陈景澄还是想了办法,暗中从南方动了些人脉,最后把王侍郎在外放途中又被召回了京都,最终算是保在了京中。

    也只是保了人而已,后来从从四品升至正二品全是王侍郎勤勤恳恳的缘故。

    王侍郎现如今已六十高龄,虽只是侍郎之位,却一生勤勤恳恳,到如今已经胜任不了,就准备着上书告老还乡。

    结果陈家遇上这事,就有言官上书弹劾,王侍郎又强撑着身子守在官位,等着陈家解决了此时再上书。

    王柔瑾烦着两家事,这些日子都不曾好好休息过。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